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研究發現:60歲後服用阿司匹林,小劑量更安全

覓翠評健康 2024-05-26 08:21:17

阿司匹林,自誕生以來就以其獨特的藥理作用在醫學領域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從最初的解熱鎮痛,到後來的心血管疾病預防,該藥物以其廣泛的適應症和顯著的治療效果成爲了衆多患者的首選良藥,但其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目前隨著醫學研究的深入和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阿司匹林,特別是在老年人群中,成爲了醫學界和公衆關注的焦點。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研究團隊便對此展開研究,並在阿司匹林的使用上有了新的發現,這一發現不僅爲老年人群體的用藥安全提供了新的指導,也爲阿司匹林的臨床應用開辟了新的思路。

一、研究發現:60歲後服用阿司匹林,小劑量更安全[1]

2022年,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劉梅林教授團隊在心血管疾病的預防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突破。這項研究耗時將近3年,期間團隊精心招募了426名患者參與,他們都是年齡在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且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進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級和二級預防。

在研究中,劉梅林教授團隊將研究對象分爲兩組,分別接受不同劑量的阿司匹林治療。其中,165例對象每天接受50mg的藥物,而另外261例對象則每天接受100mg阿司匹林的治療。經過嚴謹地數據分析後發現,後者(100mg/d)的總出血事件發生率增至67.1%、輕微出血事件發生率增至73.8%,而在主要心血管事件和胃腸道不良反應方面兩組患者並無差別。

這一結果的發現可以證明:對于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預防和管理心血管疾病的中國60歲以上人群,小劑量的藥物(50mg/d)可能更加安全。

對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來說,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幾率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增加,而醫生通常會考慮使用阿司匹林進行預防和治療。但老年人的胃黏膜屏障功能減弱,對藥物的耐受性降低,大劑量阿司匹林可能會增加胃腸道出血等副作用的風險,因此小劑量阿司匹林成爲了一個更爲安全且有效的選擇。

當然,這項研究的結果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應該選擇小劑量阿司匹林進行治療。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病情都是不同的,在選擇藥物劑量時還需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進行個體化評估。該研究中也提到:低劑量阿司匹林(50 mg/d)在臨床上更常用于出血高危人群,如有胃腸道疾病和出血史的患者;而推薦劑量(100 mg/d)的阿司匹林則更適合心血管風險高的患者,例如心血管疾病、血脂異常的患者。

即便是小劑量,該藥物也存在潛在風險,阿司匹林在帶給我們諸多益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伴隨著一些不良反應。

二、阿司匹林的常見不良反應有哪些?

胃腸道不適是該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主要是因爲藥物進入機體後刺激胃內環境,導致胃酸分泌增多,從而引發胃痛、惡心、嘔吐等症狀,在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可能出現胃潰瘍或出血等嚴重後果。爲了減少這一不良反應的發生,患者可以在飯後服藥,或者選擇緩釋片和腸溶片,以減輕對胃黏膜的刺激。

由該藥物引起的過敏反應較爲罕見,但一旦發生,可能表現爲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難等嚴重症狀。此外,有些人在服用阿司匹林後可能會出現哮喘症狀,這被稱爲“阿司匹林哮喘”[2]。這類患者在就醫時應告知醫生自己的過敏史和症狀表現,以便醫生能夠准確診斷並給予相應的治療。

該藥物能夠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從而降低血液的凝固能力。這種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防血栓的形成,但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增加出血的風險,可能表現爲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膚瘀斑等,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腦出血等致命後果。

在手術前後、分娩前後以及存在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中,服用該藥物都有可能增加出血的風險。

除了上述三種常見的不良反應外,阿司匹林還可能引起其他一些不良反應。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導致腎功能損害、肝功能異常等;在某些情況下,阿司匹林還可能引起耳鳴、聽力下降等聽覺系統的不良反應。雖然這些不良反應較爲罕見,但我們仍然需要保持警惕,並在出現相關症狀時及時就醫檢查。

綜上所述,該藥物雖然常見,但也並非百分百的安全,本身存在胃部疾病、易過敏、哮喘患者、存在出血傾向、産婦等等高風險人群應該謹慎服用此藥,服藥期間需更加留意自身的症狀和反應。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應並非普遍存在,而是因個體差異、用藥劑量、用藥時長等多種因素而異。即便如此,我們仍然需要對其保持警惕,爲了確保用藥安全,我們還需要從多個方面加以注意。

三、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如何安全用藥?

1)注意用藥時間和方式,確保藥物療效

用藥時間和方式對于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至關重要。對于普通劑型來說,一般建議餐後以清水送服,以減少對消化道的刺激。爲了保持藥物在體內的穩定釋放和吸收,也可選擇緩釋片或腸溶片,不同的是,該劑型需在飯前服用,這樣不僅可以確保藥物的療效,還能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患者還需要注意用藥的持續性。阿司匹林在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中通常需要長期服用,患者切記不能因爲症狀緩解就擅自停藥或者間斷服藥,這樣的方式可能會導致疾病複發或加重,産生血栓的風險也會大大增加。在用藥過程中,患者務必要根據醫生的建議和自身的身體狀況調整用藥劑量和方案。

2)了解藥物相互作用,避免風險疊加

阿司匹林與許多藥物都存在相互作用,這可能會影響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在與某些抗凝藥物(如華法林)同時服用時,可能會增強抗凝藥物的抗凝效果,導致出血風險增加。因爲阿司匹林本就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而華法林則是一種維生素K拮抗劑,能夠阻止凝血因子的合成。兩者共同作用,可能會使血液變得過于稀薄,從而增加出血的風險。

阿司匹林與某些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同時使用時,可能會增加胃腸道出血的風險。這兩種藥物都具有刺激胃腸道黏膜的作用,同時服用時可能會導致胃腸道黏膜受損,從而引發出血。

阿司匹林能夠抑制前列腺素E1、E2的合成,而這兩種物質在人體內扮演著抑制胰島素分泌的角色。當前列腺素受到阿司匹林的抑制時,胰島素的分泌相對增加,這可能導致血糖水平降低,進而有誘發低血糖的風險[3]。

這是一種嚴重的並發症,可能導致患者出現頭暈、乏力、出汗、心悸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在用藥前,我們需要告知醫生自己的用藥史和過敏史,以便醫生能夠綜合考慮並調整用藥方案。在用藥過程中,我們也需要關注自己是否出現了新的症狀或不適,以便及時與醫生溝通並調整用藥方案。

3)注意藥物與食物的相互作用

酸性食物,如檸檬、橙子、葡萄柚等,它們富含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這些酸性物質在胃中與阿司匹林相遇時,可能會改變阿司匹林的溶解性和吸收速率,從而加快其在胃中的吸收;過強的酸性環境也可能刺激胃黏膜,增加阿司匹林對胃的刺激性。

飲酒也可能會對服藥的患者帶來一些潛在的風險。酒精進入人體後需經曆一個代謝過程,即從乙醇轉化爲乙醛,隨後乙醛再被氧化成乙酸。而阿司匹林能夠阻礙乙醛向乙酸的轉化,導致乙醛在人體內的累積,這不僅會加劇個體的發熱和全身疼痛感受,還會對肝髒造成損害。酒精還可能使胃部血管呈現充血狀態,同時服藥的情況下會加重對胃黏膜的損害,引發胃出血等不良反應。

除了酸性食物和酒精外,富含糖的水果、鹹鴨蛋、茶水等也不適合與阿司匹林同時服用,最好間隔2小時以上。

阿司匹林作爲一種廣泛使用的藥物,在心腦血管疾病預防、疼痛緩解和退熱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其劑量卻大有講究,特別是老年人,在用藥時需特別謹慎。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研究就爲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參考,60歲後的老年人,在服用阿司匹林時,選擇小劑量可能更爲安全有效。

但無論劑量如何,患者在服藥過程中,均需遵循醫生的建議,定期進行身體檢查,監測相關指標,確保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只有科學合理地用藥,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療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爲人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王曦廷, 王浩, 鄭琴,等. 50 mg/d和100 mg/d阿司匹林治療中國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相關結局:一項多中心、前瞻性、觀察性研究的單中心中期分析[J].國際普通醫學雜志,2022,20227089-7100.

[2]李萍,王春燕.阿司匹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獲益與風險的研究進展[J].中國當代醫藥,2020,27(22):23-26.

[3]劉小河.警惕藥源性低血糖[J].家庭科技,2011(05):17.

2 阅读:1154

覓翠評健康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