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70多歲大臣非禮尼姑,宋太宗將其發配邊疆,因不穿秋褲活活凍死

言過于誠 2023-10-23 22:24:11

宋朝時期,大理寺接到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案子,一個尼姑控訴大臣徐铉逼迫她行不軌之事。大理寺覺得太奇葩了,審都沒審,就將原告駁回,並給尼姑安上了一個誣告罪。給出的理由是:徐铉已經70多歲了,即便有這個想法,身體也不允許呀!所以,尼姑在汙蔑朝廷大臣,當罰!

萬萬沒想到,這事驚動了宋太宗趙光義,他了解情況後,不僅赦免了尼姑的誣告罪,還把徐铉發配到天氣寒冷的邠州。擺明了支持尼姑,懲罰徐铉。

這事還沒完,徐铉到了邠州後,不知什麽原因,就是不沒穿秋衣秋褲,結果被活活被凍死了。

徐铉自幼聰慧,十歲能做詩文,很快就成爲名滿天下的大才子,他不僅在詩詞歌賦、書法繪畫方面造詣極深,而且能言善辯,有當年蘇秦、張儀之風。

當初,徐铉侍奉李煜時,曾被李煜派到大宋求和,在朝堂上,他多次與宋太祖趙匡胤爭辯李煜無罪,趙匡胤辯不過,氣得拔劍而起,說出“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這句千古名言。

南唐滅亡後,徐铉隨李煜來到大宋,趙匡胤對徐铉印象非常深刻,于是將他帶在身邊做事,對他頗爲器重,一直給他升官,直至升到散騎常侍。

徐铉曾奉旨與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說文解字》,于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完成並雕版流布,世稱“大徐本”,爲後人留下寶貴的財富。

除此之外,徐铉還編纂《文苑英華》《太平廣記》等書,在大宋學術界可謂鼎鼎有名。

自古才子多風流,但徐铉是個例外。徐铉這人清心寡欲,平常就喝喝茶,研究研究志怪,幾乎到了無欲無求的境界。

可就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爲什麽會遭尼姑誣陷?最後還被趙光義針對呢?

這確實難以理解,如果細究原因,大概率是因爲性子直,所以才連連吃大虧。

徐铉性格直爽,史稱“質直無矯飾”,當初他被派到大宋,爲了維護李煜,在朝堂上和趙匡胤辯解時,據理力爭到“反複再三,聲氣愈厲”的地步。

後來,他成爲大宋的官員,仗著自己身體好,自己不愛穿毛衣秋褲不要緊,他見別人穿得多還要嘲笑人家,有史料記載:見被毛褐者辄哂之。

對于他的性格,李煜和趙匡胤知根知底,見怪不怪。可輪到趙光義當家後,徐铉仍是這副鬼樣子,難免會因爲心直口快,得罪了趙光義。

所以,不排除是趙光義看他不順眼,于是找了個尼姑誣陷他,誰知被大理寺一眼識破,無奈之下,趙光義只好親自下場,先是赦免了尼姑,再將徐铉送得遠遠的,眼不見心不煩。

可憐這位大才子,到了苦寒之地,不知是因爲曾嘲笑別人所以拉不下面子穿毛衣秋褲,還是仍然覺得自己很能“頂”,抑或是不堪受辱,竟然仍堅持不穿秋衣秋褲,結果“致冷疾”,患上了重感冒,因年歲已高,抵抗力不夠,結果一命嗚呼了,享年76。

當然,有人覺得徐铉不穿毛衣秋褲不是上述原因,而是不想穿“不合乎制度的服裝”。因爲當時天下初定,受五代亂世影響,中原人的服裝帽靴有很多胡服尤其是契丹服裝的樣子,朝廷不想一刀切,影響百姓生活,只下令“衣冠許從其便”。但徐铉卻堅持著他的驕傲,甯可受凍,也不穿胡服。

這初看有道理,卻經不起推敲,徐铉不穿胡服,還可以穿其他款式的衣服呀,大不了多穿幾件毛衣秋褲也能禦寒不是?

所以,大概率是徐铉的“直男癌”犯了,才堅持不穿毛衣秋褲。只能說,直男真的不分年紀,和智慧無關。

0 阅读: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