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知青爲返城舍棄親情,與女兒疏遠,多年後竟以這種方式重逢

曆年壹沫 2024-02-22 11:27:51

穿行在擁擠喧鬧的火車站,李敏華緊握著行李箱把柄,夢遊一般地跟著隊伍向前移動。17歲的她第一次離開家鄉河北邯鄲,即將前往晉中縣頂上莊公社,開始她的“上山下鄉”生活。

“敏華,一定要照顧好自己!有什麽事就寫信回來......”母親跟在一旁叮囑,眼裏已盈滿淚水。李敏華點點頭,越過人山人海望向火車,心中五味雜陳。

離家萬裏,前方的道路苦難重重。然而轉念一想,作爲知青,她將用青春激情放射希望的種子,孕育出屬于新中國的嶄新收成。

二十多個小時後,火車抵達晉中縣。清晨的陽光刺眼,李敏華跌跌撞撞下車,只見群山環抱之間,一排排低矮泥瓦房屋散布山坡。這就是她未來生活的地方,充滿未知。

時光荏苒,轉眼李敏華在頂上莊已經生活了3年。勞動使她變得健壯,謀生的能力也大大提高。1972年,作爲表現較好的知青,她獲得機會擔任當地小學教師。

站上講台的那一刻,李敏華激動不已。通過自己的努力,她終于可以爲這裏的孩子們帶去知識的燈塔。

與此同時,李敏華也逐漸與熱心腸的老鄉陳啓明走得很近。陳啓明能吃苦耐勞,經常在李敏華最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敏華,嫁給我吧。我會好好照顧你一輩子的。

”某天,陳啓明鼓起勇氣向她求婚。李敏華猶豫再三,最終選擇接受了他的求婚。也許,就這樣在鄉村安家也不錯。

1977年,女兒陳旭麗出生在李敏華眼前,她欣喜若狂。“旭麗好可愛,她長大後一定會很優秀。”李敏華望著嬰兒,心中滿懷希望。丈夫陳啓明也對這個新生命傾注了全部的愛。

然而,好景不長。家庭生活的壓力與日俱增,李敏華和陳啓明開始就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不休。“你真的在乎過我的感受嗎?”李敏華質問道。一句句尖銳的話語如刀割般撕開愛的傷口。漸漸地,她再也忍受不了這裏的生活,決心要返回城市。

1979年,在巨大壓力下,李敏華終于鼓起勇氣和陳啓明離了婚。她獨自攜幼女回到了老家天津,在國棉七廠找到一份工人工作,開始了嶄新的生活。

“敏華,我可以給旭麗當一個好爸爸!”聽著電話那頭前夫哽咽的聲音,李敏華心如刀割。她知道陳啓明有多麽疼愛陳旭麗。然而身在異鄉,她必須爲自己和女兒的未來考量——哪怕代價是犧牲這些年的感情。

攥緊電話聽筒,李敏華終究沒有將心中掙紮說出口。她只是簡單地回應:“抱歉,我做出了選擇。”隨後,她將聽筒挂斷,望著窗外灰蒙的天空出神。

在國棉七廠,李敏華認識了開朗樂觀的王志剛。兩人很快相愛,並在1983年結爲夫妻。王志剛對李敏華和陳旭麗照顧有加,使她們的生活逐漸穩定下來。

然而,李敏華與女兒的關系卻不是她想象中那麽融洽。陳旭麗性格內向,不太與人親近。她總是一言不發地獨自完成作業、吃飯,拒絕李敏華的靠近。“媽媽,你真的關心過我的感受嗎?”一次爭執中,陳旭麗冷冷地問。一句話刺痛了李敏華的心。

或許,在女兒心中,她早已不是一個稱職的母親。李敏華不禁責問自己,是不是離婚後把太多精力放在工作上,而忽略了陳旭麗的內心需要。

她試圖與女兒重建聯系,但陳旭麗總是心不在焉,遠遠地與她保持距離。也許,某一天,陳旭麗會明白她當年的選擇。

1995年,陳旭麗如願以償地考入了重點大學。李敏華激動萬分,打算親自送女兒去學校。然而陳旭麗只是淡淡地說了句“我自己去就行”,然後轉身離開,留下李敏華站在原地,失語至極。

大學四年,李敏華致電女兒無數次,卻很少得到回應。偶爾打來的電話,兩人也只是寒暄幾句。而每逢寒暑假,陳旭麗也再沒有回過家。李敏華心如刀絞,她明白陳旭麗已經在心裏劃清了界限。也許,那條鴻溝永遠無法跨越。

轉眼到了2015年。一天,李敏華在菜市場偶遇了前夫陳啓明。“敏華,你還好吧?旭麗現在已經工作,也結婚了。”陳啓明略帶關切地說。李敏華愣在原地,有千言萬語卻一時難以出口。多年前의回憶湧上心頭,她依稀見到了那個鄉村少女的影子。

一周後,李敏華突發低血糖暈倒在家中。她在醫院病床上睜開眼,看到女兒陳旭麗坐在一旁。“媽媽,你沒事吧?”陳旭麗關切地問。李敏華眼中噙著淚點點頭。也許,歲月的流逝終究撫平了昔日的傷痛,在女兒心中留下了一絲理解和寬恕。

出院後,李敏華與女兒陳旭麗依稀找回了過去的母女情。雖然陳旭麗還未完全原諒她當年的選擇,但兩個人開始有了簡單的交流。李敏華時時反省自己的決定給女兒帶來的創傷,但也明白人生的道路上沒有完美的選擇。

“母親,也許我現在還不能完全諒解你,但我會慢慢試著接受的。”一天,陳旭麗說。李敏華點點頭,眼中泛起淚花。她知道,時間終會撫平一切傷痛。相信有朝一日,母女之間還會再次融洽如初。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