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滲透率、上險量均超50%,燃油車還有未來嗎?

車壹圈 2024-05-23 16:38:45

近幾年,伴隨著新能源化趨勢加快,國內市場走勢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其中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不斷增加。2023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949.5萬輛,市場占有率爲31.6%。而到了2024年,新能源市場發展更是迅猛。

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4月上旬,中國乘用車市場零售51.6萬輛,新能源車市場零售26萬輛,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已經超過了50%。與此同時,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終端上險量數據顯示:今年年5月第三周,國內新能源乘用車上險量達16.8萬輛,在整個乘用車市場的占比達到50.2%。

從國內車市曾經的配角,到如今與燃油車平分秋色,可以說新能源汽車的進步不是一小步。如此出色的表現,讓新能源汽車獲取更大市場空間的同時,也將壓力轉給了燃油車。

新能源汽車後來居上

誰能想到,前幾年還讓消費者處于觀望狀態的新能源車,如今已經成爲銷量擔當,市場占有率完全碾壓燃油車,而引發這種巨大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從行業來看,新能源化不可逆轉的趨勢,助力國內車企全面向新能源轉型。同時,駕乘更方便、更節能、更智能的新能源車也成功扭轉消費者購車理念,成爲他們城市代步與出行的首選。

其次,近兩年連續上漲且居高不下的燃油價格,讓燃油車車主們苦不堪言,出行成本的增加,促使換車時首選新能源車,因此也成爲新能源車市場的一個推手。再加上在産品上,這幾年新能源車無論外觀、內飾、續航、科技、智能等方面全面進階,同時多樣化動力組合能滿足不同消費需求,爲新能源市場的打下很好的産品基礎。

更重要的是,相較于前些年新能源售價普遍高于同級燃油車,現在隨著規模化生産,新能源車成本降低,讓“油電同價”、“電比油低”從此前想都不敢想到夢想成真,由此也掃除了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的一道攔路虎。因此,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突破1%,到2019年新能源滲透率5%,再到2024年部分月份超50%,由此新能源汽車賽道進入下半場,超值的産品功不可沒。

政策利好抓住了風口

爲促進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與利好政策,無疑讓新能源汽車發展順風順水。從前幾年新能源車企享受財政補貼,到上牌免購置稅、不交養路費、市區開車不限號等等“照顧”,可以說完全是VIP待遇。因此,不管是造車的還是開車的,都能有非常好的體驗,由此也讓新能源市場抓住了起飛的風口。

而相比之下,燃油車的處境就有點不妙。既要承受來自行業轉型的壓力,智能化造車成本壓力、還要受困于油價高漲對消費者影響。而與此同時,新能源車技術不斷更新、價格不斷下探,更讓燃油車市場疲憊不堪,生存空間與市場環境進一步惡化。

在某種程度上,新能源車相較于燃油車就像一個拿著白金卡,一個是常旅卡,本來就不是一個等級上的競爭,一時的表象並不能說明什麽。

在新能源浪潮趨勢下,一些車企比如比亞迪率先停售燃油車,在行業整體趨勢發展上占據了主動權,從輿論導向上也對燃油車發展不利。重壓之下,燃油車的未來走勢真讓人感到堪憂。

沒必要唱衰燃油車

雖然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節節高升,但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在新能源汽車産業蓬勃向上的同時,沒必要唱衰燃油車。畢竟對于燃油車市場而言,其背後不是幾個品牌車企的存活問題,而是涉及到一系列龐大的汽車産業鏈生死攸關的思考。

此外,比亞迪王傳福曾多個公衆場合表示,設定時間限制徹底禁止銷售傳統燃油車,並加速推動汽車産業的電動化轉型。當然對于只生産新能源汽車並且月銷量超30萬輛的比亞迪來說,這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從去年開始,新能源市場率先發起“價格戰”並席卷整個車市,到今年“價格戰”已進行了第二個年頭。其結果也顯而易見,表面上國內合資品牌受到“價格戰”沖擊較大,國內銷量大幅度縮水,事實上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首當其沖地體現在利潤下滑。此外,從新能源“價格戰”體現著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相較于燃油車市場更複雜。如果造車上缺乏門檻,産品同質化嚴重,發展到最後也只有拼價格了。

在《車壹圈》看來,雖然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發展步伐較大,市場占有率也不斷增長,但喜歡燃油車的消費者大有人在。因此,不論是新能源車還是燃油車,首先都要滿足不同的用車需求。

新能源汽車産業提升,是一種進步,見證著中國品牌成功實現彎道超車。不過在褒獎新能源車的同時,也不必將燃油車一杠子打死,畢竟在2023年乘用車市場燃油車銷量仍超1200萬輛 。相對而言,新能源車還有很多路要走。另外,在産品性能方面,二者各有優劣,形成互補。未來,國內汽車市場多種産品共存才是理性且合理的存在,不必爲了褒揚新能源車而抑制燃油車發展。

0 阅读:24

車壹圈

簡介:透視汽車 悅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