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牽手上汽,國産車崛起,跨國車企破局之路在哪?

一只車轱辘 2024-05-23 05:55:59

隨著新能源技術的變革,自主品牌的崛起以及新勢力們的沖擊,再加上年輕一代消費者的認知轉變,跨國車企在國內市場已經不如當年,過于保守的産品定義邏輯,漫長的産品更新節奏等等,導致跨國車企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逐漸褪色。

打不過就加入,近日上汽集團與奧迪宣布正式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聯合開發專注于中國市場的智能數字平台,並將基于該平台打造全新一代高端智能網聯車型。而奧迪也成爲首個和中國車企聯合開發全新電動車的豪華車品牌。

毫無疑問,中國電動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和中國消費者對高端智能電動車的更高期待,是促成這起合作的主要原因。奧迪牽手上汽既體現了德國品牌在適應市場變化和需求方面的開放和靈活,也反映了中國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和突破。

奧迪看中上汽什麽?

中國車企新能源技術的表現有目共睹,不僅在市場成績上成功超越跨國車企,並且在純電和混動方面的技術優勢也遙遙領先。反觀跨國車企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卻始終難以延續燃油車時代的良好表現。

當前我國汽車市場的格局正在重塑,上汽集團與奧迪合作研發電動車的背後,與奧迪品牌電動化轉型成果不顯著有關。目前,奧迪在新能源車領域布局的車型有Q2L e-tron、A6L e-tron、Q4 e-tron、e-tron、Q5L e-tron等,其中表現較好的車型是Q4 e-tron,今年1-4月份總銷量成績爲4970輛。

需要一說的是,奧迪品牌的純電動車還基于大衆集團品牌的4個電動車平台打造,包括J1高性能電動平台、MEB平台、MLB evo平台和PPE平台。顯然,如果奧迪要壯大旗下新能源車的市場競爭力,需要開發專注于中國市場的全新平台。于是奧迪與上汽集團聯手打造了智能數字平台。

作爲擁有百年發展曆史的豪華汽車品牌,奧迪在向電動化轉型的過程中選擇與上汽集團攜手,正是看中上汽在新能源汽車技術方面的優勢和研發能力。要知道,上汽集團擁有首個自研的純電專屬系列化平台——星雲平台,而智己L7、LS7,飛凡R7、F7、榮威D7、MG Cyberster等車型均誕生于該平台,這也說明了星雲平台是一個可擴展模塊化平台,可以開發跑車、轎車、SUV、MPV等車型,而星雲平台的技術能夠爲智能數字平台賦能。

按照規劃,基于智能數字平台打造的首批車型將是覆蓋B級車和C級車細分市場的三款純電動車型,新車型將配備行業頂尖的軟硬件,首款純電動車將在2025年推向市場。

跨國車企還有機會嗎?

近兩年我國新能源車市場迎來了高速發展,連續 9 年位居全球第一,去年新能源車産銷量更是突破900萬輛,市場占有率超過30%。進入2024年,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不斷升高,今年4月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首次突破50%,達到51.7%,並且有望在未來幾年內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

面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巨大商機,任何一個跨國車企都沒有理由忽視。跨國車企與自主企業牽手造新能源車,目的就是爲了搶占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但是,我國新能源車市場已經是高手如林,姗姗來遲的跨國車企還有機會嗎?

從目前的市場環境來看,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車領域已經成功壓制了跨國車企,並且在新能源小型車市場、主流車市場、高端車市場均密集布局了新車型,同時新能源車的價格也是不斷下探,一款售價30萬元的自主新能源車,在功能體驗方面已經能比肩百萬級傳統豪華燃油車,這是跨國汽車在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發展的一大阻力。

再從品牌的動作來衡量,自主車企新能源車市場領跑後,一直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比亞迪、長安、五菱等品牌陸陸續續加大新能源攻勢,推出新車型,其中比亞迪更是憑借強大體系力,強勢進軍50萬級以上的豪華車市場,而蔚來、小鵬等新勢力車企又推出新品牌,推出更親民的新車型,所以跨國車企在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的處境就是前有狼後有虎,想要反超自主車企,難度很大。

當然,難不代表沒有機會。國內汽車市場永遠充滿機遇,若未來跨國車企針對中國市場推出的純電動車型在實力方面足夠出衆,未來也有希望成爲走量車型。只是相比以前,跨國車企在華面臨的挑戰也比當年更大和更多。

在新能源汽車和自主品牌的崛起下,傳統豪車空間不斷被壓縮,以前一些主流豪華品牌躺平都能賺錢的日子已經不再。面對新時代的挑戰,傳統豪強唯有積極擁抱市場環境的變化。此次奧迪與上汽的合作,是奧迪積極求變的體現,也是自主車企逐漸強大的縮影,這種深度合作的模式不僅將爲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注入新的活力,也將爲全球汽車制造業帶來更加深刻的變革。

0 阅读:1

一只車轱辘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