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登春台》:浮光掠影,懸浮于生活,作家老了,動筆太難

馬慶雲的影音娛 2024-05-13 22:02:10

我剛讀完格非老師2024年出版的最新長篇小說作品《登春台》。格非老師是我們非常尊重的中文系教授。他的作品,我閱讀完畢之後寫的東西,只能稱之爲讀後感,稱不上對小說的專業評論。在格非老師面前,我的讀後感,都是班門弄斧。

因爲是在格非老師的作品面前耍大刀,所以,我就粗淺了耍,耍錯了,方家多批評,少笑話。

先說《登春台》這部長篇小說的故事。這部小說,串聯了四個人的故事。沈辛夷是一個青少年時代被性侵害過的南方姑娘,她和母親之間,有著矛盾沖突。陳克明是北京郊區的人,趕上了北京發展的大時代,有時候乘風破浪,有時候又低迷一些。窦寶慶是甘肅青年,他姐姐被賣羊肉的侵害了,他複仇,然後跑到北京謀生,最終被抓。周振遐是個老總,趕上大時代,和朋友一起創業成功,最終退休,過上了老年人的生活。

在周振遐的故事當中,格非老師通過月季花的方式,談了不少對于人生、對于死亡的看法。這些看法,當作小說來看,缺乏故事性。當作哲學來看,似乎又淺顯了一點。當然,對于普通讀者而言,可能這種淺顯剛剛好。作家不應該照顧低端讀者,這是我素來的看法。嚴肅文學作品,就是應該淘汰掉一批審美層級差的讀者。格非老師可能不願意做這種淘汰吧。

《登春台》這部小說當中,經常可以讀到格非老師對于人生、死亡等等的較爲粗淺的長篇大論。我的感覺是,這種創作方式,是失敗的。文學是在哲學停止的地方出現的。格非老師的文學,總在哲學的起步範疇上晃蕩。這就喪失了不少的文學多義性了。用故事潛移默化當中講哲學不太容易講清楚的道理,似乎更好。

陳克明的故事,講的是北京郊區青年,如何趕上了北京發展的大時代,如何遇到了貴人,如何最終實現財富自由。這個故事,似乎有點淺,不夠深入生活。簡單講,這個故事當中紮心的地方不多。尤其是男主人公被嶽父坑了的那個裝修故事,和一般的粗制濫造的電視劇作品當中的故事相似。格非老師如此深入生活,可能會在這個故事基礎上,寫出更高級的內容來。

沈辛夷的故事,是個女孩子和母親關系不和的故事,同時,也是女孩子有青少年情感創傷的故事。這個故事,其實讓一些青年女作家們寫,會更出彩。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我感覺這一部分,像代筆。有青年女作家給格非老師代筆嗎?這是疑問。但這個故事的原始素材,應該是格非老師道聽途說的。

性侵害的故事,其實可以更深入一些。但格非老師好像真的是歲數大了,筆力跟不上了。這個故事,也被講的浮光掠影。今年,是格非老師60大壽的一年了。作家到了60歲,還能寫作,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所以,也不能過分苛責格非老師。

《登春台》當中,最有可能出彩但最終沒出彩的故事,是窦寶慶的故事。這個故事,其實也是拼湊痕迹很重的故事。這個主人公在甘肅老家,爲姐姐複仇,手刃了害死姐姐的凶手,繼而,跑到北京來謀生,開大貨車,並且後續成爲了老板的禦用司機,結識了有錢的富婆,最終被富婆出賣,報警,被抓,服刑。

這個男主人公開大貨車的那些故事,相對紮心一些,尤其是他結識失足姐妹的故事。但這個故事,其實和沈從文先生曾經寫男人搖船女人在船內失足的故事,又是相似的,或者說相同的。格非老師在這個故事當中,缺乏更好的原創精神。讓一位60歲的老者寫這樣的故事而要求原創,是強人所難。格非老師沒辦法開著大貨車體驗生活。

這個故事當中比較懸浮的,是後續當中,男主人公跟有錢富婆之間的肉體與愛情內容。格非老師似乎熟稔創意寫作的一切路數。但是,這些路數本身無法幫助作品,只能讓作品顯得處處投機取巧。男主人公和富婆“靈與肉”的部分,還是太粗淺了,刻意,創意寫作痕迹太重。

《登春台》這部長篇小說,其實都是創意寫作加持之下的結果。這種寫作,只能糊弄低端讀者。真正有品位的讀者,要求深度性,和現場性。尤其是現場性。這是要求作家有深入寫實能力的。格非老師歲數大了,寫自己不太熟悉的內容,無法寫實,也是必然。作家離開了生活,又強行要寫,只能出《登春台》這樣的作品。

格非老師,是值得尊重的學者,前輩。《登春台》這部作品,則相對一般,沒啥意思。這是我的看法。我的看法,大概率上是不對的。誰批評,我都願意接受。(文/馬慶雲)

0 阅读:2

馬慶雲的影音娛

簡介:專注電影內容與電影産業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