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蔣介石的把兄弟,1949年參加開國大典,9年後因一事被判死緩

方圓文史 2024-04-29 19:34:40

在解放戰爭期間投誠的衆多國民黨軍將領中,‘楊虎’絕對算得上是個特例,他的一生充斥著善、惡、功、罪,尤其是晚年時期,其竟然又重新走上了叛國之路,最終被判處死緩,落得個晚節不保的醜惡名聲。

那麽,他有何故事呢?

在文史君看來,楊虎的一生,大致可以分爲四個階段:一、優秀的革命者;二、革命的背叛者;三、人民的朋友;四、曆史的罪人。

楊虎,安徽甯國縣人,1889年出生,其早年曾加入同盟會,在辛亥革命中表現突出,與蔣介石共稱爲陳其美的左膀右臂。

1915年12月初,楊虎手提雙槍親率20余人組成敢死隊,夜襲肇和艦,發動起義。盡管此役楊虎所部損失慘重,但卻沉重打擊了袁世凱複辟的野心,孫中山對他極爲贊賞。

後來,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大元帥後,楊虎則被任命爲大本營參軍,深受孫先生的器重。

那時的楊虎,可謂位高權重,各派軍閥千方百計的想拉攏他,但均被其嚴詞拒絕,並表示自己永遠效忠孫中山先生,孫中山對此大爲感動。

在這之後,楊虎先後被提拔爲鄂西軍總司令、總統府參軍兼警衛總隊長等職。

在陳炯明麾下大將葉舉圍攻總統府的時候,楊虎處變不驚,率領敢死隊保護孫中山先生脫離險境。

由于救護有功,在北伐開始後,楊虎曆任北伐軍第二軍第一師師長、第二軍軍長等職。那時的楊虎,不過三十出頭的年紀,但卻已經是孫中山麾下的一員愛將了。

實事求是地說,在這一時期裏,楊虎的確稱得上是一位優秀的革命者,尤其是他在肇和艦起義中的出色表現,更是爲中國近代曆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然而,孫中山先生去世後,楊虎昔日的榮光卻一去不複返了,甚至走上了背叛革命的道路。

孫中山先生去世後,楊虎又重新抱上了蔣介石的大腿,並與其結拜爲兄弟。

當然了,任何人都知道,這種所謂的兄弟,不過是利益使然罷了,他們“以利和”,最後則“必以利分”。

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楊虎力挺把兄弟,甘願充當蔣介石的馬前卒,殘忍殺害了大批共産黨人和革命群衆。

在隨之開展的“清黨”期間,這個殺人如麻的劊子手的手上,又一次沾滿了共産黨人和革命群衆的鮮血。

從1927年至1937年間,楊虎一直在上海任職,先後擔任過上海警備司令、保安處處長、淞滬警備司令等職。

那時候的楊虎,可謂權傾朝野、一手遮天,不僅黑白兩道通吃,而且還妄圖與蔣介石爭權奪利、平起平坐。楊虎的一系列行爲,很快便引起了蔣介石的大爲不滿。

原本兩人的結拜就是利益使然,現在蔣介石搞起了獨裁統治,自然不會將他放在眼裏,若楊虎乖巧懂事倒也罷了,倘若他敢有對抗情緒、不識時務,那麽等待他的只能是一個悲慘的下場。

果然,囂張跋扈的楊虎最後不僅沒有當上什麽大官,反而還被撤銷了兵權。

淞滬會戰之初,楊虎曾堅決主張抗日,並積極組織上海軍事力量投入到抗日戰場中去,這一時期裏,楊虎又轉而成爲了一位態度堅決的抗戰將領。

但由于敵我軍事實力懸殊、指揮不當等原因,淞滬會戰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上海淪陷,楊虎被迫喬裝赴港,後又轉到國民政府的所在地武漢。

在這一時期裏,楊虎與我黨有過多次交往,並且還結識了周恩來。在談及“四一二”時,楊虎深感愧疚,但周恩來卻勸勉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況且先生也是奉命行事,知錯就好……”

周恩來的一番話,更加讓楊虎羞愧難當,但同時他也非常感動,想不到共産黨人卻有如此地胸懷,他不由得對共産黨人刮目相看,而這也爲他日後投誠埋下了伏筆。

解放戰爭開始後,楊虎並沒有像“四一二”那樣,充當蔣介石的馬前卒,而是積極組織參加愛國民主運動,搖身一變成爲了愛國民主人士。在上海解放前夕,他還秘密地營救過張瀾和羅隆基,可以說爲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1949年,國民黨軍在大陸戰場全線潰敗後,開始潰逃台灣,楊虎也收到了“赴台邀請”,但他卻堅決不往,而且還發表聲明稱堅決擁護共産黨。

全國解放後,楊虎被任命爲政務院參事,在開國大典期間,他還被邀請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觀禮儀式。

楊虎選擇站在人民這一邊,無疑是他這一生最爲正確的選擇。建國後,他不僅當上了政務院參事,還被安排住進了昔日的恭親王府,每月領取300元生活費,還給他配備了秘書、警衛員、專車等,可謂衣食無憂。

然而,他對我黨給予的這些待遇仍不滿足,多次提出要當全國政協委員。

對此,有關單位曾明確告訴他,雖然他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爲人民做過一些好事,但在“四一二”期間,他卻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如果答應他的要求,將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但楊虎卻認爲這是我黨故意爲之,就是不想讓他當政協委員,于是,他便心生怨恨,並開始在社會上散布流言蜚語,公然誹謗我黨的方針政策。

不僅如此,他竟然托人轉告蔣介石父子,說他是“身在曹營心在漢”,而且還試圖與台灣特務聯系企圖策動叛亂,結果最後東窗事發,他被判處了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然而可笑的是,當鐵證擺在楊虎面前的時候,他竟然擺出一副無賴面孔,堅決不承認,最後于1966年3月病逝,終年77歲。

1 阅读: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