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344旅出現叛亂,徐海東、黃克誠鎮不住,毛主席派他管

知道曆史 2024-02-24 09:22:22

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屢立戰功的八路軍344旅,在抗戰期間闖下彌天大禍,徐海東因此引咎辭職,黃克誠都說自己鎮不住,毛主席得知消息後勃然大怒,決定派遣一人到344旅坐鎮。

344旅在抗戰期間,究竟闖下了什麽彌天大禍?毛主席派去坐鎮的人,究竟是誰?

八路軍344旅,有人當起逃兵

屢戰屢勝的八路軍344旅,在抗戰期間,竟然闖下彌天大禍,讓毛主席聽說後都勃然大怒。344旅,究竟捅下了多大的婁子?

八路軍344旅,是一支骁勇善戰的部隊,在町店戰役等抗日戰場上屢立奇功。然而,任何有人的地方,難免都會滋生幾個敗類,這個給八路軍344旅抹黑的人,名叫張紹東。

張紹東是八路軍344旅687團的一名團長,要論資曆,他在1930年就加入了紅軍,當過紅二十五軍的連長。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我黨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大局,名義上服從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的改編,將三支紅軍主力部隊分別改編爲八路軍115師、120師和129師。

出身紅二十五軍的張紹東被編入八路軍115師344旅的麾下,成爲了687團的團長。投身革命多年的張紹東,在戰場上骁勇善戰,屢次奮勇殺敵,立下赫赫戰功。

不過,張紹東因爲自己在戰場上的一點小成就沾沾自喜,逐漸有了驕傲自大的毛病,認爲“江山就是老子打下來的,老子就應該享受”。在舊軍隊習氣的影響下,張紹東多次違反軍事紀律,甚至做出了縱兵搶糧這種荒唐的行爲。

“不拿人民群衆一針一線”是自紅軍以來就確立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張紹東的越界行爲,自然受到了上級領導的批評。當時管著張紹東的,是八路軍344旅的旅長徐海東、副旅長黃克誠。

但因爲張紹東確實是344旅裏面能打硬仗的一位勇將,所以在大部分情況下,兩位旅長都沒有給予張紹東徹底的嚴厲處分,希望他能夠幡然醒悟,改過自新。

但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張紹東並沒有理解自己老首長的一片苦心。在被徐海東、黃克誠批評了一通後,張紹東竟然萌生了想要從八路軍的部隊裏逃跑,投奔國民黨的計劃。

此時的張紹東思想已經極度腐化墮落,在他看來,不是革命而是享受,才是自己人生價值的追求,只有國民黨那裏才可以滿足自己。

在張紹東的影響下,八路軍344旅687團的一部分墮落分子,同意了張紹東的計劃。不過,絕大部分戰士的思想都還十分堅定,拒絕了張紹東的誘惑。

張紹東以進行作戰爲由,主動向上級請纓作戰,當時344旅軍部認爲是日常的敵情,就放心派張紹東去應對。

不料,通訊處的人發現張紹東的部隊竟然帶著電台逐漸向國民黨的部隊營地靠攏,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當徐海東、黃克誠意識到張紹東即將要犯大錯誤,准備派遣部隊攔截時,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張紹東的這次叛逃,雖然只帶走了687團十分之一的士兵,大多數戰士還是沒有跟張紹東同流合汙,但這次張紹東的叛逃影響十分惡劣,不僅造成了344旅687團的減員,而且還給了國民黨宣傳機器汙蔑抹黑八路軍的“口實”,這是毛主席得知情況後,爲何勃然大怒的原因。

張紹東事件後,毛主席派誰坐鎮

在戰場上屢立戰功的八路軍344旅,竟然發生一個團的叛逃事件,毛主席聽說後怒不可遏,立即派遣一員虎將坐鎮344旅,這個人究竟是誰?

八路軍344旅張紹東叛逃一案發生後,徐海東、黃克誠立即向毛主席做出彙報,對自己思政工作的不到位進行檢討。

徐海東在檢討中寫道,自己一來確實對張紹東的思想工作有疏忽,二來是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從長征至陝北以來就不容樂觀,想要管理軍隊著實有心無力,因此徐海東請求免除自己的職務,把自己調到後方接受療養。

雖然毛主席深知張紹東的叛逃和徐海東自身沒有多大關聯,主要原因還是張紹東本人思想腐化墮落,但考慮到徐海東確實身體狀況欠佳,毛主席就批准了徐海東到後方接受療養的請求。讓毛主席更多感到憂慮的是,從張紹東一案身上,毛主席看到了當時八路軍制度的缺陷。

1927年,毛主席率領秋收起義部隊進行三灣改編,建立了工農武裝,毛主席在三灣改編提出的三點要求是:精簡部隊,官兵平等,黨支部建立在連上。

其中,重視軍隊的思想建設工作是毛主席“三灣改編”的點睛之筆,古田會議後,毛主席更是規定了“連級以上都要配備政委,讓黨指揮槍”的軍隊管理方針。

然而,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因爲紅軍的三大主力名義上接受國民黨的改編,因此在部隊的建制上也要和國民革命軍保持一致。國民黨內並沒有相應的政委職務,因此,原來紅軍部隊中的政委工作被副指揮一職替代。

但如此一來,就造成了八路軍中思想政治工作無人負責的難題,這也是導致張紹東叛逃一案發生的誘因之一。

在張紹東一案發生後,毛主席痛定思痛,決定八路軍應當立即恢複自紅軍時期以來的軍隊政委組織,並且派遣一員虎將,前去坐鎮八路軍344旅。

這位坐鎮八路軍344旅的虎將,就是楊得志。究竟是什麽原因,讓毛主席調楊得志,前去坐鎮八路軍344旅呢?

八路軍344旅,是一支能征善戰的骁勇部隊,想要把這支部隊管理好,就非要找一個既能夠打勝仗,同時還思想夠硬,能鎮得住場子的將領,而楊得志就是當時負責管理八路軍344旅的不二人選。

要論帶兵打仗的勇武,楊得志在軍中有著足夠的威信力。1928年,楊得志加入朱德、陳毅指揮的湘南起義部隊,跟隨著朱、陳的部隊主力登上井岡山,是曆史上第二支登上井岡山的革命力量。在五次反圍剿戰役爆發後,楊得志每次都身先士卒,沖在隊伍的最前列,這一點世人有目共睹。

讓楊得志在軍隊中一戰成名的,是他率領部隊曆經的大渡河一戰。1935年,中央紅軍抵達大渡河一線,蔣介石妄圖以大渡河天塹,阻擋紅軍北上進軍,像清軍消滅石達開一樣,將紅軍徹底殲滅于大渡河。

在這個關鍵時刻,楊得志主動向毛主席請纓作戰,組建了一支先頭敢死部隊,沖向大渡河對岸,解決掉了河對岸三個營的國軍部隊,爲紅軍順利渡過大渡河創造了堅定的基礎。

每當毛主席回憶起紅軍長征的這段曆史時,毛主席總會無比感慨地說道:“大渡河戰役是紅軍曆史上的轉折點,如果沒有楊得志,那紅軍長征的曆史,恐怕就要改寫。”

毛主席選擇讓楊得志擔任344旅旅長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楊得志從始至終都對黨保持著堅定不移的忠心,在政治思想上夠硬。

1936年,紅軍順利北上抵達陝北後,爲了吸取長征期間紅軍“北上南下”之爭的經驗教訓,全軍開始了對張國焘思想的批判。在此期間,出身紅四方面軍的許世友,想要拉楊得志到南方革命根據地單幹,組建一支新的革命隊伍。

面對許世友的邀請,楊得志義正詞嚴地說道:“許世友同志,你心裏的委屈我能夠理解,但是單獨帶著部隊,離家出走單幹這件事,我是絕對不會去做的!”

在許世友准備南下的消息東窗事發後,許世友受到了批評,在毛主席的竭力庇護之下,許世友才得以被重新重用。而在這起事件中從始至終態度一直堅定的楊得志,則受到了毛主席的稱贊和器重。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楊得志被分配到了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參加平型關戰役,在這場戰鬥中,楊得志積極配合林彪的主力部隊,在平型關一線埋伏日軍,創造了抗日戰場上的首次大捷。平型關戰役大獲全勝的消息傳出後,楊得志與林彪等人都成爲了抗日戰場上家喻戶曉的英雄。

因此,無論是從帶兵打仗、政治素養還是部隊建制上來看,毛主席都覺得楊得志是坐鎮八路軍344旅的不二人選。

楊得志坐鎮八路軍344旅後,結局如何

八路軍344旅竟然出現戰場逃兵,主席聽聞後勃然大怒,派遣楊得志前去坐鎮八路軍344旅,後來結局如何?

楊得志在坐鎮八路軍344旅後,果然沒有辜負毛主席的期望。擔任八路軍344旅代理旅長的楊得志,不僅重新設立的八路軍344旅的政治教育部門,而且還帶領344旅與韓先楚合兵一處,消滅了平漢鐵路周邊的日軍部隊。

見楊得志在挂帥以後,不僅政治思想做得很到位,還能帶著部隊打勝仗,344旅的上下官兵都對楊得志十分欽佩。

隨著抗日戰爭形勢的變化,八路軍344旅在1939年被改編爲八路軍晉冀魯豫支隊。在楊得志的帶領下,這支部隊進攻石友三的陣地,有效爲陝北中央革命根據地掃除了威脅。

隨著楊得志帶兵打仗的聲勢越來越大,黨組織還決定讓楊得志成立冀魯豫軍區,下轄直南、豫北和魯西南三個軍分區,楊得志擔任司令員。

1941年,日軍下令對黃泛區的革命根據地進行掃蕩,楊得志不僅在日軍的嚴酷掃蕩中保存了部隊的實力,而且還對日軍進行了有力的反擊,鞏固了抗戰的革命果實。

在1941年皖南事變爆發後,新四軍的部隊遭受重創。毛主席等人決定重新組建新四軍,于是將楊得志麾下的部隊改編爲新四軍第三師,由之前擔任344旅副旅長的黃克誠擔任師長兼政委。

從此以後,楊得志便和自己一手帶大的部隊說告別,全身心投身到了八路軍冀魯豫軍區的工作當中。而黃克誠則率領這支脫胎換骨的部隊,前往淮海地區,深入敵後,肩負起了重組新四軍,開辟新戰線的重任。

在解放戰爭期間,八路軍344旅被改編爲華東野戰軍的第127師,在淮海戰場上屢立功勳,已然成爲了華東野戰軍中戰鬥力最爲強勁的部隊之一,每當回憶起這支部隊的成長曆程,黃克誠都不禁感慨道:344旅的每一位官兵,都不會忘記他們有一位叫楊得志的老首長和恩人。

15 阅读:6348
评论列表
  • 2024-03-05 11:17

    好像不太可能,畢竟楊得志55年是上將,而徐海東黃克誠55年是大將,這樣的“糗事”怎麽可能出現?

  • 2024-02-27 11:43

    小編,再去好好讀讀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