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企業現狀觸目驚心,良心專家發出了這些肺腑之言

科技財訊極客 2024-03-12 15:34:10

從2023年2月到2024年2月,中國平台企業已上市的前十企業總市值縮水244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1.7萬億元)。而在存量的獨角獸上,2023年中國存量獨角獸企業平均估值,比10年前縮水75.5%。

這樣的數字不可謂不觸目驚心。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在《關于促進平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提案》中就表示,中國平台企業在國際競爭中愈來愈顯得力不從心。

針對我國平台經濟發展遇到的困境,劉尚希表示主要存在于兩個方面。

一是平台企業後勁不足。2023年,收縮業務、優化人員結構、削減營銷費用、減少業務創新來降本增效,已成爲平台企業“活下去”的無奈之舉,尤其是規模較小或處于初創階段的平台企業,更傾向于通過裁員實現減負。平台企業人才吸引力下降,從淨流入變成淨流出。

二是平台科技創新投入“有心無力”。當前,支持和促進平台經濟發展的具體政策措施尚未出台,平台投資面臨較高合規風險,外資大幅降低對中國平台企業的投資速度,平台企業布局下一代互聯網、通用大模型、量子計算等方面“畏手畏腳”。

劉尚希認爲,平台經濟的政策環境亟待優化。

他表示,“平台企業除了需要根據《反壟斷法》規定,對達到法定標准的投資並購活動進行經營者集中申報以外,還需要根據行業主管部門的內部規定,對各類投資並購活動進行單獨申報。審批流程的增加,延長了投資並購完成的周期,也增加了不確定性,一定程度對企業的投資意願産生抑制。”

對于當前最爲火熱的生成式AI,劉尚希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主管部門對生成式AI服務設置了較爲寬泛的前置備案要求,未根據不同服務類型(如基礎模型、行業模型、模型應用)特點,設置相應的審批規則,導致審批周期長,企業難以形成穩定預期,生成式AI服務的上線速度慢于研發速度,難以形成“研發-應用-投資”的良性循環。”

“相比國外,我國對平台企業的監管約束更多更嚴,其發展步伐也更慢,與國外的差距在不斷拉大。”劉尚希表示。

對于平台經濟的發展,劉尚希提出了三條對策建議。

一是持續優化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充分激發平台經濟生機活力。“卸下平台企業專項整改遺留的曆史包袱,切實解決實際困難,優化投資並購審批流程,拓寬融資渠道(如境內境外上市、不動産投資信托基金(REITs)等),加大科創基礎研發投入,提升平台企業國際競爭力。”

二是支持科技驅動的消費新業態發展,培育壯大新型消費。“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沒有既定路線可以遵循,需要政府與平台協同共治,給予必要的激勵和寬松包容的監管環境。”

三是對于平台經濟的規範與治理,需要放在國際競爭的視野下,爲我國平台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營造更優的政策環境。

“平台經濟事關中國發展的國際競爭力。近兩年美國獨角獸數量井噴,與美國的數字政策直接相關。我國應加快推動公共數據共享開放,實行市場自發和政府主導的雙軌制數據交易,以助力平台企業更好開拓海外市場,提升平台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劉尚希最後表示。

0 阅读:28

科技財訊極客

簡介:做財經市場前哨,追時訊賽場頭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