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過去了?這部“韓寒最差電影”,我有了不同的看法

令狐伯光 2024-02-29 23:49:46

文|令狐伯光

韓寒的《飛馳人生2》因爲成了2024年春節檔的香饽饽,不但票房名列第二位,最關鍵的是它口碑也非常過硬,除了某些觀衆吐槽“沒有女性角色”之外,看過的觀衆都認爲這電影質量比第一部好的不止一星半點。

韓寒自從2014年導演的首部電影《後會無期》來看,到2024年自己導演的電影已經有5部了,另外四部分別是《乘風破浪》《四海》和《飛馳人生2》,如果從評分來看,飛馳人生2》達到了新高度,絕對是韓寒電影生涯最佳的作品。

其它作品都不說了,這裏寫寫韓寒幾乎沒有爭議但是現在開始有人說沒有那麽爛的《四海》吧,這電影評分那麽低,除了用了劉浩存,還有大過年的整“無人生存”膈應觀衆,它到底是部爛片?還是被低估了呢?

我個人答案是這電影和《後會無期》一樣,屬于韓寒拍了三部電影卻走到最實的作品。想講的很多,但是太過懸浮又無聊,雖然偶有不錯片段和搞笑梗,唯一更優秀點是電影語言和某些手法上面確實更成熟些。

韓寒電影三宗寶?小鎮青年,段子和賽車少不了

一個創作者創作理念離不開自身環境的影響,而韓寒的著名身份是作家和賽車手,早期作家是以公開反映試教育用幽默語言寫小說,小說本身如何這裏不評價,這個到去拍電影過後,如果你有觀察會發現一件事。

韓寒拍了五部片子除了兩部《飛馳人生》特殊點,剩下三部都離不開小鎮青年,夢想和搞笑段子這三條。

《飛馳人生》兩部就屬于賽車片,《乘風破浪》是小鎮青年片,而剩下兩部則算是小鎮青年公路喜劇片了。小鎮青年因爲某些原因離開家鄉,開著車前往某些地方,中間發生了很多事情,最終悟出點道理之類的。

《四海》的時代背景應該是零幾年那個時間段,畢竟韓寒是80後,他眼中的世界就是這樣的,可能很多人有健忘症,可是我記得電擊網瘾少年、富士康連續跳樓等等。時代的巨變,許多年輕人成爲犧牲品。

但那時候的年輕人對未來還是充滿無限希望,只是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沒路了,我們生命裏有些人也一個個離開,這電影倒不能說是脫離現實,還是有背景的,現在的年輕人腦袋都是娛樂化享樂主義的東西,沒有經曆那個時代。

伯光君作爲一名小鎮青年,我覺得《四海》有些地方挺真實的,我在裏面看到不少兒時身邊人此刻的影子,沒好好上學,長大後離開家鄉,又融不進大城市。那個備受吐槽的不含早,其實有的人第一次住幾十塊的旅館連洗漱用品都不敢用怕額外收錢。

雖然看上去挺魔幻,但是當時很多年輕人可能更悲慘,畢竟現在沒人“睡網吧”了吧。

還有黃曉明那個角色,回鄉穿得人模狗樣說到廣州找他罩,真找了發現他在廣州塔擦灰,我真的現實生活中見過不少。只是這一批人也不是電影市場的主要受衆。尤其是最近過年回家,時不時聽說那些十多年未謀面人的發展。

如果你有這個經曆,就會發現電影某些地方還是有嘗試接地氣的表達。這時肯定會有人跳出來說,我也是小鎮青年,也有同樣的經曆,但不會覺得這電影哪些片段表達好了,能夠共情什麽的。

這就是這部電影的問題了,這是韓寒片段式,搞段子式的現實主義

2年過去了,韓寒《四海》到底是不是爛片?是,也不是

這個說到韓寒目前這半輩子,這個一定離不開另一個人郭敬明。而中國這兩個80後明星作家經曆,環境和後來從事文化行業後的表現還挺有意思。

韓寒是上海人,家庭非常不錯,在當年妥妥的就是中産階級,小時候是沒有吃過小鎮青年那種苦的,同時又年少成名,以反應試教育聞名。郭敬明是四川人,母親是當地銀行工作人員,父親在國有企業工作。這個出身也不差,妥妥當地的水平較高的工薪階級,但怎麽也比不上上海的韓寒,他則屬于真正的小鎮青年。

最有意思的來了,兩人年少成名走向完全相反,韓寒走小鎮青年勵志夢想的路線,作品除了各種搞笑段子還有點深層次表達。郭敬明《小時代》走大城市榮華富貴路線,即使寫其它作品,什麽幻想系,除了抄日本這個點,反正走的都是奢華路線。

這個也能從兩人首部電影看出來,郭敬明的《小時代》就不用說了,韓寒的《後會無期》就是小鎮青年公路片,角色說著搞笑段子,追求著什麽人生道理,但是角色做的事情和最後的感悟,始終有種懸浮的不接地氣,是一種虛假的人生表達。

如果你們看過《後會無期》,應該還記得這電影賈樟柯是客串了的。

而賈樟柯是中國第六代現實主義電影大導演的代表,賈樟柯生于1970年,他首部電影《小武》是1998年,後面很多電影都是60後,70後,以及80後那個時代中國迅速城市化,時代巨變,農村迅速變化,那些邊緣人物的尴尬處境。

雖然賈樟柯電影在網絡上面有“拍不好地方給外國電影節”那種爭議,但不管如何。你不能否認賈樟柯電影裏面那些邊緣人物不接地氣,不真實,不是那個時代中國時代變化,芸芸衆生下的傷痛。

《四海》作爲電影裏面的問題,就是都很“韓寒”導致的。其實每個演員的演技都不差的,在自己角色範圍內做到了很好的演繹,之所以有些人覺得某個角色很臉譜化、動機和思維太簡單,那是因爲韓寒想塑造的就是這麽一個角色。

或者說,韓寒壓根不理解真正的小鎮青年,只是處在那個時代看到太多小鎮青年的故事,新聞,然後進行猜測,最終在嘗試藝術化時有一種搞笑的幼稚,或者說別扭的懸浮感,所以大多數觀衆是不買賬的。

今天來看,《四海》最大的問題,真不是劉浩存

這種情況在劇情設計和邏輯上也是一樣。看這部電影真的就是在看一本圖像版的韓寒小說,裏面的世界很生動,很燦爛,但也很現實,很殘酷。一個“無人要”的小鎮青年,喜歡上一個單純的女孩子,卻不懂怎麽去愛。

然後因爲各種陰差陽錯和造化弄人,兩個人被逼跳出自己的舒適區,來到了殘酷的外面世界,最終因爲自己的天真和堅持,受到了現實狠狠地教訓。裏面的黑色幽默,裝X後秒打臉,角色行爲和說話方式,人與人的溝通和交往等等都“韓寒”味很濃。

但是你深究細節和邏輯動機,樸素的中國觀衆就會覺得說不通。

比如劉昊然那個角色爲何強烈和劉浩存的角色共情,那筆貸款和他沒有關系,他又沒有什麽太多收入。只是因爲父親有第二個家庭,他就和劉浩存共情了嗎?親情有些立不住,如果是愛情,兩人相處過程又沒有驚心動魄。

就是那種兩個年輕人多巴胺上頭,不管遇到什麽要死要活都要在一起。如果那樣拍可能狗血,但是你都會想得通一些。但是《四海》裏劉昊然和劉浩存就有一種文藝片虛構的小鎮文藝青年範兒。

一切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彼此相愛不說明若隱若離,挺文藝範哈。

但是你仔細想想它基底是現實主義啊,其實這種背景下的年輕人文藝範兒愛情故事,去年《漫長的季節》裏沈默和詩人王陽謎之相似,但電視劇用了好多集交代清楚了,把這一對亡命鴛鴦塑造得淒美動人。

但是這電影重點敘事不在這對年輕人浪漫愛情——現實傷痛上面。前面和沈騰的父子親情,回頭去看除了用沈騰圈錢,對于電影敘事和邏輯支撐沒有任何作用,後面城市現實沖擊我覺得稍好一些。但我想到那種“懸浮”的文藝欠貸款,去支撐現實感情就覺得挺扯蛋。

如果作爲一部普通電影看,確實是剛及格的水平。我想說《四海》如果寫成書,應該會是一部不錯的作品,但拍成電影真不怎麽樣,很多東西讀書有想象空間,但看電影就要看演員的氣場和鏡頭語言,很明顯電影有太多的東西沒有表現出來。

這個再加上韓寒的鏡頭語言也不夠牛,導致你覺得他意識流但又不知道想說啥,莫名其妙主角就挂了,再加上大過年,還有女主黑料,口碑崩的一塌糊塗。

41歲了,《飛馳人生2》證明,韓寒別去拍你的“小鎮青年”了

同樣的問題也存在于《後會無期》,但《後會無期》幾個演員要更有氣質,很多內容都是他書中經典橋段,雖然劇情同樣懸浮到沒邊了,但是我們感覺穩一點。而且當時是他首部電影,觀衆真的夠寬容了。

但你看過韓寒的書就會覺得毫無驚喜,目前韓寒電影的最佳是《乘風破浪》和《飛馳2》。前者敘事結構借鑒了港片《新難兄難弟》,細弱穩當,但是小鎮青年說段子還在,只是人生追求要穩一點,畢竟當初真的很多人以爲囤貨未來能發達,結果時代給了人一耳光。

所以,《飛馳人生2》原創IP,電影語言拉滿,喜劇部分敘事節奏和喜劇部分絲滑,賽車又熱血又專業,還埋藏著他真正的少年天才中年危機反擊,這多麽現實主義,所以這電影拍得最好。

韓寒41歲了,他壓根不理解70後,80後那兩代的小鎮青年。去拍啥小鎮青年的詩和遠方,老老實實去拍賽車不好嗎?那也給中國電影開啓新賽道了不是嗎?

1 阅读:152

令狐伯光

簡介:遊戲模型師| 動畫愛好 | 影視産業分析 | 網絡小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