熱知識:皇帝龍袍到底是什麽顔色的?黑色、黃色、紅色都有

以史爲鑒說 2024-05-07 15:38:02

在古裝影視劇中,經常會出現皇帝、皇後等角色形象;而早期影視界中,無論啥朝代的皇帝一般都穿著亮黃色的龍袍。

其實這是不對的,皇帝龍袍的顔色是隨著朝代變化而變化,並不是完全統一。

在先秦時期,還沒有皇帝,當時周禮規定,在春天,周天子要穿青色的王服,夏天穿赤衣,秋天穿白衣,冬天穿黑衣。

“天子……乘鸾路,駕倉龍,載青旗,衣青衣,服倉玉,食麥與羊,其器疏以達。——《禮記·月令》”

周朝滅亡後,秦始皇成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皇帝,因爲他相信五德學說,認爲秦朝滅周是水克火,因此秦朝“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

始皇帝規定衣色以黑色爲最上,他自己穿的是黑色衣服;秦朝三品以上的官員穿綠袍,一般庶人穿白袍。

劉邦建漢後,大部分規則都是遵循秦制,因爲劉邦自己也認爲自己就是水德,所以服飾上剛開始也是穿黑;

一直到漢文帝時期,才開始改革,當時方士認爲漢代取代秦朝,這是土克水,所以漢朝不是水德,而是土德,土德那就不能尊崇黑色,而是要尊崇黃色了。

這套理論在漢武帝時得到確認,漢朝正式從水德進入土德時期;

到了西漢末期,當時的大儒劉向根據董仲舒的五德理論重新梳理了上古以來的曆朝曆代,他認爲大漢不是水德、也不是土德,而是火德!

劉向這套理論在漢朝官方沒獲得多少支持,反而是王莽非常推崇。王莽篡漢後自認爲是土德,這才能取代大漢的火德。

王莽沒高興多久,劉秀就中興了漢室。

劉秀稱帝後,因爲王莽把大漢是火德搞得全天下都知道,劉秀幹脆就認了大漢是火德的事兒,穿了紅衣服。

甚至因爲首都“洛陽”的“洛”字裏有水,和火德犯沖,都給改成了“雒陽”。

而我們熟悉的皇帝要穿“黃袍”其實始于隋唐時期。

史書記載“隋文帝著柘黃袍,巾帶聽朝。”柘黃,是用柘木汁染成的赤黃色。

柘黃來自柘樹,柘樹生長極爲緩慢,柘樹需要至少幾十年的時間才能使其樹芯變爲黃色。

用柘黃染出的織物在月光下呈泛紅光的赭黃色,在燭光下呈現赭紅色,其色彩很眩人眼目。

但是柘黃袍在隋朝時可不是皇帝專屬,普通有錢人也能穿穿柘黃衣服。

但是到了唐代時,黃色已經成了帝王專屬,普通人哪怕再有錢也不讓穿了。

日本的遣唐使到了中國後,把大唐一切東西都打包copy了回去,于是日本天皇也開始穿黃袍。

但是日本柘樹很少,沒法染成柘黃色,這可咋辦?

日本于是用了和柘樹類似的黃栌,通過黃栌染出和柘黃類似的黃色當做天皇的專屬顔色。這就是著名的黃栌染禦袍。

那麽柘樹長什麽樣子呢?

北京京西著名的潭柘寺,就是得名于龍潭和柘樹,遊客在潭柘寺門口就可以看到著名的潭柘寺的柘樹蜿蜒成長。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