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爲什麽一定要禁Tiktok?抖音崛起之路上不爲人知的秘密

腦洞烏托邦 2024-05-13 09:41:57

2016年9月,有這樣一款社交軟件在中國橫空出世,用過它的人都表示,根本停不下來。

短短20個月後,這款軟件在國內的日活用戶(DAU)就達到了1.5億,月活用戶(MAU)達到了3億。

2017年5月,這款軟件的海外版問世,如今它的全球用戶已經超過了17億。沒錯,它就是抖音,海外版被稱爲Tiktok

然而,就在抖音和Tiktok的發展勢頭一路高歌猛進之時,Tiktok卻被各國監管部門頻頻點名。

2024年3月,美國國會衆議院通過法案,要求總部設于北京的字節跳動公司(ByteDance)在6個月內剝離其旗下的TikTok,否則美國將全面禁用該軟件。

與此同時,開始有人對抖音和Tiktok的致瘾性以及潛在的負面影響表示擔憂,稱短視頻會在不知不覺中偷走你的時間,消磨你的意志力,摧毀你向上的勇氣。

爲什麽會有專家說,長期刷短視頻,你的大腦會發生器質性的變化?爲什麽包括美國、印度在內的多國非要封堵Tiktok?

今天我們來揭秘字節跳動崛起之路上的10個不爲人知的秘密。

Vine才是短視頻鼻祖

如今提起短視頻,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抖音和tiktok了,但殊不知美國公司Vine才是短視頻的鼻祖。

Vine 誕生于2012年春天,這個可以讓用戶分享 6 秒短視頻的應用,從生理上說共有三位生父:多米尼克·霍夫曼、科林·克羅爾 和拉斯·尤蘇波夫。

彼時,豎屏短視頻還是一個全新的概念,視頻占滿了整個屏幕,不再有滾動的消息源,上滑的交互方式給人們帶來了驚喜和期待,因爲你永遠不知道向上滑之後會出現什麽樣的視頻。

6 秒鍾的強制性時長壓縮,要求用戶將盡可能多的笑點和創意濃縮進一眨眼的功夫裏,使人們能夠在排隊、等車、蹲廁所時,瞬間完成心情大逆轉。

幾個月後,這款極具潛力的應用就引起了互聯網巨頭Twitter的注意。

2012年10月,Twitter花了3000萬美金將 Vine 納入麾下,Vine的三位生父開始爲Twitter打工。

2013年下半年,Vine的用戶數量突破了4000萬。

然而,由于技術太容易被模仿,Vine 很快就被對手們追上了。

2013 年 6 月,用戶規模是 Vine 10 倍的Instagram 推出了自己的 15 秒短視頻服務,接著 Snapchat 也退出了 10 秒短視頻服務。

按理說,此時的Vine應該像被火燎了屁股一樣,在創始人們的帶領下夙夜不寐地更新叠代才對

可從種種迹象來看,Vine的三位聯合創始人一開始創造出它,似乎就是爲了賣掉它,然後賺一筆,他們對于競爭對手的猛烈攻勢完全不以爲意。

2014 年,無論是功能還是用戶數量,Vine已經被Instagram 甩出了一大截。在商業變現上,也困難重重。

再加上Twitter自身盈利狀況就欠佳,更沒有多余的財力和精力給Vine收拾爛攤子了。

除此之外,Vine對平台上的創作者的扶持也是幾乎爲零。

2015年秋天,面對用戶的不斷流失,Vine 上最紅的一批創作者終于坐不住了。

18位頭部網紅者聯合起來,打算和 Vine 談談,這個平台到底該怎麽辦。

他們提出方案說,會保證每周至少發布3支原創短視頻,但要求Vine每年向他們每人支付120萬美金,並要求Vine定期開發新功能。

社交平台 80% 的內容都是由 20% 的頭部網紅創造的,而這18人是20%中的20%,他們持續發布作品無疑會給Vine帶來源源不斷的流量。

但Vine卻拒絕了這18人的提議,原因是如果·答應給他們錢,就相當于開了一個口子,之後一定會有更多的創作者要求平台給錢。

Vine的態度讓創作者們徹底心寒了,頭部網紅的集體出走成了壓垮Vine的最後一根稻草。

2016年末,Twitter宣布下線Vine,短視頻領域的鼻祖成了「烈士」。而這一切都被東方的一位年輕小夥子看在了眼裏,就在Vine被關閉的同一年,抖音橫空出世了。

張一鳴的All In戰略

衆所周知,抖音是總部位于北京的字節跳動旗下的産品。

字節跳動成立于2012年3月,旗下涵蓋綜合資訊、文娛、遊戲等多個領域,有「APP工廠」之稱

其創始人張一鳴出生于1983年,憑借程序員背景和豐富的創業經曆,對市場動態有著異于常人的感知能力。

字節跳動成立之初,彼時的互聯網巨頭們沒有一個看得上內容平台,只有張一鳴瞄准了這一個市場。

但作爲一個內容平台的創業者,張一鳴當時的團隊中,沒有一個是做內容的,全是技術人員,就連一個總編輯都沒有。

張一鳴的想法很簡單,我們不生産內容,我們只專注于把工具、補貼、平台做好,讓做內容的人專心做好內容

同時還要通過算法和大數據,讓每一個用戶看見的內容都不一樣,這其實就是如今字節跳動賴以生存的個性化推薦的雛形。

字節跳動的第一款明星産品是「內涵段子」,上線于2012年5月,對標當時搞笑內容社區鼻祖「糗事百科」。

但與「糗事百科」相比,內涵段子的推薦算法顯然更先進。

假設今天用戶在內涵段子和糗事百科上同樣看到了10個感興趣的段子,第2次用戶再分別開啓兩款應用時,內涵段子推送的內容會更合用戶的口味,這就大大提升了用戶黏性。

2012年8月,字節跳動的另一款明星産品「今日頭條」上線了,對標「騰訊新聞」。

今日頭條是基于數據挖掘的推薦引擎産品,通過爬蟲采集各大網站的資訊,以AI技術實現資訊智能分發,達到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效果,至今仍是公司重要的流量入口。

2014年,當字節跳動第一次開會討論要不要進軍短視頻領域的時候,該領域已有多個玩家了

快手勢頭初顯、騰訊投入大量資源推廣微視、微博推出秒拍、美拍已經有幾十萬DAU(日活用戶)。

張一鳴覺得他們已經錯過先機了,而且短視頻領域的變現能力,前景尚不明朗,所以他們就沒有啓動。

2015年初,字節跳動在沖繩舉辦完年會後,張一鳴和團隊的十幾個人來到一家居酒屋,再一次聊起了短視頻,但是依舊沒有啓動。

轉折發生在2016年。這一年,國內互聯網局勢發生巨大變化,短視頻行業呈現出井噴式發展,正在成爲一個潛力巨大的流量紅利領域。

最典型的案例非Papi醬莫屬了,Papi醬從2015年下半年起開始創作短視頻,因其诙諧幽默的風格,迅速躥紅。

2016年3月,Papi醬獲得多家機構的1200萬元融資,被估值1.2億,一時風光無限。

同年,張一鳴再次在公司內部展開「要不要做短視頻」的討論,這次得出的結論是All In。

正是這個All In戰略,造就了如今的抖音。

2016年9月20日,張一鳴在第二屆頭條號創作者大會的演講中,解釋了他所說的All In的意思。

那就是在未來12個月內,拿出至少10億人民幣分給在今日頭條上的短視頻創作者。張一鳴顯然從Vine的失敗中吸取了教訓。

就在張一鳴說這話的同一天,字節跳動旗下一款針對短視頻領域的産品---抖音,正式上線了。

項目啓動之前,項目組曾盤點了當時市面上的數十款短視頻産品,並發現了一個痛點:缺乏屬于一二線城市95後年輕人的專屬産品。

當時短視頻領域的老大是快手,而快手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用戶多爲三四線城鎮及農村的中青年群體

張一鳴看到了一二線城市年輕群體這一空白市場,決定用音樂+15秒短視頻的模式打造專屬于年輕酷炫一族的産品。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抖音最初的定位是「音樂創意短視頻社交軟件」

提供豐富的音樂素材,用戶可以將音樂和短視頻結合在一起,通過快放慢放、反複動作等特效,使視頻看起來更具創意。

這也是爲什麽抖音的Logo是一個「抖動的音符」的原因。

上線之初的幾個月,抖音一直在不斷打磨産品,直到2017年春節前後,才大舉投入資源,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2017年3月,嶽雲鵬在微博轉發了一條其模仿者的視頻,在這個視頻下方抖音的logo閃閃發亮。第二天抖音的百度指數就猛躥至2000多,並就此一發不可收拾。

2017年4月,胡彥斌攜新曲空降抖音,發起挑戰,效果十分火爆。

挑戰是抖音上的一種遊戲活動,參與者針對某個話題發布視頻,並tag該話題,就算參與了挑戰。

根據熱度排名,參與者可能會獲得挑戰發起方的獎勵。如今,挑戰已經成爲了很多品牌方的重要營銷方式。

2017年,抖音還贊助了《明星大偵探》《中國有嘻哈》《中餐廳》等熱門綜藝,收獲了另一波增長。

2018年春節,字節跳動不惜花重金在價格最貴的春運時段,沿京九鐵路線選擇性投放抖音廣告。一個假期下來,抖音的日活用戶從3000萬沖到7000萬。

上線17個月之後,抖音日活用戶突破1億。

如今,抖音在國內的用戶已經超過了10億,日活8億。

回看抖音的崛起過程,很多人可能會贊歎字節跳動的神之營銷手段,但其實真正讓抖音在短視頻領域一騎絕塵的最大功臣是它的「成瘾算法」。

抖音五分鍾,人間三小時

「像一顆海草海草海草海草,隨風飄搖……」

小路是一名大一的學生,每晚臨睡前,她都會躺在床上。打開抖音,緊盯手機屏幕上輪番轉換的視頻,頻頻用手指滑動和點擊,時不時笑出聲來。

原本打算看十幾分鍾就關掉的,可每次時間都不知不覺地來到了後半夜。俗話說「抖音五分鍾,人間三小時」,小路代表的是時下不少年輕人的生活狀態。

2018年4月,抖音上線了反沉迷系統,該系統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時間提示功能,當用戶連續使用抖音90分鍾後,正在播放的短視頻上會出現一行文字,提醒用戶注意時間

二是時間鎖功能,用戶可以設定密碼,一旦單日累計使用時長達到2小時,系統就會自動鎖定,需要輸入密碼才能繼續使用。

每一個爆款APP背後,都有一個強大的運營團隊,其中不乏心理學專家,他們的工作就是利用各種心理學原理,想辦法讓用戶對産品「上瘾」。

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博士亞當.阿爾特(Adam Alter)在他的著作《欲罷不能:刷屏時代如何擺脫行爲上瘾》一書中指出行爲上瘾有六個構成要素,分別是:

1)誘人的目標;

2)無法抵擋且無法預知的積極反饋;

3)漸進改善的感覺;

4)越來越困難的任務;

5)需要解決卻又暫未解決的緊張感;

6)強大的社會聯系。

而抖音恰好這6條都占盡了。首先,上滑查看下一視頻的交互模式,讓用戶感覺刷抖音就像開盲盒,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支視頻會給你帶來怎樣的驚喜。

這就是「無法抵擋且無法預知的積極反饋」。當你刷到了一支有趣的視頻, 你大腦中的一條通路會被激活,多巴胺飙升,你頓時感覺心情愉悅,就像中了大獎。

大腦開始重複地對你說:再來一次,再來一次吧。沒人會在贏錢時,想離開賭場,于是你滑動屏幕,希望再中一次大獎。即使刷到了不喜歡的視頻也沒關系,劃走就是了。

一段時間後,抖音的算法會越來越了解你,推薦給你的視頻也會越來越讓你欲罷不能。這就是「漸進改善的感覺」。

其次,雖然現在抖音上可以發布長視頻了,但誕生之初,抖音視頻的時長是鎖定在15秒內的。

15秒連一段配樂都無法完整地呈現,更不要說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了。

因此很多抖音視頻會給人一種戛然而止、意猶未盡的感覺,讓人忍不住多看幾遍,甚至會對這些並不完整的視頻記憶深刻

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爲「蔡格尼克記憶效應(Zeigarnik effect)」

該理論認爲,人天生有一種辦事有始有終的驅動力,相比已完成的工作,更容易惦記著那些未完成的工作,因爲對于已完成的工作來說,「完成欲」已得到了滿足。

20世紀20年代,蘇聯心理學家Bluma Zeigarnik (布盧瑪. 蔡格尼克)主導了一項著名的心理學實驗。

她讓一批受試者去做20多個簡短的小任務,比如從1數到50,做手工,或者解智力題等等。

蔡格尼克故意讓受試者們完成一部分任務,再對另一部分任務進行幹擾,使受試者們無法完成。

之後,讓他們回憶被要求做了什麽任務。數據顯示,受試者們平均可回憶起68%未完成的任務,但只能回憶起43%已完成的任務。

這些沒能完成,卻又被記在心裏、時刻讓你擁有緊張感的事物,被蔡格尼克稱爲「袢子」。

而15秒的短視頻就是如今刷屏時代的電子「袢子」,它制造了「需要解決卻又暫未解決的緊張感」。

另外,抖音的點贊功能也是經過精心設計的。點贊的位置就在視頻上傳者頭像的下方,被放在了一個相當順手且顯眼的地方。

觀看視頻的人,點擊點贊按鈕後,一顆紅心會動態跳出,填滿按鈕。

這種顔色和出現的形式,可以及時給到點贊者一個積極的反饋,讓人感覺點贊也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

而對于視頻上傳者來說,點贊功能的意義就更大了,這是對其作品的肯定。

收獲的贊越多,視頻上傳者就會越有成就感,這也是一種間歇性變量獎勵,就是你每次可能會獲得的獎勵(也就是贊的數量)是不確定的。

「間歇性變量獎勵」也是賭博老虎機使人上瘾的核心機制,但凡我們每次能得到的獎勵是確定的,那我們馬上會對一樣事物失去興趣。

短視頻平台給了每一位普通人成名的機會,同時也設置了「誘人的目標」。數字引發了癡迷,你獲得10個贊時會想得到100個贊,獲得了100個贊,又想要更多。

還有,抖音經常會推出官方挑戰活動,參與人數的量級,從十萬到上百萬都有,在挑戰中位列前茅的視頻,一般都能獲得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點贊,以及衆多評論。

參與挑戰的人會花時間、精力去拍攝剪輯作品,在此過程中通常會産生參與感,甚至「艱辛感」。

這些感覺都是行爲上瘾的必要成分,對應的正是阿爾特所提出的6要素中的「越來越困難的任務」。

最後,抖音作爲一款社交軟件,其社交屬性不言而喻,也就是「強大的社會聯系」。一套組合拳下來,抖音成功地把用戶的碎片時間拿捏得死死的。

最成功出海案例

2017年8月,抖音日均播放量超10億後,字節上線了海外版抖音TikTok。

而後,同年11月,以近10億美元全資收購了歐美市場月活用戶數千萬的音樂短視頻社交軟件musical.ly,並迅速完成了合並。

Musical.ly上所有的內容和賬號都被遷移到了TikTok。

收購musical.ly,是字節出海成功的關鍵一步。

Musical.ly上線于2014年,最初是上海聞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産品,開發和運營者是兩位華人(Alex Zhu朱駿, Luyu Yang陽陸育),但一直對標的都是海外市場。

Musical.ly最開始的功能十分簡單,就是選一首歌,拍15秒的對嘴型音樂短視頻,然後發布,等待點贊和評論。

軟件提供多種特效和剪輯工具,雖然功能簡單,但新穎的錄制方式吸引了一大批年輕用戶,大家爭相上傳錄制的短視頻,並不斷反饋希望新增曲目。

2015年7月,musical.ly在美國地區蘋果應用商店的下載量超過Facebook與YouTube,登頂第一。

musical.ly的用戶64%是年齡介于13到24歲的年輕人,這是很多公司想要的資源。

2016年時,Facebook也曾考慮收購musical.ly,但由于對其中國所有權心存憂慮,最終放棄了這筆交易。

而字節成功收購musical.ly,使同一年進軍歐美市場的TikTok站在了一個很高的起點上,相比之下,同樣的短視頻巨頭快手的出海之路就走的很辛苦。

字節帶給musical.ly的改變是算法,用算法來提高視頻分發的精准度,保證用戶可以連續看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讓用戶沉迷進去。

彼時,大多數海外應用軟件的推薦算法都是把一堆推薦的內容呈現給用戶,最終選擇權在用戶手裏,但字節卻是將用戶可能感興趣的內容直接塞給用戶。

有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把這些應用都看做超市的話,那麽傳統超市就是把商品都擺放出來,讓用戶自己選擇。

而Tiktok或者抖音這個超市,則是一進門就直接塞給你一件商品,如果你不歡喜,那就再換另一件塞給你。

Snapchat母公司Snap 的首席執行官 埃文·斯皮格爾Evan Spiegel就曾經特意跑到中國找過張一鳴,想搞清楚字節是怎麽根據用戶興趣做精准推薦的。

2020年,《紐約時報》評價Tiktok的算法稱,這是塑造用戶體驗和社交互動最先進的算法之一。

2021年,《華爾街日報》稱,Tiktok的算法在理解用戶偏好和情緒方面有著顯著的優勢,創造了一個用戶難以擺脫的環境。

在Tiktok的推廣方面,字節采用了簡單粗暴的「燒錢」戰術。

僅在美國,TikTok 就聘請了四家廣告公司(RPA、IPG Initiative、Sid Lee 和 Channel),負責爲其投放廣告。

Google、 Twitter 、Instagram 、 Snapchat都是TikTok廣告的重要投放對象。

以Google爲例,整個2018年,字節爲了推廣TikTok僅在谷歌上投放廣告的開支就達到了3億多美元。

在廣告推廣之外,TikTok還重金邀請各地名人入駐。比如在日本,爲了推廣TikTok,字節跳動邀請日本超人氣歌手竹村桐子、女子偶像團體 E-Girls、Youtube 紅人 Ficher’s 入駐。

在美國,TikTok邀請脫口秀主持人Jimmy Fallon吉米·法倫發起#TumbleweedChallenge(風滾草挑戰)挑戰,即在地上翻滾,並配上一些電影配樂。

通過號召用戶參與挑戰,來提高Tiktok的知名度。

在印度,寶萊塢巨星、板球運動員等名人都被重金邀請,在TikTok上發布視頻。

2019年3月的一天早上,平靜的Tiktok辦公室裏,傳來了一聲尖叫,某Tiktok員工發現,就在剛剛,施瓦辛格加入了Tiktok,並發布了第一支視頻。

Tiktok並沒有付費邀請施瓦辛格這麽做,施瓦辛格加入Tiktok完全是自發的,這意味著Tiktok徹底火了。

如今,TikTok 的全球用戶數量已經達到了17億,月活用戶近11億,TikTok也因此成爲了中國互聯網公司最成功的出海案例之一。

與此同時,開始有大批專家和學者對Tiktok和抖音給年輕一代帶來的負面影響,表示擔憂。

持續刷短視頻,大腦將萎縮

2023年8月,一位Twitter用戶發了一條推文稱,「Tiktok正在摧毀人類文明」

配圖是兩個人,左邊的人代表著過去的人類,他在天文、數學、物理、哲學、生活經驗五個專業領域的得分都是滿分,堪稱專家,唯獨不擅長Tiktok。

右邊的人代表的是現在的人類,他在各個專業領域的得分都幾乎爲零,只擅長Tiktok。

這條推文引來了衆多網友的圍觀,其中竟然也包括世界首富埃隆馬斯克Elon Musk

Musk在評論中說道「我嘗試使用過 TikTok,但發覺他們的 AI算法 正在探測我的大腦,于是我卸載了。」馬斯克的說法並不是沒有依據的。

早在2021年,醫學期刊Neuro Image上的一篇研究Tiktok短視頻會對大腦産生怎樣影響的論文,就曾登上各大新聞網站的頭條。

論文是由中國浙江大學教育系和心理系的幾位研究人員撰寫的,他們邀請了30名健康的浙大學生參與了一場實驗。

實驗中,30名志願者在大腦被監測的情況下,開始刷短視頻。

研究小組給每人准備了兩類視頻,一類被稱爲generalized videos (GV),相當于你剛剛注冊Tiktok, 一個視頻都還沒刷過,算法完全不知道你喜歡什麽,只能按照大多數人的喜好推薦視頻,非常隨機。

另一類被稱爲personalized videos(PV),相當于你已經刷Tiktok很久了,算法對你的喜好一清二楚,能精准推送你喜歡的個性化短視頻。

研究人員發現,當受試者刷到爲他們特別定制的PV時,大腦的PCC(後扣帶皮層)、MPFC(內側前額葉皮層)、和TP(颞極區)區域會被激活,多巴胺的分泌會增加,受試者會有欣快感。

而一旦視頻停止,多巴胺的分泌就會停止,快樂的感覺一落千丈。

這是一張正常人大腦和遊戲成瘾者大腦的對比圖,出自北京順義國際學校2023年的一項研究。

從圖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遊戲成瘾者的大腦産生了萎縮。

一些學者認爲,短視頻成瘾者的大腦和遊戲成瘾者的大腦應該是極爲相似的,因爲二者都屬于行爲成瘾,而且不論是短視頻還是遊戲都提供了強烈的聲光刺激。

《2023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短視頻用戶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已達到了168分鍾,也就是2.5小時。

國外的一項調研也顯示,TikTok 在海外兒童中受歡迎的程度直追YouTube

在對美國、英國和西班牙的 6 萬個家庭進行分析後,研究人員發現,年齡在 4 至 15 歲之間的孩子每日看Tiktok的時間爲80分鍾,只比youtube少了5分鍾。

還有台灣彰化的一名小學老師,曾在Facebook上分享,她對現今小學生普遍沉溺于抖音的現象的觀察,提出了六點提醒,並總結爲了一句話「抖音一響父母白養」

她呼籲家長千萬不要拿孩子來驗證這句話的真僞。

有句英文名言是,You are what you read,短視頻正在重塑年輕一代的三觀。

低俗、宣揚物欲,甚至帶顔色的內容在短視頻平台上比比皆是,以前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現在是「學好數理化,不如當個網紅認爸爸」。

當你習慣了1 分鍾 3 個反轉的短劇,就再也無法安靜地欣賞完一部長達2-3個小時的震撼人心的電影了。

如果你習慣了 5 分鍾名讀完一本世界名著,就會失去細細品味名著中每一話的耐心了。

200多年前,美國國父Benjamin Franklin (本傑明·富蘭克林)曾感歎:「美國人民每天醉心于花邊報紙和小冊子,以至于壓根沒有時間來看書」。

現如今,短視頻替代了當時流行的花邊報紙和小冊子,甚至有網友P了這樣一張圖來形容如今的短視頻重度用戶。

除此之外,不少劍走偏鋒的Tiktok挑戰也成了很多家長的心病。

劍走偏鋒的Tiktok挑戰

抖音或者Tiktok挑戰本來是一個提高用戶參與度的功能,結果一些網友愣是把「挑戰」玩出了恐怖片的味道。

2022年5月,一位美國母親安德森Tawainna Anderson對TikTok提起了訴訟,原因是她的女兒Nylah Anderson在2021年12月參與了Tiktok上的「窒息挑戰」結果不幸喪生。

窒息挑戰其實從2008年起就出現在網絡上了,但在2021年時,隨著Tiktok挑戰的爆火才開始真正流行起來,目前在全球已造成了多起死亡案例了。

還有2021年9月,有一位美國高中生在TikTok發起了一項名爲「Devious Lick」的偷東西挑戰

煽動學生在網上炫耀從學校裏偷來的東西,被偷的東西越大、越難攜帶,就越容易火。

于是一場極其腦子有坑的網絡熱潮迅速席卷全美,有人拆了教室的門,有卸了學校衛生間的馬桶,還有人搬走了學校裏的洗手液機器。

除此之外,還有奇葩的牛奶箱挑戰(milk crate challenge),即將許多牛奶箱疊得很高,然而一步一步地走到頂,期間很有可能因爲箱子的松動而摔倒地上。

另外還有扯頭皮挑戰(scalp popping challenge)、生吞幹粉挑戰(dry scooping challenge)。總之,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網友們玩不出來的。

印度尼西亞是第一個封鎖Tiktok的國家

2018年7月3日,印尼通訊和信息技術部以「Tiktok上存在大量不利于兒童和青少年成長的內容」爲由,下令全網封鎖該軟件。

印尼也成了全球第一個封禁Tiktok的國家。

Tiktok方面獲知此消息後,立刻在印尼當地組建了一支20多人的審查團隊,負責內容管治以及下架不良視頻,並積極與印尼政府溝通。終于在一周後,使TikTok在印尼獲得解禁。

但字節的海外折戟之路這才剛剛開始。

2019年2月,一名印度立法者呼籲印度聯邦政府封殺Tiktok,稱這款軟件會導致年輕國人「文化墮落」。

兩個月後的4月3日,印度馬德拉斯高等法院以TikTok涉嫌傳播色情信息危害兒童爲由,要求印度政府下令禁止下載TikTok。

4月16日,印度谷歌和蘋果應用商店均將TikTok 下架。

TikTok方面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刪除了600多萬條被印度官方判定爲「不良內容」的視頻,這才于4月25日使Tiktok在印度獲得解禁。

然而,短短1年零2個月後,中印邊境發生沖突,印度政府以國家安全和隱私疑慮爲由,封禁了59種中國應用軟件,其中就包括Tiktok。

TikTok就此在印度絕迹。要知道此前,印度可是Tiktok最大的市場,擁有超過2億用戶。

自2017年面世以來,印度市場的Tiktok下載次數穩居全球第一,甚至是排名第二的美國市場的兩倍。

TikTok被封禁後,一時間,許多印度人失去了謀生平台。隨後,大量本土短視頻平台迅速崛起,填補了市場空白。

讓人意外的是,即使是與中國交好的一些國家,也對TikTok深懷戒心。

比如,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間,巴基斯坦就曾以「存在不道德和不雅內容」爲由,多次短暫禁封TikTok。

伊朗更是以內容違反伊斯蘭教義爲由,徹底禁絕了Tiktok。

不過在這邊Tiktok封殺潮中,最受關注的還是美國對Tiktok的禁封。

一切源于Musical.ly的收購

一切還是源于2017年的那場著名的Musical.ly收購案。

按照美國法律,這項收購應該向美國外資投資委(CFIUS)主動報備的,但字節並沒有這麽做。

美國外資投資委(CFIUS)是美國聯邦政府的一個跨部門委員會,其職責是審查外國收購是否會給美國的國家安全帶來風險。

由于一開始沒有主動報備,使得合並了Musical.ly 之後的TikTok 在美國法律上有了合法性的瑕疵。

2019年10月,美國外資投資委(CFIUS)以此爲由,啓動了對Tiktok的審查。

該審查一直持續了4年多,中間美國總統都換人了,但至今審查的最終結果仍未出爐。

而通常,美國外資投資委(CFIUS)審查一個交易只需要4到8個月的時間。

2019年12月17日,美國海軍以TikTok構成網絡安全威脅爲由,禁止在政府的移動設備上使用TikTok。

2020年1月,美國陸軍也宣布禁止在政府分發的手機上安裝TikTok。

同年8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布了一項行政令,要求字節跳動在90天內剝離其海外業務TikTok,也就是要使Tiktok去中資化,否則的話,將在美國封禁Tiktok。

美國是繼印度之後的Tiktok的第二大市場,TikTok在美國擁有1.7億用戶,相當于50%以上的美國人都在使用Tiktok。

印度已經將Tiktok全面封殺了,如今如果再失去美國市場,字節的全球化之夢恐將徹底破碎。

8月24日,Tiktok起訴了特朗普政府,主張廢除特朗普發布的不公平行政令。

3天後,有消息稱,字節跳動有意以300億美元的價格剝離出售TikTok在美業務,買家可能是微軟及沃爾瑪。

但字節是科技公司,出售TikTok在美業務涉及技術出口,中國法律對這方面又有嚴格的要求。

2周後的2020年9月13日,微軟公司在官網發布聲明稱,字節跳動決定不將TikTok美國業務出售給微軟了,而會選擇跟甲骨文公司合作,使其成爲「可信賴的技術合作夥伴」。

根據三方協議,字節跳動依舊對TikTok有控制權,而甲骨文對TikTok美國的源代碼擁有安全檢查權限。隨後,特朗普表態支持TikTok與甲骨文的合作。

美國的應用商店原計劃于2020年9月20日全面下架TikTok的,但隨著TikTok與甲骨文合作的消息的傳出,下架日期被延遲。

2021年6月9日,新任美國總統拜登撤銷了特朗普時代對Tiktok的行政禁令,並頒布了一項新的行政令,要求美商務部對與「外國對手」相關的應用程序進行評估,並酌情采取行動。

美國爲何如此恐懼Tiktok呢?特朗普政府當年給出的原因是Tiktok可能會威脅美國國家安全。

由于中資的原因,美國立法者擔心,Tiktok上的內容會經過中方審查,從而影響美國年輕一代的意識形態。同時如果中國政府要求,字節跳動可能會將美國用戶數據泄露給中國。

Tiktok Ltd 于2016年9月在開曼群島注冊成立,總部位于新加坡和洛杉矶,其最大的股東是母公司字節跳動。

而根據天眼查的資料,字節跳動的股權架構是這樣的:抖音有限公司持股99%,這是2016年成立的一家公司,隸屬于抖音集團;網投中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

而網投中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又由中網投、央視頻融媒體、北京市文投集團三家公司控股,其中中網投是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由中央網信辦和財政部共同發起的投資基金。

這樣的股權架構更是讓美國立法者感到如鲠在喉。不過,Tiktok有限公司方面表示,自2020年以來,他們的決策都是獨立進行的,已淡化了與中國的聯系。

另外,2021年,一位美國網友在reddit上的一篇貼文也曾引起軒然大波,該網友在貼文中說,感覺Tiktok在監聽自己。

有時候他只是與朋友口頭談論了一些事,結果晚些時候上Tiktok時,竟然看到了與他們談論話題相關的視頻。

不僅是國外網友有這樣的疑慮,在國內,也有網友表示,「我天天只看沙雕內容的人,昨天去了趟健身房,討論了一下減肥,結果從昨晚開始一直到今天,一直給我推送減肥內容」

還有網友說「我們是不是被抖音監聽了,不然白天說的話,晚上在抖音上刷到相關內容?」該網友還順手@了人民網,新華網,人民日報。

其實社交軟件監聽用戶根本就不是什麽新技術了。

2018年,英國《衛報》曝光了Facebook的一項技術專利,該技術能通過電視廣播信號遠程激活用戶手機的麥克風,從而對用戶的對話和周圍環境音進行錄音,然後將數據傳回 Facebook 進行分析。

不過,Facebook方面很快表示,申請專利只是爲了保護他們的知識産權,該技術尚未包含在他們的任何産品中,也永遠不會被包含在他們的任何産品中。

然而,打臉還是來的飛快。2019年7月,USA Today的一篇報道中說,一位名叫米歇爾的媽媽最近參加了兒子朋友的生日聚會,聚會上她提到了一家她很喜歡的名爲Joymode的公司。

結果幾分鍾後,Joymode的廣告就出現在了米歇爾的Facebook新聞推送中。

2022年6月17日,buzzfeed的一篇報道指出,TikTok內部泄露的會議錄音顯示,字節跳動的中國員工曾多次訪問Tiktok美國用戶數據。

兩周後,TikTok CEO周受資在回複九名美國參議員的信函中說,美國以外的員工,包括中國員工,在通過具有強大網絡安全控制的美國團隊給予的授權批准後,確實可以訪問美國用戶的數據,但強調這些信息沒有與中國政府共享。

2023年3月15日,拜登政府再次要求字節跳動出售TikTok資産,否則考慮禁止其在美國的運營。

一周後的3月23日,美國就TikTok問題召開了聽證會。Tiktok CEO周受資出席了聽證會,接受質詢。沒想到,一場聽證會竟然讓周受資成了國際網紅。

一場聽證會讓周受資成了網紅

這場長達近5小時的聽證會,聚焦了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第一,Tiktok的成瘾性(Addictiveness);第二,Tiktok上錯誤信息的傳播(Misinformation)

第三,兒童安全問題(Children's safety);第四,用戶的精神健康問題(Mental health)

第五,數據是否會被出售的問題(Selling data);第六,數據安全問題(Data security)。

聽證會上,共和與民主兩黨議員排隊輪番「火烤」周受資,沒有一人站在周受資那一邊。

在紅(共和黨)藍(民主黨)分裂對決的國會大廈裏,「禁抖音」(TikTok Ban)成爲了極爲罕見的兩黨共識,以至于後來Ted的首席策展人都調侃周受資說,他是除了普丁之外,唯一能讓意見分歧的兩黨團結起來的人了。

共和黨的一位議員Tom Cotton湯姆·科頓似乎對周受資的國籍尤其感興趣,勢要扒出他與中國之間的聯系。

周受資是新加坡人,1983年出生于新加坡,畢業于倫敦大學學院經濟系,並持有哈佛商學院MBA學位。

Tom Cotton問周受資,「我知道你住在新加坡,但你是哪個國家的公民?」周受資答「新加坡」。

Tom Cotton又問:「你還是其他國家的公民嗎?」

周受資答「不是」。

Tom Cotton又問「那你有沒有嘗試申請中國國籍?」周受資說「議員先生,我是新加坡人,還服了新加坡的兵役。」

與國會大廈內的情況不同,大廈外,聚集了大量反對Tiktok禁令的年輕的抗議者,網友們也都清一色地站在了周受資這一邊。

一位外國網友在聽證會視頻下方留言說「看參議員的意思是,今天要沒人承認自己是中國人,誰都別想回家了。」

更搞笑的是一位女性議員,霹雳吧啦地提出了一大堆問題,結果卻不給周受資回答的機會。

這段聽證會視頻下面,有外國網友說「是的,這就是聽證會,你甚至聽不到當事人爲自己說話」

還有網友說「我強烈反對Tiktok,但女性議員這種咆哮是荒謬的。如果不給他提問,也不給他回應的機會,怎麽能稱之爲聽證會呢?」

最絕的是,有一個議員問了一個很無厘頭的問題,「Tiktok 能連接用戶家裏的Wifi嗎?」周受資臉上就寫著兩個大字:懵X。

聽證會上,周受資手中最大的籌碼,就是與甲骨文公司(Oracle)合作的「德州專案」(Project Texas)了。

這個預算規模高達15億美元的數據安全方案,將會把所有美國用戶的數據儲存在甲骨文公司的服務器上,允許美國政府資安部門定期審查。

該方案還設立了一個三人獨立監督委員會,接受美國政府監督。

但顯然這並不能使美國國會議員們真正放心,他們要求周受資100%的保證,數據不會落入中方手中。

結果就變成了,數小時的聽證會陷入了一場「周受資只能不斷重複專案內容、議員們持續高聲反駁」的惡性循環。

時間來到了2024年3月13日,美國國會衆議院通過了一項名爲 《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控制應用程序侵害法案》

該法案仍需得到國會參議院的通過,之後才能提交給美國總統拜登批准生效。

該法案一旦生效,Tiktok將被迫面臨兩難的選擇,要麽從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中徹底剝離,要麽將在美國被禁。

3月14日,周受資親自發布了一支視頻,回應該法案說,Tiktok爲1.7億美國用戶打造了一個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平台,也爲無數個人和小企業主提供了謀生的機會,法案的生效將會讓30萬個美國工作崗位處于危險之中。

美國調查機構Morning Consult 2022年12月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53%的美國成年人贊成在全國範圍內禁止中國擁有的社交應用軟件,但18至25歲的美國年輕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贊成禁令。

美國一位已經卸載了TikTok的美國年輕人凱特·納紮羅說,她決定不玩Tiktok跟國家安全無關,純粹是覺得這可能對我大腦有害。

不管Tiktok未來在美國將何去何從,可以肯定的一點是,TikTok 將在美國市場乃至全球範圍內,付出更大的合規和遊說成本。

字節也是電商巨頭

除了內容平台,字節跳動其實還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電商市場。

提到直播帶貨,中國人之前想到的必然是行業老大淘寶直播,但如今抖音已迎頭趕上。

根據《晚點 LatePost》 的獨家新聞,2020 年,抖音電商的全年 GMV,即商品成交總額,超過了5000 億元,比 2019 年翻了三倍多。

2020 年初,字節跳動爲抖音電商定下的 GMV 目標是 1200 至 1500 億元,但增長很快超出預期,于是將目標上調到 2500 億元,而最終的成績仍然翻倍。

5000 億的數字聽著嚇人,畢竟拼多多也是在 2019 年才達到萬億規模的。

到了2023年1月,美國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報道,抖音去年,也就是2022年的GMV已達2080億美元,約合1.41萬億人民幣。

之後,晚點LatePost又報道稱,根據他們了解到的消息,抖音電商2022年的GMV略微高于 The Information提到的數據,非常接近1.5萬億。

2024年1 月,抖音電商發布的 2023 年年報中,披露了 2023年 GMV 增幅77%的數據。如果按照2022年1.5萬億的GMV是來估算的話,2023 年抖音電商的 GMV應該是2.655萬億。

要知道2020年6月,字節跳動才正式成立了電商部門。

從0到萬億元GMV,阿裏用了10年、京東用了13年、拼多多也花了近5年。而抖音GMV破萬億元,距離抖音電商部門成立,不過2年。

Tiktok也緊隨抖音的步伐,2021年開始試水跨境電商領域,並于2021年2月在印尼上線了TikTok Shop。

2022年TikTok Shop又陸續在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菲律賓和新加坡5個國家上線,東南亞市場很快成長爲Tiktok電商的重要陣地。

2023年6月,TikTok Shop在英國上線,9月又上線美國市場。

然而,一半是冰山,一半是火焰。就在Tiktok電商全球化布局進行的如火如荼之時,2023年10月,印尼那邊傳來了壞消息。

印尼政府要求TikTok將其電商功能與影片分享功能分開,並表示,該禁令旨在保護當地的實體企業和本地線上零售商。

印尼首都雅加達的一位服裝售賣商Tanah Abang曾向BBC記者表示,他的店鋪經營了9年了,但近年生意明顯下滑。

他原本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客戶們,現在客戶都不來店裏消費了。

2023年10月4日,TikTok Shop功能在印尼被關閉,這意味著用戶不能在TikTok平台上直接銷售産品了,但仍然可以在平台上創建和分享內容,以推廣其産品。

印尼擁有2.75億人口,超過1億都是Tiktok用戶。得益于其居民愛消費的習慣,以及當地完善的物流和支付體系,Tiktok Shop在印尼一上線,就迅速産生了可觀的收入。

據The Information的報道,TikTok Shop 2022 年東南亞市場的 GMV 達44 億美元,主要由印尼貢獻。

2023年11月,TikTok宣布與印尼本地的GoTo集團達成電商戰略合作,TikTok印尼電商業務將與GoTo集團旗下電商平台Tokopedia合並。

與本地企業聯姻後,TikTok電商這才在印尼重獲新生,于2023年12月12日重新上線。

回看字節、抖音、Tiktok的十年成長史,它們給網友帶來了歡笑、給普通人提供了展現自己、乃至一夜成名、發家致富的機會

甚至說它改變了現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都不爲過,但不可否認,它又有著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遙想當年抖音剛上線時的口號是「記錄美好生活」,希望在下一個十年、下下個十年裏,字節能不忘初心吧。

0 阅读:100
评论列表
  • 2024-05-13 14:39

    學知識不錯 很多視頻有時候感覺比bilibili還方便

  • 2024-05-14 00:47

    只看抖音精選很多優質內容,一晚上可以獲取一門學問概論效率很高

  • 2024-05-13 20:12

    突然想卸載了 感覺真的蠻浪費時間

  • 2024-05-13 23:18

    其實有時候看看直播啥事情都不想幹了

  • 2024-05-14 03:55

    不知道爲什麽,我現在越來越喜歡看長視頻,比如小烏這樣[比心]

  • 2024-05-13 16:18

    把竊取個人信息說的理所當然[捂臉哭]

  • 2024-05-13 14:43

    開虧沒有回頭箭,根系總向肥處填!止心止色止超越,只有止心可控程!

  • 2024-05-14 21:52

    好的東西、我看上的東西必須歸我,要麽白菜價拿來要麽滾出去。這就是美國!

腦洞烏托邦

簡介:分享奇聞轶事,未結案件,揭秘大自然,讓你腦洞大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