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億收購計劃縮水至4億,萬華化學放棄六國化工控股權

老虎財經 2024-02-28 20:50:16

曆時三月,化工巨頭重組生變。

2月26日,萬華化學發布公告,宣布不再直接受讓銅化集團的股權,而是通過其全資子公司萬華電池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萬華電池”)直接受讓銅化集團旗下兩家上市公司安納達和六國化工部分股權。

完成後,萬華化學將成爲安納達實控人,且承諾未來12個月內不謀求成爲六國化工的控股股東。

二級市場對此消息反應不一。截止2月27日收盤,萬華化學股價漲近2%,安納達上漲近5%,而六國化工則下跌近1.5%。

去年11月,萬華化學宣布將主導銅化集團重組,並控股上述兩家上市公司,交易上限不超過60億元。這起化工領域的重磅整合,也使兩家收購標的次日迅速漲停,萬華化學卻一度大跌超6%,或反映市場對其資金狀況的擔憂。

在化工股業績不斷承壓的當下,萬華化學後退半步,控股一家,參股一家,也將爲雙方留出更多喘息與磨合空間。

控股變參股

2月26日晚間,萬華化學、六國化工、安納達齊發公告,在現場盡調後,萬華化學決定不再受讓銅化集團股份,轉而通過全資子公司萬華化學集團電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華電池”)受讓銅化集團所持安納達15.2%股權、六國化工5%股權,累計斥資約4.15億元。

具體來說,萬華電池本次擬受讓六國化工2608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5%,交易價格爲協議簽署前一交易日收盤價,即4.44元/股,總價款爲1.16億元。股權轉讓完成後,銅化集團依舊持有六國化工20.49%股份,仍爲控股股東。

相較此前入股銅化集團的方案,萬華化學將交易層級下沉到上市公司股權層面,將間接控制安納達,並間接參股六國化工。

這一戰略調整預計將加強萬華化學在電池産業,尤其是磷酸鐵锂領域的上遊原料供應鏈,從而提升其在該産業的核心競爭力。

萬華化學表示,電池産業有望成爲其第二增長曲線。通過此次股權調整,萬華電池將完善上遊原料産業鏈,增強在電池産業尤其是磷酸鐵锂産業的核心競爭力。

相比于此前的框架協議,本次各方對交易進程的約定更爲明確:協議簽署後3個交易日內向交易所提交申請材料,在獲取確認意見後10個交易日內辦理過戶登記手續,萬華化學應在過戶登記完成後10個工作日內一次性轉讓股份轉讓價款。

在公司治理方面,銅化集團與萬華電池達成了一致行動協議。萬華電池將有權向六國化工提名1名董事和1名監事,而銅化集團則需對這些提名人選的選舉投贊成票。

萬華化學還承諾,在交易完成後的12個月內,不會尋求成爲六國化工的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

六國化工方面表示,這次股權結構的調整不會對公司的生産經營和財務狀況産生重大不利影響,如果後續交易能夠順利實施,將有助于公司的穩定發展。

盡管萬華化學沒有明確說明爲何放棄原先的重組方案,但公司仍將繼續探索與銅化集團的合作可能性。公告顯示,萬華化學計劃通過股權轉讓或增資等方式,直接持有銅化集團下屬礦業公司的股份,盡管雙方目前仍在商討合作細節,尚未達成最終協議。

從60億減配到4億

千億巨頭接手百億集團重組,可謂去年底化工領域最引人關注的話題。

資料顯示,銅化集團是1991年11月經安徽省政府批准組建的資産經營一體化的化工企業集團,原實控人爲銅陵市國資委。

四年前,銅化集團完成國資混改,引入投資方安徽創谷,後者共計控制銅化集團55.41%的表決權比例,成爲銅化集團的控股股東。而隨著萬華化學牽頭重整,銅化集團的控制權將變爲煙台國資委,回到國資手中。

根據2023年11月7日的公告,萬華化學原計劃通過增資、購買股權、換股等方式,收購銅化集團現有股東的部分股權,拿下其51%股份實現控股。

而銅化集團實施分立後,將保留化工業務關聯公司在現有公司中,同時剝離非化工業務關聯公司成立獨立公司。

隨著萬華化學的入主,將繼承銅化集團持有的六國化工25.49%股份和安納達30%股份。也就是說,六國化工和安納達將歸于萬華化學旗下。針對非化工公司,萬華化學同樣可采取上述方式,最終實現持有其34%的股權比例,作爲非控股股東,享有重大事項的一票否決權。

萬華化學表示,重組將有助于完善上遊原料供應鏈,增強電池業務的核心競爭力。銅化集團的钛白粉業務在行業中排名前十,與萬華化學的塗料業務具有互補性。

此外,參股銅化集團礦業板塊將保障磷礦資源,解決未來磷資源需求的瓶頸問題,提升産品競爭力。萬華化學還將利用其煤化工的運行經驗和技術優勢,優化銅化集團的煤氣化裝置,提升市場競爭力。

銅化集團主營業務包括化學礦山采選、硫磷化工、精細化工、新材料、商貿物流和地産開發等,是國內硫磷化工産業的重要基地。2023年前三季度,銅化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42.1億元,淨利潤2.59億元。

市場分析認爲,萬華化學通過收購上遊供應商,未來可能降低財務成本,爲電池材料業務注入新動力。

然而,目前的交易金額僅爲約4.1億元,與最初的60億元上限相比大幅減少。

化工股資金之憂

由于原材料價格高企,以及上下遊需求不振,化工股的日子並不好過。

萬華化學業績自2022年開始顯著下滑,當年實現營業收入1655.65億元,同比增長13.76%;歸母淨利潤162.34億元,同比下降34.14%;扣非歸母淨利潤157.97億元,同比下降35.14%。

2023年以來,全球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下調,使萬華化學的化工原料成本下降。然而,受到下遊需求仍未恢複的影響,主營産品價格也出現下調,導致萬華化學在營收增長的情況下,淨利潤仍然下滑。

公司業績在第三季度同比有所改善,但是環比依然出現下滑。2023年第三季度,萬華化學實現營業收入449.28億元,同比增長8.8%,環比下降1.7%;歸母淨利潤41.35億元,同比增長28.2%,環比下降8.4%;扣非歸母淨利潤41.18億元,同比增長30.0%,環比下降4.7%。

此外,萬華化學的負債也引起關注。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萬華化學貨幣資金爲401.43億元,而公司流動負債中短期借款達到了783.02億元。

市場擔憂也反映在股價上。作爲龍頭的萬華化學,截止2024年2月27日收盤股價78.31元,較2021年高點的144.78元,已近“腰斬”。

而作爲收購標的,上述兩家市值不足30億的化工企業,近年業績也出現明顯衰退。

具體來看,六國化工的業績從2022年便開始衰退。2022年、2023年前三季度,六國化工營收分別爲75.49億元、52.6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15%、-13.99%;淨利潤分別爲1.93億元、-1141.66萬元,同比均出現下滑,爲-18.67%、-105.80%。預計2023全年淨利潤同比下降九成,扣非淨利僅有700萬元至1000萬元,去年前三個季度甚至出現了虧損。

值得一提的是,因實控人可能發生變更,六國化工在今年2月初撤回了定增申請文件。公告顯示,公司原計劃向包括銅化集團在內的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募集資金不超過8億元,主要用于在湖北宜昌當陽投建28萬噸/年電池級精制磷酸項目。

安納達的情況也不容樂觀,2022年公司營收爲27.14億元,同比增長32.60%;淨利潤爲2.68億元,同比增長44.76%。2023年則急轉直下,前三季度,安納達實現營業收入16.37億元,同比下滑17.70%;淨利潤9009.07萬元,同比下滑55.22%。

完成控股後,六國化工和安納達當前業績的下滑壓力,將在一定程度上轉嫁到萬華化學身上,無疑是對其接手後的一大考驗。

1 阅读: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