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爲啥越來越不願意研究金星?科學家:越了解金星,越讓人失望

星空承載夢想 2024-05-20 09:08:25
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深度長文,希望您能夠認真看完,感謝您的支持!

現代科學認爲,我們的宇宙誕生于138億年前,當時有一顆奇點發生了爆炸,奇點是一個質量無限大、能量無限大、熱量無限大、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點,這個點爆炸以後,我們的宇宙開始膨脹,經過138億年的時間,我們的宇宙才膨脹成現在所看到的樣子,宇宙中的天體都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後誕生的,我們的太陽系誕生于上一個死亡以後的星雲當中,太陽系的形成始于46億年前,當時一個巨大的分子雲在自身引力作用下開始坍縮,其中的密度和溫度逐漸增高,最終形成了太陽和太陽系中的其他天體,分子雲中的物質在太陽系形成的過程中逐漸聚集,形成了太陽和八大行星等天體。這些行星圍繞太陽運動,形成了太陽系中的行星軌道,其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等靠近太陽的行星被稱爲內行星,而木星、土星等遠離太陽的行星被稱爲是外行星。

太陽系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大約46億年前,這個過程開始于一個巨大的分子雲,這個分子雲中含有大量的氫、氦和微量的塵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分子雲逐漸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雲團。這個雲團內部的密度和溫度逐漸增加,最終形成了太陽和太陽系中的其他天體。在大約5億年前,太陽系中的氣體和塵埃開始圍繞太陽系旋轉,形成了太陽系中的原行星盤,原行星盤中的物質不斷旋轉和聚積,最終形成了太陽系中的行星、衛星、彗星、小行星等等,太陽系中的行星是在原行星盤中形成的。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當中,地球是唯一一顆誕生了生命的星球,生命的出現給地球增添了很多色彩,尤其是人類出現以後,解開了地球上很多的奧秘。

現在人類已經能夠走出地球探索宇宙,這說明人類科技發展的速度很快,科學家認爲,地球之所以能夠誕生生命,主要是因爲地球處于太陽系的宜居地帶,太陽系宜居帶在金星軌道外緣到火星軌道外側之間,大約在0.7天文單位到1.5天文單位之間,地球幾乎處于正中間,位置也是最合適的,看到這裏,相信很多人都會産生一個疑問,既然金星和火星也處于太陽系的宜居地帶,爲什麽金星上面沒有誕生生命?其實從人類走出地球之後,人類一直都在尋找和探索外星生命,人類最早探索的星球就是金星,人類對金星的探索曆史能夠追溯到20世紀,在1960年的時候,蘇聯首次成功發射了金星探測器,1961年,蘇聯的金風號探測器是人類曆史上第一個飛越金星的探測器。

它成功地向金星進行了近距離飛掠,在1962年到1984年期間,蘇聯發射了一系列名爲金星的探測器,其中包括了多個著陸和飛越任務,在1970年,美國也參與了金星探測,1978年美國的先驅者金星任務成功進入了金星的軌道,進行了對金星大氣和雲層的詳細研究,這是美國首次探測金星,爲後續任務提供了寶貴的數據,1980年代到1990年代,這個階段亞洲國家也開始加入金星探索,1984年,日本的散射者探測器成功飛越金星,獲取了有關于金星大氣層的數據,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和探索我們能夠知道,金星軌道公轉周期爲224.7天,它沒有天然的衛星,金星是一顆與地球非常相似的類地行星,被科學家稱爲是姐妹星球,它有著四顆類地行星中最濃厚的大氣層。

其中超過百分之96都是二氧化碳,金星表面的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2倍,其表面的平均溫度達到了462攝氏度,是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比最靠近太陽的水星還要熱,金星在古時候就有很多傳說,古羅馬人稱作維納斯,中國古代稱之爲長庚、啓明、太白或太白金星,古希臘神話中稱爲阿佛洛狄忒。金星,古代中國民間稱爲太白,早上出現在東方時又叫啓明、曉星、明星,傍晚出現在西方時 也叫長庚、黃昏星。由于它非常明亮,最能引起富于想象力的古代中國人民的幻想,因此中國有關它的傳說也就特別多。金星在西方神話中是愛神、美神,同時又是執掌生育與航海的女神,維納斯是羅馬人對她的美稱,意思是“絕美的畫”。美洲神話:金星時而在東方高懸,時而在西方閃耀,讓人捉摸不透,恐懼也就由此産生。

對瑪雅人和阿茲特克人來說,它既是隱喻死亡,又象征複活。瑪雅人同時采用兩套曆法系統,其中一套就是金星曆法。雖然金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但是金星也是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它的表面溫度高達475攝氏度,這個溫度足以融化鉛和錫,這異常高溫的原因在于它的大氣層十分厚實,金星的大氣層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組成,占據了大氣層的百分之96.5,此外,金星大氣層中還含有一些惰性氣體,比如說氮氣,這些氣體大多數被困在大氣層中,形成了一個非常濃厚的大氣層,高度達到了60-70公裏,和地球大氣層相比,金星大氣層的厚度是地球大氣層的90倍以上,由于這個原因,金星表面的氣壓非常高,達到了地球大氣層的90倍以上。

由于金星的大氣層非常特殊,所以金星上面形成了強烈的溫室效應,這種效應讓它的表面溫度超過了水星,而且金星大氣層中還時刻刮著大風,風速能夠達到每小時360公裏,這些風形成了大氣層中的巨大漩渦,導致金星的雲層始終圍繞著行星迅速旋轉,一圈僅僅需要4天,而它的自轉周期需要243天,形成了一個極爲奇怪的現象,由于金星大氣層的特色,所以太陽光根本無法照射到地面上,這也意味著降雨在金星上面也不可能存在,金星上面看上去像河流的棕色線條其實都是岩漿,金星的地殼上的活動也非常頻繁,足以讓流動的岩漿形成新的地形,這意味著探險隊想要著陸金星上並且安全返回是非常困難的。在這種情況下,人類想要在金星上面定居,建立基地也是難以實現的。

隨著人類對金星的了解越來越多,科學家發現金星沒有磁場,也缺乏液態水,更沒有生命的迹象,磁場的消失原因至今依然困擾著科學家,科學家猜測可能是由于其自轉實在是太慢了,或者是因其內部結構和地球不同,從生命的角度來說,磁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磁場幾乎就是星球的大水庫,因爲太陽的光線中有一種危險能量,這些能量會破壞水分子,而磁場能夠通過屏蔽這些危險的能量保護水資源,其實星球上的水資源都是非常稀少的,因爲在早期星球形成過程中,星球都形成于熾熱的星雲中,星球上原始的水分子會被高溫以及太陽能量破壞,因此星球誕生的時候一般都是沙漠星球,而彗星是太陽系中的運水車,大量彗星撞擊星球之後,將水資源留在了星球上。

而磁場能夠保護星球上面的水分子,如果沒有磁場的存在,就沒有辦法保護水分子,使得星球上面的水資源蒸發,磁場就像是一個透明的天花板,它不僅能夠讓光線透過有能夠阻擋太陽的危險能量,一顆星球想要誕生生命,磁場是非常重要的,金星環境的惡劣,導致很多探測器都無法在金星上面長期工作,1961年2月至1964年3月間,蘇聯連續7次嘗試發射金星探測器,但全都以失敗告終。1961年2月12日發射的金星1號在飛往金星的過程中與地球失去了聯系。金星3號于1965年11月16日發射升空,與金星2號的發射時間僅隔了4天。金星3號于1966年3月1日試圖進入金星大氣層,但是卻它在向地球傳回數據前失聯了。金星3號可能是首個墜毀在地球以外行星表面的人類探測器。

金星5號和金星6號于1969年1月相隔5天先後發射。它們都向金星大氣釋放了一個可以利用降落傘下降的小型艙體。艙體安裝有科學儀器。兩者都工作了大約50分鍾,然後都被難以承受的金星大氣壓力摧毀。1970年12月15日,金星7號成功地在金星表面實施了軟著陸,成爲首個在地球以外行星表面軟著陸並傳回數據的人類探測器。金星7號測得金星表面的溫度爲475攝氏度。探測器工作了23分鍾,然後被高溫高壓摧毀。隨著人類對金星的了解越來越多,人類越來越不願意探測金星,因爲探索金星目前沒有任何意義,畢竟探索金星花費太高,而且在金星上面根本找不到生命存在的迹象,不過作爲太陽系中唯一一個逆時針自轉的行星,金星的自轉方向是和它繞太陽的方向反過來的。

這也導致了在它上面能夠看到太陽從西邊升起,從東邊落下,金星逆向自轉的原因目前還不清楚,可能是受到了一次大型的行星撞擊影響,導致自轉方向發生了改變,或是由于金星大氣層對它産生了影響,導致了這種現象的發生,不過這也只是科學家的一種猜測,真相到底是什麽樣子的?目前科學家也在積極的研究當中,在科學家研究金星大氣層時,還發現了一種特殊的氣體,這種氣體就是磷化氫,2020年9月14日,一個由卡迪夫大學、劍橋大學、曼徹斯特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發表論文,宣布他們使用位于智利的阿塔卡瑪大型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和位于夏威夷的麥克斯韋望遠鏡(James Clerk Maxwell Telescope)在金星大氣中發現了磷化氫(PH3)。

他們在論文中提出,目前已知的各種機制都不足以解釋觀測到的磷化氫,因此推測金星大氣中可能存在能夠産生磷化氫的初等生命。磷化氫是一種難聞、有劇毒的可燃氣體,對人類和地球上的絕大多數生命來說,磷化氫就是殺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磷化氫就曾作爲化學武器使用。但是,磷化氫同時卻是一些生活在垃圾堆、沼澤或者動物腸道中的厭氧微生物的代謝産物。科學家從這一點中認爲,金星大氣層中可能存在微生物,雖然金星的環境非常惡劣,但是有很多科學家認爲,生命或許比我們想象的更加頑強,我們不能夠拿地球生命來否定宇宙中其它生命的存在,有一些生命體,能夠在極端的環境中生存,而且在浩瀚的宇宙中,除了地球生命之外,一定還存在其它類型的生命體,比如說硅基生命。

1891年,天體物理學家儒略申納,首次提出了存在硅基生命的可能性,他認爲硅元素和碳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且都能組成大分子鏈,所以在一些環境特殊的星球上,硅元素形成大分子鏈在形成硅基有機物是可行的,由此産生的硅基生命會跟地球生命完全不一樣,它們的最外側將由岩石和金屬構成,整體呈現晶體結構。而孕育硅基生命的星球,將是一些和地球完全不同甚至是相反的世界,首先那裏不能有氧氣和液態水,溫度和壓力都要足夠高足夠大,這樣才能讓它們保持穩定,所以硅基生命的星球上的溫度足以讓二氧化硅變成氣體或液體。或許金星大氣層中,就存在簡單的硅基生命,未來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或許科學家真的能夠解開金星內部的奧秘,希望這一天能夠早日到來,對此,大家有什麽想說的嗎?

最後,由于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爲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232

星空承載夢想

簡介:本人愛好天文,擅長寫科學領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