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必看的六部戰爭電影,看完熱血沸騰!

觀影集錦指南針 2024-05-20 17:20:16

一、《八佰》

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戰爭題材影片,它深情地描繪了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中國軍隊爲守護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與日軍進行殊死搏鬥的英勇事迹。

影片以緊張的戰爭氛圍開場,隨著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爲了維持抵抗,國民黨第八十八師留守四行倉庫,但師長孫元良只留下了524團一部,共計420余人,堅守待援。四行倉庫的位置十分特殊,北面是日軍的進攻方向,南面則是蘇州河對岸燈火通明的英租界,一面是人間地獄,一面是人間天堂。

爲了壯大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的軍隊,對外號稱八百人,即“八百壯士”。他們面對的是裝備精良、數量衆多的日軍,但中國軍隊並未退縮,而是抱著必死的信念,拼死守護最後的陣地。在戰鬥中,他們不僅抵禦了日軍的多番進攻,還掩護了其他國民革命軍的撤退。

市民、難民、各國媒體、租界駐軍齊聚南岸,他們目睹了這場英勇的戰鬥。北岸血戰之時,南岸依舊歌舞升平,但也有很多人不甘旁觀。戰鬥的第二天夜半,一名童子軍隊員,將旗幟裹在身上遊過蘇州河潛入倉庫,這面旗幟在硝煙中獵獵迎風,成爲了中國軍隊堅守的象征。

在戰鬥中,許多將士都表現出了令人震撼的英勇。戰士陳樹生,在日軍企圖炸開倉庫外牆時,身捆數枚手榴彈一躍而下,與敵人同歸于盡,年僅21歲。這樣的英雄事迹在電影中比比皆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四天的堅守,也換來了國際社會的同情和中國人民一致抗日的決心。

最後,當壯士們奉命撤退時,租界的中國人每人都伸出手,聲嘶力竭地呐喊,召喚在槍林彈雨中過橋的壯士。這一幕,成爲了電影中最感人至深的畫面。

二、《長津湖》

這是一部深刻描繪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長津湖戰役的史詩級電影。影片由陳凱歌、徐克、林超賢這三位華語電影界的重量級導演聯手執導,集結了吳京、易烊千玺、段奕宏、朱亞文、李晨、韓東君等衆多實力派演員,共同呈現了一場波瀾壯闊的戰爭畫面。

故事發生在1950年,美國軍隊悍然幹涉朝鮮內戰,同時轟炸我國東北邊境,嚴重威脅了我國的安全。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我國黨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曆史性決策。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某部迅速集結,准備奔赴朝鮮前線。

影片中,伍千裏(吳京飾)和伍萬裏(易烊千玺飾)兄弟倆的英勇表現尤爲突出。他們所在的部隊在長津湖地區遭遇了美軍的強大火力。在極寒嚴酷的環境下,志願軍戰士們身著單薄的棉衣,啃著凍土豆,但他們憑借著鋼鐵般的意志和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一路追擊,奮勇殺敵。

在戰鬥中,伍千裏作爲連長,冷靜分析戰場形勢,巧妙部署作戰計劃。他帶領部隊巧妙地包抄了敵軍的後方,爲戰鬥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伍萬裏則從一個新兵蛋子逐漸成長爲一名合格的戰士,在戰場上展現出了年輕人的熱血和勇氣。

影片還通過細膩的情感描繪,展現了志願軍戰士們在戰爭中的友情、愛情和親情。他們爲了保家衛國,爲了捍衛和平,不惜流血犧牲,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贊歌。

三、《金剛川》

該片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七印象影視傳媒(海口)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由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聯手執導,集結了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等實力派演員,共同呈現了志願軍戰士們在戰爭中的英勇與堅韌。

影片講述了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階段,志願軍戰士們爲了完成一項重大任務,需要在指定時間內抵達金城前線。然而,他們面前橫亘著一條名爲金剛川的河流,河水湍急,無法直接渡過。爲了在規定時間內成功過橋,志願軍戰士們不得不面對美軍轟炸機的狂轟濫炸,以及物資匮乏、裝備懸殊的困難。

在戰爭的殘酷和無情中,志願軍戰士們展現出了驚人的毅力和勇氣。他們不斷修補被炸毀的橋梁,甚至不惜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來抵擋轟炸機的攻擊。關磊(吳京飾)和張飛(張譯飾)等軍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诠釋了什麽叫做臨危不懼、奮不顧身、視死如歸的革命英雄精神。

影片中,志願軍戰士們的形象被刻畫得栩栩如生。他們不僅是英勇的戰士,更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在面對生死考驗時,他們展現出了人性中最光輝的一面,讓觀衆深感震撼和感動。

四、《建軍大業》

這是一部獻禮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的曆史片,該片以宏大的曆史視角和細膩的人物刻畫,展現了中國共産黨在生死存亡之際,如何組建人民軍隊、武裝起義,爲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奮鬥的故事。

劇情背景設定在1927年,北伐戰爭剛取得重大成果之際,國民黨“右派”爲奪權叛變革命,發動了瘋狂的“清共”行動,導致近31萬進步同胞遭到殘酷殺害。此時,成立不足7年的中國共産黨在國民黨“右派”的瘋狂進攻下,幾乎遭遇毀滅性打擊。面對這一嚴峻形勢,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內進步分子深刻認識到“槍杆子裏出政權”的硬道理。

爲了挽救革命,毛澤東、周恩來等人臨危受命,冒著生命危險分赴湖南和南昌等地,聯合朱德、賀龍、葉挺等一批愛國將領發動起義。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成功發動了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這些起義標志著中國共産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

在起義過程中,毛澤東、周恩來等人展現了卓越的領導才能和堅定的革命信念。他們不僅成功組建了人民軍隊,還通過一系列戰鬥,逐漸擴大了革命根據地,爲後來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奠定了基礎。同時,影片也生動描繪了朱德、賀龍、葉挺等愛國將領的風采,以及他們與毛澤東、周恩來等人的深厚友誼。

五、《建國大業》

這是一部展現了中國從抗日戰爭結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曆史階段重大事件的影片。故事背景設定在1945年至1949年之間,這段時期是中國曆史上充滿動蕩與變革的年代。

影片開篇于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應國民黨蔣介石之邀,前往重慶進行和平談判。經過一系列協商,國共雙方最終簽訂了《雙十協定》,旨在避免內戰,共同建設一個和平繁榮的國家。然而,國民黨方面卻未能遵守協議,單方面撕毀條約,並發動了內戰。

在內戰期間,中國共産黨領導的軍隊與國民黨軍隊展開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影片中,衆多革命戰士如徐敦生、張祁音、景二娃、劉居儉等人物,他們前仆後繼,勇往直前,爲了革命的信仰而英勇鬥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同時,影片也展現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第一代領導集體,在曆史抉擇面前的大智大勇,爲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豐功偉績。

影片還著重講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形成。在中國共産黨的倡議下,各民主黨派領導人紛紛采取了與中共站在一起的立場,堅決反對和抵制蔣介石獨裁行徑。他們共同參與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籌備工作,爲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礎。

影片的高潮部分是開國大典的舉行,這一曆史時刻標志著新中國的誕生。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這一場景激動人心,令人難忘。

六、《南京!南京!》

該片以1937年南京大屠殺爲背景,通過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國士兵的經曆,展現了那個曆史時期的血與淚,以及人性在極端環境下的掙紮與抗爭。

影片開始于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南京,這座曾經的國民政府首都瞬間淪爲人間地獄。大批國民革命軍士兵在城破之際選擇潰逃,但也有許多官兵選擇留守,誓死保衛家園。其中,宋希濂部軍官陸劍雄就是這些勇士中的一員。他協同戰友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但終因寡不敵衆,微弱的抵抗被徹底壓制。數以萬計的中國軍民成爲俘虜,他們的鮮血染紅了長江。

在城破之際,金陵女子學院成爲了難民的“安全區”。女教師姜淑雲在這裏奔波往複,盡己所能地幫助和拯救每一個來此避難的同胞。然而,日軍的獸性大發,他們早已盯上了藏身于此的婦女。在這個時刻,舞女小江雖然生存在社會的最底層,但她卻勇敢地站了出來,爲了拯救其他婦女,她不惜一切代價。

與此同時,影片還展現了一名普通日本士兵角川的經曆。他隨部隊進駐南京,在這個人間煉獄中,他的心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他開始反思戰爭的意義,以及人性在戰爭中的扭曲。最終,在痛苦的折磨中,他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南京!南京!》不僅是一部戰爭片,更是一部人性片。它揭示了戰爭對人性的摧殘,同時也展現了人性在極端環境下的光輝。影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和選擇,他們的命運交織在一起,共同構成了那個曆史時期的悲壯畫卷。

2 阅读:1232
评论列表
  • 2024-05-22 20:38

    南京南京,我在電影院看了一次,就再也不想看第二次了,因爲悲痛,因爲憎恨,因爲我不能爲他們做任何事…他們就好像在我眼前被小鬼子的屠刀砍殺了一樣……

觀影集錦指南針

簡介:有趣的影視內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