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錯一個表情包就被網暴上熱搜?事後道歉又是酣暢淋漓的自我感動

新氧明星整形教室 2024-05-22 13:28:10

在當下的網絡沖浪中,表情包早已成爲虛擬世界的某種社交禮儀。

面對看不見摸不著、只有一些文字組成的評論,多加幾個表情,以求對方理解是年輕人常見的網絡默契。

年輕人對于不同的表情包有著一些約定俗成的另類理解。

嘴角向上的微笑,其實嘲諷居多,人有甚至因爲

背上官司。

還可以通過是否能看得出表情語氣,辨認國籍。

加個腮紅、眼睛眯起來的微笑

,更是嘲諷buff拉滿。

評論區之神狗頭,則透露著輕蔑與戲谑。

“我媽也是仰摔死的,我在隔壁聽見咚咚一聲

5分鍾就死了

當媽媽的死跟狗頭結合,這句評論難免讓一些年輕人讀出“嘲諷”的意味。

一些網友同樣以表情+問號,傳達著不理解。

還有些人熟練地點開頭像,在這位評論者自己發的視頻下方“問候”。

“爲什麽不和家裏人一起吃餃子?是因爲沒有嗎?”

家裏人都去世了,還在像沒事人一樣拍吃飯視頻,未免也太倒反天罡。

于是,這位評論者的幾乎所有視頻下,都會出現對她的“不滿”評論,網友以此來討伐這位評論者的惡行。

但點開她的主頁,事情似乎和網友們設想的劇情並不一樣。

將頭像放大,這位網友用的是一張“母女情深”的漫畫照。

而她的賬號中還曾制作過與家中老人去世相關的生活經驗分享,那句話裏的“嘲諷狗頭”,好像另有隱情。

有人在她發送的視頻中,推斷出這是一位四五十歲的阿姨,多年全職照顧心衰的母親,沒有結婚生子。

那麽,四五十歲不懂這些網絡的表情包,其實也是正常的。

在她日常的視頻記錄裏,大多數是簡單的做飯畫面,平淡地講述著生離死別,卻又不經意流露出淡淡的感傷,用食物寄相思。

其實“真相”真簡單,這不過是一位不懂互聯網、卻在努力融入的阿姨。

但就因爲用錯了表情包,卻受到了無端的惡意揣測,甚至還有很多人評論私信,惡言相向。

也許,阿姨點開app,發現很多評論區裏都帶了狗頭表情,以爲這是年輕人的潮流,卻沒想到可愛的狗狗,其實暗含深意。

了解到真實情況後,又有很多網友自發到阿姨視頻下方留言,給她安慰…

盡管目前“惡言評論”已被覆蓋,但在互聯網已然成爲潮流的當下,這樣的“錯位”理解,並不只有阿姨如此。

你認爲的嘲諷狗頭

是他們眼中的委屈小狗

年輕網友們理解力的那一套表情包使用法則,在中年人眼裏卻有截然不同的理解。

有些網友將阿姨用的經典狗狗頭,拿給媽媽看。

在媽媽回複裏,她認爲這是一只被抛棄、孤零零的委屈小狗。

也許我們玩梗的狗頭,在阿姨的眼裏,是這樣的。

這些中年人可能不懂抽象,理解不了明明看著是在微笑的表情下

,其實暗藏嘲諷。臉頰挂著的“兩滴淚”,卻又代表著笑容。

在父母眼裏,“挑釁張開的手”,也只是單純想要碰一碰孩子的臉。

出去聚餐,向父母分享的一桌子菜,總會受到他們的“熱情回應”。

只不過想吃和

搭配起來,在我們眼裏,仿佛變了層“味兒”。

但媽媽只是按自己的理解發的這個表情,以爲這是饞得流口水的意思。

上班上得苦的”發瘋“表情,放在媽媽那邊,媽媽看不出搞笑,唯有因女兒過得辛苦而流下的眼淚。

每日的吃飯報備,他們會准點關心:“怎麽只吃米飯沒吃點菜”“生活費是不是不夠了”。

甚至這個“菜”字,可能爸媽也是手寫好久,輸入法還是搞錯的自動識別。

女明星loopy,在媽媽這兒,是乖巧的女兒趴在被窩裏,跟媽媽心貼心聊著天的具象神情。

翻跟鬥的小熊,代表了活力滿滿的正能量。

碰到有些難以辨認面部真實心情的表情,他們也會虛心求教,以免出現誤解。

但對于年輕人愛用的表情包,他們也有一套見解:想要廣泛運用,要有顯眼的文字,能瞬間明白,這樣才能感染到別人。

就說有沒有被感染吧。

某些人也會教爸媽一些新奇表情包的使用,並“大方”宣稱:你們可以用。

結果爸媽自然是超愛,“你爸/媽來咯”,走到哪裏都能用。

就是怎麽用起來感覺有點不對勁。

有時候父母也會主動搜集些表情包,爲了跟上潮流。

只不過看著這想要安慰的話,話到嘴邊,硬生生讓人把感動收了回去。

本來看到各種和父母之間因爲表情包理解誤差造成的烏龍事件,只覺得有意思。

可是代入一下陌生阿姨因爲表情包“使用不當”遭受的惡意攻擊,才意識到原來自認主導網絡語言規範的年輕人們,有時候卻也無意識地誤傷了別人。

有人開始擔心起自家那位愛上網沖浪的媽媽,害怕他們“亂講話”,不懂年輕人的梗,被網暴。

畢竟,盡管現在很多中年人都已經學會在互聯網上分享生活,評論互動。

但互聯網抽象表情包可以說是每日一新,有些人在“村通網”小組學習互聯網新知識,有些人通過關注每日梗百科,以免落下知識點。

又何況是了解網絡信息渠道並沒有那麽豐富的父母們呢。

互聯網給予了所有人“平等看世界”的視野,但長輩們的理解困境,其實並不僅僅只有表情包。

網上聊天“撞車”

年輕人和老年人誰說了算?

智能化早已不是年輕人的特權,也已經成爲中老年生活世界的一部分。

他們也樂于在網上娛樂,交友,有時也會舉起手機記錄自己的生活。

有時只是一些簡單的圖片,記錄著一日三餐,卻意外收獲了衆多“雲孫子/孫女”,他們在爺爺奶奶的視頻下面,分享著每天的飯餐,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煩惱,把賬號變成了樹洞。

但同時,因現代科技發展而推動的“智能”,某些時刻,對他們而言,“太智能”也是一種不方便。

爲了節約成本和人力,很多店實行app下單,現在就連一些不知名的門店,都需要關注公衆號才能掃碼點餐。

有網友得知某店有八個蛋撻三十元的活動,就喊爺爺幫自己買一下。但爺爺爺爺並不會用智能手機,前台點單的店員也沒告知他有優惠活動,最後用原價買了4個蛋撻。

這種情況不止發生在老年人身上。

還有網友講述自己的經曆,去醫院一個飯店吃飯,有個穿著穿著樸素、提著大包小包,帶著倆小孩的阿姨准備點單,店員只回了句掃碼點餐就忙去了。她拿手機來回好久,最後在旁邊吃飯的人幫助下,才買到了飯。

但吃飯還只是智能的第一步,有很多務工的中老年人們,仍舊“堅守”傳統的線下排隊搶票,結果人肉買票,只能落得兩手空空。

58歲的大爺,每天都會去線下排隊買票,只爲回家,輪到他的時候,卻連站票都沒了。

當得知無法回家,他的內心五味雜陳,忍不住崩潰大哭。

但就算會下載app,注冊,登陸之後,還要搞明白這些加速包到底怎麽用,一不小心就多充了花錢。

你以爲下的官網,其實下的第三方。折騰了這麽多,最後還不一定能搶票成功。

套路太多,還真是防不勝防啊。

更可怕的是,還有一些ai也盯上了老年人。

有老人收到兒子打來的視頻電話,發現樣貌都能對的上。

著急出門去銀行給兒子轉賬,最後好在被銀行人員成功“識破”,才免遭損失。

......

因智能而不“智能”的例子,對于老年人而言,還有很多。

所以,阻礙他們認識這個世界的,其實並不僅僅只是衰老。

前半生經曆社會巨變的長輩們,顯然還沒有太適應如今的智能化時代。

世界發展的太快,我們也應當允許某些人走得慢了一點。

當我們走在前列,享受著科技進步帶來的便捷之時,同樣也有責任與義務,去包容那些還未適應的中老年人。

所以,不妨多給他們一些理解,多一點善待,這更是在善待日後也要年老的自己。

1 阅读:211

新氧明星整形教室

簡介:看臉界最懂娛樂八卦的,娛樂八卦界最會看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