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衆銀行的“榜首”焦慮

老虎財經 2024-05-10 21:00:08

即便作爲民營銀行的“老大哥”,微衆銀行近年來也有著自己的“難言之隱”。隨著流量效應逐漸減退,微衆銀行發展的腳步也逐漸放緩,攬存方面的壓力隨之凸顯。

“狂奔”後的微衆銀行,放緩了腳步。

4月30日,微衆銀行終于披露了其2023年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該行實現營業收入393.61億元,同比增長11%,實現淨利潤108.15億元,同比增長21%。

事實上,微衆銀行無論是營收、淨利潤,還是資産規模都是民營銀行的第一,遠超排名第二的網商銀行。

然而觸及天花板的微衆銀行也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和所有其他民營銀行一樣,缺乏線下網點帶來的攬存困境,正在制約著該行的發展。

規模增速放緩

在富國銀行上取得超10倍收益的巴菲特曾表示,自己銀行股的投資觀是“我們只對合理價格買進一些經營良好的銀行感興趣。”

作爲民營銀行業當之無愧的“榜首”,在整個銀行業面臨淨息差壓力,“增利不增收”現象明顯的大環境下,2023年,微衆銀行仍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從其公布的財報來看,銀行利息淨收入301.62億元,同比增長20.79%,淨利潤108.15億元,同比增長21.01%,似乎相當符合巴菲特的投資觀。

不可否認,當前微衆銀行無論是營收、淨利潤,還是資産規模均爲民營銀行的第一。然而,對比往年數據可以發現,該行的發展明顯慢了下來。

具體而言,2021年、2022年微衆銀行的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爲36%、31%,2023年卻大幅下滑至11%。

與此同時,該行淨利潤增速在2021年達到38%的曆史高峰後已經連續兩年放緩,增速下降了近18個百分點,直接導致該行的淨資産收益率從28.24%下滑至26.18%。

與絕大多數銀行相同,微衆銀行的業績變動也主要受貸款主業的影響,這就繞不開其“拳頭”産品——微粒貸。

據了解,微粒貸是微衆銀行推出的個人消費貸産品,並在2015年分別上線手機QQ和微信。憑借這兩大超級流量平台,以及無抵押、無擔保以及快速放款的優勢,微粒貸在下沉市場“一戰成名”。

截至2023年,該行個人消費貸款總額已經達到了2146億元,占貸款總額的一半以上。不過,隨著微信、QQ帶來的流量效應逐漸衰減加上消費觀念的轉變,微衆銀行的消費貸款也迎來了增長瓶頸。

數據顯示,“微粒貸”筆均貸款額度持續下滑,2021年其年報披露筆均貸款金額約8000元,2022年、2023年分別下滑400元、200元。

與此同時,微衆銀行也開始進軍“老對手”網商銀行苦苦經營的個人經營貸領域。不過,從年報數據來看,微衆銀行這部分業務進展並不順利,同比下滑了3.63%至128.7億元。

而在個人消費貸出現“桎梏”後,該行的規模增速也在逐漸放緩,微衆銀行2022年資産規模爲4738.6億元,同比增長跌至8%,雖然2023年增速回升至13%,但相比于前幾年增速明顯放緩。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預期收益的確定性愈強,微衆銀行的估值也進入“兌現期”。

以胡潤發布的《全球獨角獸榜》爲例,該行2023年的估值排名較去年比下降4名。此外,從新網銀行的股權拍賣情況來看,資本對互聯網銀行的態度也逐漸“趨冷”。

攬存壓力

在銀行的經營中,如何提升長期穩定的“造血”能力是每家銀行都要面臨的老大難問題。

由于缺乏線下網點的特性,盡管幾家互聯網銀行背靠互聯網流量巨頭,但也難解攬存難題,即使是“老大哥”微衆銀行也不能免俗。

成立之初,在股東的資本金之外,微衆銀行選擇了同業“供血”的方法。2015年華夏銀行作爲首個合作方,給予了微衆銀行20億元的同業授信額度,並表示華夏銀行網點也會和微衆銀行共享。

據微衆銀行的首份財報顯示,在成立的首年,該行共吸收了同業負債65億元,而吸收存款則僅有1.45億元。2016年該行的同業負債更是達到了385億元,約占當年負債總額的85%,加上2017年該行吸收的82億元同業負債,微衆銀行成立3年後,同業負債飙升618%。

直到2018年,微衆銀行推出攬儲神器“智能存款”,其負債端結構才出現明顯變化。2018年末,微衆銀行存款暴增至1547.86億元,同比增長近28倍,而同業負債降低至206.77億元。

隨著創新存款業務被叫停,爲吸收更多“生力軍”,微衆銀行開始發力大額存單。

據了解,微衆銀行旗下的“大額存單+”産品,以20萬元起存,存期5年,期間收益率爲4.0%-4.2%。與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的大額存單收益率相比,微衆銀行“大額存單+”給出的利率遙遙領先。

此外,2023年末,微衆銀行負債結構再次出現變化。該行同業負債占比再次上升,而吸收存款占比則下降了4.85個百分點。

只有“健康”的付息負債結構,才能推動銀行長期穩定發展,多變的負債結構不僅說明銀行資金來源的不穩定,也可能會擡升銀行負債成本。從而“倒逼”微衆銀行另辟蹊徑靠高利率資産覆蓋高成本負債。

除了個人消費貸外,微衆銀行還相繼推出了微業貸、微車貸、微衆企業愛普App、小鵝花錢、We2000等一系列收益較高的金融産品。

不過,高收益天然伴隨著高風險。比如,此前微車貸踩雷美利車金融,使得2019年微衆銀行計提信用減值損失一度高達55.20億元,此外,其租金貸業務也踩雷蛋殼公寓,涉及的金額高達15億元。

從財報數據來看,截至去年底,微衆銀行不良貸款余額60.4億元,比上年末增加了10.7億元,主要是可疑類增加了13.4億元,損失類增加了超20億元。

此外,最明顯的便是不良貸款率的變動,2015年微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只有0.12%,2018年這一數字增長至0.51%。然而,到了2019年,該指標發生了“質變”,大舉進階到1.24%,並進一步提升至2022年的1.47%。

雖然2023年這一數字穩定在1.46%,但超過1%的不良率仍表明微衆銀行還需要爲防範風險准備更厚的“安全墊”。

不過,微衆銀行2018年後的撥備覆蓋率逐年下降,到2023年降至352.64%。這意味著微衆銀行爲應對潛在貸款損失而儲備的資金比例在逐漸減少。

競爭者來勢洶洶

以騰訊、阿裏爲首的互聯網銀行一度給傳統銀行的金融業務産生了較大影響,但在“鲶魚”的攪動下,如今傳統銀行也開始擁抱互聯網,這毫無疑問給微衆銀行爲代表的互聯網銀行帶來了一定沖擊。

當前,手機銀行APP、網上銀行已經成爲銀行的標配,此外,針對互聯網金融專攻的下沉市場,各大銀行也紛紛推出了相應的産品。比如,招商銀行的生意貸、閃電貸等。

此外,正所謂“互聯網的盡頭是放貸”,如今騰訊、阿裏所代表的“老錢”不僅僅要在平台流量上面對“新貴”的競爭,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也要面對新的挑戰。

其中,最強勁的競爭對手莫過于“字節系”據了解,字節跳動入局互金雖晚,但發展迅猛。據字節跳動公布的消費金融業務的數據,截至2023年6月,其貸款余額已經超過1000億。

2023年末,字節旗下中融小貸注冊資本從由90億元大舉增至190億元,一躍成爲“小貸之首”,加碼小貸業務意圖十分明顯。據測算,在增資後,通過聯合放貸,抖音可以將放貸規模擴大至3000億元左右。

面對來勢洶洶的競爭對手,微衆銀行也開始尋求突破“騰訊系”桎梏。去年11月底,微衆銀行推出了“微衆銀行財富+”品牌,該項目實際與騰訊理財通業務産生重疊。

此外,爲了走出騰訊生態,微衆銀行還在積極與外部合作,2022年該行上線微衆錢包,並在多款APP上架。甚至,在“對家”抖音平台上,微衆銀行還投放流量吸引新用戶。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來,騰訊也在努力拓展自身金融業務。2022年,騰訊旗下財付通小貸增資到105億,此舉或是爲了“微信分付”等消費金融産品做准備。

2 阅读:281
评论列表
  • 2024-05-11 10:29

    每月按時還款,結果還是被抽貸,還清後直接注銷帳號

    heart 回覆:
    應該是支付寶吧。微粒貸一般不怎麽抽貸。而且利息是所有平台最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