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我是蝴蝶,我也是莊子,“我”到底是誰?什麽才是莊子眼中的真實?

人生這出戲 2023-03-04 17:44:57

在人生遇到大的危機,甚至大的災難的時候,《莊子》可能是我們最好的精神撫慰,莊子的翩翩風度、超然自得不僅僅體現在:和他最要好朋友“惠子”的哲學思辨,更多的是教會了我們面對逆境、挫折時的人生態度。

大家都熟知的“莊周夢蝶”這個寓言。它不只是個故事,更道出了佛家的內核。有一天,莊子在夢中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只蝴蝶,在夢中翩翩起舞、好不自在,完全忘了自己是誰,只覺得自己是蝴蝶。

突然醒來:心中一驚,莊子似有所悟。悟到了:到底是蝴蝶在做夢,夢到了莊子?還是莊子做夢,夢到了蝴蝶?

他也只能輕輕地問自己:我到底是誰?

這則寓言屬于齊物論,也是在討論“物化”的問題。

物化簡單理解就是:我們可以觀測,及觀測不到的全部宇宙,就像個“物體能量轉化爐”,所有事物都在互相轉化之中。

我們認爲:那肯定是莊子懵了。莊子絕對是在做夢,而且夢到了蝴蝶。

其實不然,我們的角度是:通過我(莊子),這個觀察主體,來分別、辨識所有與我區隔的客體。

如果再進行延伸,莊子可以夢到鷹,鷹也可以夢到莊子。莊子可以夢到一個茶杯,茶杯也可以夢到莊子。由此展開無限多的可能。

其實莊子得出的這個結論:是作爲一個“見證者”,其實連這個“者”都不需要有,只是見證、覺知,眼前的一切。

這個見證,不是任何主體,也不屬于任何客體。

這個見證,甚至可以見證莊子本人、蝴蝶、鷹、茶杯,無窮多,甚至可以說莊子本人就是蝴蝶,蝴蝶就是莊子。

只是我們根據積累的知識給他們分別取了名字,佛陀也說:佛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這些現象並不是恒常存在,並不是本質和絕對。

再回到莊子提到的物化,我們都知道熱力學第一、第二定律

簡單來說就是:能量守恒、不滅;萬事萬物都符合熵增定律:所有事物都是朝著散亂、不規則的方向演化。比如,我們收拾好房間,即使沒有刻意去破壞,一周後房間必然雜亂。

其實這兩個定律和“物化”不謀而合,所有事物能量間都存在著這種演化和轉變,如冰化水,水成雨、雨潤木、木結果、果養人。

類似這樣的轉化在更微細層面,也許我們根本覺察不到,但卻是這個世間背後的架構體現的一種“智性”。

我們也看到:莊子實際想通過這則寓言告訴我們:重點不在蝴蝶,也不在“莊子”本人。這些都是現象、都是顯化。

最終都會通過物化而不停流轉,其實也印證了老子道德經中的一句話:“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也;及吾無身,有何患”。

在佛家,“我見”、“我念”、“我執”,是通達內在最大障礙。但同時也是透過這些念頭、情緒、習氣來內觀,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熵減”來達到平衡。

2 阅读:22
评论列表
  • 2023-04-02 21:13

    回到一,回到整體。

  • 2023-05-02 10:15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人生這出戲

簡介:分享修心體會,聚焦國學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