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罕見發現,人類禁區現“超能力”生物,核輻射對DNA沒改變

環球科學貓 2024-03-12 13:20:11

科學家在人類禁區——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區域發現了具有“超能力”生物,這些生物不僅分布在各個角落,而且還在這些區域生存非常好,最爲關鍵的一點,那就是沒有發現任何“核輻射”的足迹。

這是什麽情況?這讓科學家們也非常地驚訝,並且進行了相關性的研究,該成果已經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

不得不說,面對世界的“核輻射”的問題,這些發現對人類來說應該說具有一定的幫助,不說解除核輻射在未來可能對人類帶來的影響,至少可以了解其機制,然後促進人類身體健康上的研究,爲什麽這樣說,下面就詳細來看看。

人類禁區——切爾諾貝利核電站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可以說是人類的悲哀,是人類將其變成了一個實實在在的禁區,這是蘇聯1973年開始修建,1977年啓動的最大的核電站。

但是該核電站並沒有長期的穩定運行,在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在蘇聯(Soviet Union)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

該核電站出現了突然爆炸,大量強放射性物質泄漏,釀成人類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嚴重的事故之一。

然而,這一次事件發生之後,整個核電站所在的區域,完全成爲了人類的禁區,因爲強大的核輻射對周邊所有的影響也出現了,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直接汙染核電站周圍6萬多平方公裏土地,320多萬人受到核輻射侵害。

監測核輻射水平、清理土壤中的汙染物、爲受輻射人群提供康複治療……事故善後工作曠日持久、代價高昂。

令人痛心的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25年後,日本福島核電站再次發生特大核事故,核汙染陰雲揮之不去。

日本的核事故也將福島變成了下一個“禁區”,准確來說,只要出現強大的核事故,都沒有辦法生存了,所以,一次又一次的核事故的出現,也是對當代的警示。

不過,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問題持續下去,主要也是限于核汙染區域的問題,但日本福島核電站的核事故危害卻沒有停止,日本已經針對核事故所産生的“核汙染水”往海洋排放了。

而且預計要執行將長達30年,進入海洋之後,它的危害將遠超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因爲在日本核汙染水之中,存在大量的放射性元素。

這些放射性元素進入海洋生態環境以後,氚可能還不是最危險的,對人類、對海洋生物影響危害最大的是碳-14和碘-129,碳-14的半衰期約5370年,碘-129的半衰期更長,約1570萬年,碳-14會在海洋生物,也就是魚類的體內聚集,碳-14聚集的豐度或濃度可能是氚的50倍,可以想一下,這危害是真的大。

而且,日本核汙染水排入海洋之後,它不會停止在一個區域,在洋流,風暴等多種因素作用之下,將會向世界各地蔓延,最終整個地球都可能徹底被汙染了。

所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汙染是一片區域,日本是要將整個地球給汙染了,真是令人心痛。但也沒有辦法,對日本的阻擾世界還是“毫無辦法”,這裏也就不說了。

只能說核汙染的影響非常大,人類未來要對核的管控進一步增強才行。這裏說得有點多,回到主要問題上,這一次科學家在人類禁區的發現。

罕見!科學家發現“超能力”生物

沒錯,根據科學家表示,在這個區域出現核事故之後,雖然時間過了這麽久了,但該區域的動物,植物依然是生活在高輻射的區域,這裏的核輻射病並沒有徹底的消失。

但是,在這個區域研究發現,一些動物的身體和基因上,發現了一種特殊的情況,居然有些生物完全沒有受到核輻射的影響,其中一種具有簡單基因組和快速繁殖的微小蠕蟲就是這樣的問題,是屬于一種“超能力”生物。

按照紐約大學生物學教授、該研究的資深作者馬修·洛克曼(Matthew Rockman)表示:“這些蠕蟲無處不在,而且活得很好,它們就經曆了幾十代的進化。”

結果發現這些蠕蟲並沒有受到核輻射影響,似乎對輻射免疫,研究人員想知道缺乏遺傳特征是否是因爲生活在切爾諾貝利的蠕蟲在保護或修複其 DNA 方面異常有效。

因此他們設計了一個系統來比較蠕蟲種群的生長速度,並用它來測量每種蠕蟲後代的敏感程度, 20種基因不同的蠕蟲均受到不同類型的DNA損傷。

雖然不同譜系的線蟲對 DNA 損傷的耐受程度不同,但這些差異並不與每個采集點的輻射水平相對應。

所以,通過研究表明,切爾諾貝利的蠕蟲不一定更能耐受輻射,而是放射性環境並沒有迫使它們進化,這可能就是原因,也就是進化使得這些生物變成了擁有“超能力”,讓其在核輻射方面使得其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同時研究小組也給出了一個更加精確的結論,沒有證據表明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區域的環境對O. Tipulae的基因組有任何遺傳影響。

當然,還是強調一下,這只是其中的一種特殊現象,並非禁區內的所有動物都會以這種方式做出反應,輻射迫使生活在切爾諾貝利附近的許多動物發生變異,這才是事實。所以,不然也不會將蠕蟲稱之爲具有“超能力”的生物,因爲太罕見了。

這研究到底有什麽作用?

雖然從研究的情況來看,似乎大家看不到什麽。

但科學家們的發現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弄清楚爲什麽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患癌症,這是對DNA的一種尋找,這會科學家們知道了哪些O. Tipulae對 DNA 損傷更敏感或更耐受,就可以利用這些菌株來研究爲什麽不同的個體比其他人更有可能遭受致癌物質的影響

同時,思考個體對環境中 DNA 損傷劑的不同反應將有助于人類對自身的風險因素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所以,從研究的角度來講,的確還是不錯的,從生物上尋找核輻射帶來的變化過程,了解基因之間的關聯性問題,未來解決人類健康問題。

但話說回來,核輻射的危害可能是遠比這些研究成果了,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類身體之後,後果相當可怕。

所以,回想一下,阻擾日本核汙染水的排放,是真的有必要的,研究歸研究,現實面對的問題解決才是關鍵。

1 阅读:78
评论列表
  • 2024-03-12 15:35

    人類闖的禍越來越大了,遲早玩死自己

  • 2024-03-12 21:52

    核物質,對一些特殊生物來說就是食物。放射性越強補充的能量就越大。

  • 2024-03-12 16:07

    這是一種超能力,如果不是人類的,那就是外星生物

  • 2024-03-12 20:59

    日本核汙水會不會導致未來未知變異啊?

  • 2024-03-12 23:00

    這是一個神奇的神奇生物

  • 2024-03-12 18:59

    動物倒也罷了,怕的是有的國家的人們自以爲有了抗核幅射能力,百毒不侵,肆意排放核汙水,擾得鄰邦不安。

  • 2024-03-12 17:40

    我也覺得發光的生物更可怕

  • 2024-03-12 13:28

    人類遲早會被日本美國英國害死

環球科學貓

簡介:用眼睛看科學,用科學的思維看世界(原創內容禁止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