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伽馬射線爆發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少

天文在線 2024-05-01 21:43:22

伽馬射線爆發多還是少?

最新研究表明,伽馬射線爆發可能要少于想象中的

從坍縮恒星內部形成的黑洞中逸出的噴流。

(圖片來源:奧戈特利布/西北大學)

有史以來第一次3D仿真模擬揭示了黑洞噴流形成,爲什麽神秘的伽馬射線爆發看起來會閃爍,並表明這些神秘現象可能比天文學家想象中的要少。

伽馬射線爆發是宇宙中已知存在的最明亮、最強大的閃光。首次被發現是1967年,當大質量恒星坍縮成黑洞時,這些物質射流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噴射到太空中。于是這些令人眼花缭亂的光爆炸聚集,就會産生這些物質射流。

目前,每天衛星在宇宙中觀測大約一個伽馬射線爆發。然而,天文學家認爲,每天可能會有多達500個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在宇宙中閃現。新的研究表明,實際數字可能被高估了10倍。

這項研究由一組西北大學的天文學家負責,首次細節以3D形式仿真模擬了由坍縮恒星形成的黑洞噴流誕生。仿真模擬展示了,當一顆大質量恒星坍縮時,一個黑洞開始形成,在其中心周圍環繞著墜落的物質。在一些案例中,這種物質可以在黑洞附近被加速成射流,從而逃脫黑洞的引力。所有這一切都在發生,在新生的黑洞外環繞包圍著即將死亡的恒星。

“以前的研究嘗試了解噴射流是如何運行的,但這些研究受到計算力的限制,還包括許多假設”西北大學天體物理學家,這項新研究的主要作者奧戈特利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能夠從一開始就模擬噴射流的整個演變 - 從黑洞誕生開始 - 而無需對噴射流的結構進行任何假設。我們按噴流從黑洞一直到發射地點,這是一項前所未有的研究。

研究人員說,爲了觸發伽馬射線爆發,噴流必須有足夠的能量來突破坍縮恒星的包層並逃逸到周圍的空間。

戈特利布說:“當噴流達到恒星大小的30倍或黑洞大小的一百萬倍時,它會産生[伽馬射線爆發]。“換句話說,如果黑洞有沙灘球那麽大,那麽噴射流需要擴大到整個法國的大小,然後才能産生伽馬射線爆發。

仿真模擬首次揭示了,當坍縮恒星的物質落到黑洞周圍的吸積盤上時,它會導致這個盤像陀螺一樣傾斜和晃動。這種傾斜會影響噴射流的軌迹,與之前的假設相比,噴射流並不遵循恒定的直線。噴射流的這種搖晃解釋了伽馬射線爆發最大的謎團之一——它們的閃爍特性。

來自坍縮恒星的物質落到黑洞的吸積盤上並使其傾斜,導致相對一個搖擺不定的噴流。(圖片來源:奧戈特利布/西北大學)

“伽馬射線爆發的散發總是不規則的,”戈特利布說。“我們看到散發的峰值,然後是持續幾秒鍾或更長時間的靜止時間。伽馬射線爆發的整個持續時間約爲一分鍾,因此這些靜止時間在總持續時間中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以前的模型無法解釋這些靜止時間的來源。關于這種現象,這種搖晃給了一個自然的解釋。

就像來自燈塔的光束一樣,當噴流指向地球時,伽馬射線爆發才被天文學家看到。然而,噴流的晃動也意味著,比起科學家到先前估計的,實際上伽馬射線爆發可以觀察到的要多。

“觀測到的速率和真實速率是不同的,因爲我們只能看到指向我們的伽馬射線爆發,”戈特利布說。“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推測這些射線在天空中覆蓋的角度,以便推斷出伽馬射線爆發的真實速率。也就是說,我們錯過了多大部分伽馬射線爆發。

這個新模型表明,晃動增加將伽馬射線爆發的可觀測性提高了十倍,這意味著在任何一天,宇宙中可能只有50次而不是500次。

這對地球上的我們來說可能是個好消息,因爲離地球太近的伽馬射線爆發會吹走地球大氣層的很大一部分,尤其是臭氧層,它可以保護我們免受有害的紫外線輻射。

該研究于周三(6月29日)出版在《天體物理學雜志》上,並上傳到預印本服務器arXiv.org上。

BY:Tereza Pultarova

FY: 佳米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後聯系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

1 阅读:44
评论列表
  • 2024-05-04 00:55

    地球已經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理論推測地磁反轉,地球生物大滅絕)photon energy and photon behavior discussions 光是電磁粒子。危險在于,太陽發射更多負光子將導致其正的靜電持續增長(十分緩慢但不可逆轉),地球接受負光子帶負電(靜電自旋産生地磁場),太陽地球間電和磁都是引力,到了一定階段,地球太陽距離處于低谷,地球高溫,太陽內部靜電斥力破壞它的結構穩定。在某些擾動條件下,太陽耀斑大爆發(正電物質)射向地球,熱不可當,伴隨隕石,生物大滅絕。然後地球由帶負電逐漸轉向正電,地磁反轉,地球因電磁力反向遠離太陽,靠近月亮,漫長冰河期,新的造山運動。。。不斷周期循環。下一個滅絕與冰河期已經不遠了,觀測太陽的變化很重要………如果爆發時間不長,就有可能設法躲過滅絕災難(學習老鼠)。迷信騙子悖論斯坦將導致人類無法逃脫第六次地球生物大滅絕。………有趣的是,地磁場有微小的24小時周期變化,且與太陽時辰直接相關。詳見論文“新沂台和馬陵山台地電場日變化及潮汐響應初步分析”

天文在線

簡介:發布與天文相關的一切天文科普知識文章以及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