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遷首都南京至北平引爭議:朱老四“天子守國門”只是個借口?

城市把脈 2024-05-18 12:12:19

一種觀點認爲,南京基本上就是東吳東晉南朝(2+4)是曆史上鼎盛時期,有一定的連續性,其他時期就不說了,再後面基本上就到民國了。

南京風光

可能有人會說明朝,確實,當中好不容易有個大一統王朝建都在此,但後來爲了追殺和抵禦漠北的殘元勢力,朱棣“天子守國門”,遷都北平(朱棣五次親征漠北,遷都北京,確實更有利征討北元殘余勢力),南京最終空歡喜一場……

對此觀點不敢全部認同,洪武時期還十三次北伐北元呢(參見百度詞條“明太祖北征”),朱老四就是心虛,就跟派鄭和下西洋實際是去找建文帝一樣,明面一個理由、實際一個理由。

實際上,遷都北京有利有弊。弊端一是營造北京城以及五次北伐濫用民力,在其統治後期引得民變四起;

北京

弊端二是軍力強盛時期,都城在北京對抵禦漠北勢力確有一定積極作用,但中後期衛所制腐蝕後,尤其是土木堡一戰團滅勳貴集團後,都城數度面臨淪陷危機,如:正統十四年京師保衛戰、庚戌之變、己巳之變等;

弊端三是都城遠離江南這個經濟中心後,錯失海上貿易時代,還被作爲大地主、大商人集團代言人的東林黨阻隔江浙財稅,最後明實亡于財政崩潰。

朱棣遷都北平,明面上是爲了“天子守國門”,實際上還是因其得國不正,而他20歲就藩北平,經營多年,在北平有著深厚的根基。相反在南京,擁護建文帝的勢力雖然因戰爭失敗而蟄伏,但仍然對其構成威脅,也有心虛、另起爐竈的心態。

北京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

0 阅读:32

城市把脈

簡介:關注城市發展,把握城市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