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余年2:滑天下之大稽的“春圍舞弊”,爲了範閑,不惜毀掉慶帝

花煜寒 2024-05-24 23:51:11

什麽才是《慶余年》最大的敗筆?或許就是這場彰顯範閑偉大光輝的春圍。

什麽是春圍,雖然《慶余年》是一部網羅了各朝各代的架空劇,但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這裏的春圍就是延續至今選拔賢能的科舉。

這也是曆史長河中的一個創舉,一個改變了“上者恒上、下者恒下”不公平社會現象的偉大創舉。

從察舉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後來定型的科舉制度(也就是春圍),這不僅是改變窮苦學子人生的制度,更是從有了且完善此制度後,一個朝代興亡的重要人才選擇制度。

從《慶余年》中太子、林相等人給範閑遞紙條的習慣來看,這種被範閑視爲不平公的約定俗成,多少有些科舉制度完善期間出現“行卷”行爲的時期。

但即便是在那樣一種有類似于察舉行爲的時代,也大多是在不糊名的情況下,將考生名聲考慮在內的一種制度。

雖然這一切看起來與《慶余年》中公然通過春圍招攬門生有所類似,但實際上有著天差地別之處。

而這裏面最大的區別,便是慶帝這位一國之君對春圍的態度,其冷漠程度甚至是曆史上有名的昏君都自愧不如。

也許慶帝對春圍之事的冷漠,或許從朝堂之上重要官員的組成便可見一斑,畢竟那些活躍在鏡頭前的重要角色,幾乎個個都有親戚關系。

至此,我對《慶余年》所塑造出的慶帝這樣一個人物,産生了嚴重的懷疑與認知偏差。

他真如劇中所講的那般英明神武嗎?他真的在乎慶國是否能在他的手中中興嗎?

如果他真這麽在乎,如果他真如此英明,爲何在範閑說出“春圍舞弊”一事,完全像個沒事人一樣,或者說對此早已心中有數卻不動如山呢?

要知道,將範閑推入春圍這灘混水之人,並非是慶帝而是範閑的死對頭二皇子李承澤。

他想借春圍舞弊這種陳年舊疴,來打擊範閑那囂張跋扈的氣焰,甚至不惜向葉靈兒表露心迹,並借此聯合葉家聯名舉薦範閑。

至此,無論是慶帝是否知曉春圍舞弊一事,都將因爲範閑的“不公平”三字,而被歸爲最強昏君的行列。

要知道即便是有行卷之風的科舉制度,在求賢若渴的君王眼中,幾年一次篩選天下才子的科舉考試,都是帝王眼中極爲重要之事。

無論這些帝王昏庸到何種程度,都不會對這種足以左右國家命運之事視若無睹。

可慶帝呢?倘若他早知道這些早就形成多年的約定俗成,那麽他便是一個完全不在乎自己能否篩選出幾個可用之材,只希望手下官員可以通過春圍網羅到自己的門生,並以此壯大自己的勢力。

如果慶帝不是一個昏君,那麽當聽到範閑向自己說出春圍舞弊之事後,還能做到不動如山就多少有些神經大條了。

畢竟這樣一種不知運行了多少年的約定俗成,讓多少本可以使大慶國運更加昌隆的學子,此生或都無緣被慶帝所重用。

這已經不是“帝王之術”該如何運用的問題,而是慶帝面對動搖國本的春圍舞弊完全無動于衷。

最終,範閑成了“春圍舞弊”的最大贏家,他因爲“不公平”三字,成爲了慶國上下第一個敢于改變規則之人。

雖然慶帝在範閑“要挾”之下成爲了他的背鍋人、擋箭牌,可如此一來,卻將慶帝這個一直都以英明神武形象存在的帝王,變成了一個昏庸迂腐之輩。

這可真是爲了主角範閑的光環不滅,無論是怎樣的劇中人,都能被無情的毀掉,即便是慶帝這樣的角色也在所不惜。

關于《慶余年2》的解讀暫時先寫到這裏,更多精彩解讀且聽下回分解。

若覺得文章不錯,還請點贊、分享與關注哦,圖片來自網絡。

0 阅读:2980
评论列表
  • 2024-05-25 19:52

    這麽看來清朝還不錯。清朝的進士有記錄的,好多寒門出身

    爲愛沖鋒的勇士 回覆:
    寒門指的是沒落了的貴族,可跟我們平頭百姓不一樣
  • 2024-05-26 09:06

    因爲慶帝根本就不在乎呗,他只在乎他的皇權能不能保住,武力早就天下第一了,唯一怕的是神廟和熱武器

  • 2024-05-26 19:02

    慶帝在後面就變味了,他是一個自私的存在。想跟竹子一樣長生不老,又不想被巴雷特一槍打死,皇帝的位置就是爲了保命

  • 2024-05-25 18:18

    其實就是選擇世家還是普通老百姓罷了!皇帝也是需要世家支持的

  • 2024-05-26 13:40

    慶帝本來就是昏君人設,不然怎麽滅他,你怕是對昏君有什麽誤解。

花煜寒

簡介:一起品百味人生,百味情感 劇評 影評 書評 動漫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