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標是“人上人”還是“人中人”?

又又的二愣子 2024-04-30 18:45:08

我家中有兩寶,一個年級,一個幼兒園小班,

關于教育的目的,我似乎從來沒有考慮的這麽深,

以前我就是籠統的認爲,教育是磨滅孩子的個性,培養孩子的共性。

所以我個人更傾向于教育是爲了培養人中人。

學習本身就是學著如何跟社會相處,如何跟他人相處。

翻看教科書看看,除了基本的數學知識,語文知識之外,思想品德教的團結互助,友愛相處。

會鼓勵獨立思考,但絕沒有鼓勵孩離群索居。

人上人跟人下人,是屬于兩個極端,也根本就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

更是脫離了學校教育的範疇。

所謂人上人,人下人,參照的對象就是人,實質就是攀比。

人一出生就有固定的圈子,

常規意義上讀書好,前途就光明,被理解爲了破圈。向上破圈。

讀書不好,找不到工作只能撿垃圾的論調,是向下破圈。

其實,不是。

人終其一生,很難破圈,就是在圈子裏上上下下浮動。

比別人好,別周圍所有認識的人混得都好,你就成了你圈子裏的人上人。

比別人差,別周圍所有認識的人混得都差,你就成了你圈子裏的人下人。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根深蒂固,父母砸鍋賣鐵也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資源。

我覺這個想法是沒錯的。

上好學校,接觸到的同學也是不一樣的,

孩子成績好,考試分數高,確實能說明孩子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理解能力,優與一般人。

但是到了“人上人”與“人下人”階段,看得不是成績,看的是賺得多少。

賺得多,可不單單是會學習就能做到。

孩子非常爭氣,考到頂尖學府,村裏鎮裏市裏都會給獎金,確實也賺錢。

名校裏接觸到的校友,都是各行各業都是翹楚,也是可以爲賺錢加分的。

但資源就這麽些,有能力接觸到,並不代表有能力分到。

學渣學了一技之長,經久打磨,也能 個老師傅的稱號,月入不菲。

關于留學這個東西,除了必要的專業之外,其他的更多的事面子上的問題。

老一輩父母對留學還有富貴濾鏡,

但社會已經不認了。

我周邊就有一個去國外留學的。

是因爲成績太差,考得不好,家裏有錢,才送出去的。

鍍個金回來,

能撐面子。

普通人家,條件允許的話,送孩子出去見見世界,也是好的。

在留學的上附加了太多期望的話,孩子壓力大,父母壓力也大。

在國內活得都磕磕絆絆,在國外待一段時間回來,就一定能好?

這跟國外的月亮比國內的圓是一個道理。

0 阅读:1

又又的二愣子

簡介:我不知道,你可以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