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爲何不挂“中央人民政府”牌匾?周總理反對,偉人指出緣由

扶聊過去 2024-03-21 15:05:08

“政府應該代表人民,不需要挂什麽匾額,快摘下來吧。”周總理對將寫有“中央人民政府”的匾額挂在新華門上的工作人員說道。

工作人員面面相觑,既然是中央政府機構,爲什麽不挂匾額呢?

毛主席得知此事後,也贊同周總理的話,並指出了緣由。

但是身邊人還是覺得中央政府機關應該要挂一個匾額,于是毛主席大手一揮在紙上寫下“爲人民服務”五個大字,從此這五個字一直刻在新華門進門的影壁上。

那麽,到底爲什麽周總理不讓挂“中央人民政府”的牌子呢?毛主席的緣由又是什麽?

一、北平和平解放

中南海從康熙時期開始作爲中國的政治中心,曾經只是皇家的聽歌識曲的娛樂場所,但是從勤勉的康熙皇帝開始成了皇帝的辦公場所。

直到後來清朝轟然倒塌後,袁世凱複辟選擇了這裏作爲政治中心,張作霖的大元帥府也設在這裏。解放戰爭時期,剿總司令傅作義鎮守北平,就在中南海辦公。

後來新中國成立,經過幾次選址,中共中央、國務院也入駐中南海,直到現在。

那麽中共中央是怎麽解放北平,入駐中南海的呢?

1948年,國民黨在與我黨的鬥爭中已經不占優勢,中央下令全面開始反攻,淮海、平津戰役局勢都是大好,我黨氣勢高漲,國民黨內部萎靡不振。

不過蔣介石還在做著美夢,令傅作義作爲剿總司令鎮守北平,試圖以這支國民黨最強的隊伍扳回一局。可是在紅軍的強勢攻擊下,傅作義只得躲在北平城內不出來。

敗局已定,傅作義躺在床上直呼:“完了,全完了!”

這時候,他的女兒傅冬菊開始做他的工作,勸他帶領所有士兵投降,解放軍肯定是會優待的。傅作義反複思量女兒的話,決定派副總司令鄧寶珊去和我黨談判。

剛開始傅作義的要求是:和平解放北平,國共成立一個聯合政府,由他帶領部隊離開北平。

我黨一聽這條件,是想保留自己的武裝力量啊,堅決不同意。

傅作義只好後退一步:同意和平解放北平,但是要給我官做,保證我的利益不受損。對此,我黨也是明拒了。

什麽要求都不答應,那到底要怎麽樣?

我黨點名天津、河北等地的戰況,表示:你無條件投降,打開城門讓我們進入,部隊接受改編,就可以放你一條生路,否則後果你應當知道。

這麽幾輪談判下來,傅作義只好答應了和平解放,向全國宣布他帶領部隊接受改編的通告。

1949年1月22日,傅作義帶著部隊灰溜溜地撤出北平城內,接受改編。

幾天後,解放軍坐在卡車上,城內百姓自發到道路兩旁歡迎,萬人空巷,人們紛紛向解放軍說:“你們來了,我們的好日子就來了!”

至此,我黨控制了華北主要的城市,不費一兵一卒改編國民黨軍隊52萬人,爲後來湖南、四川等地的和平解放做了很好的帶頭作用。

最值得一提的是,北平作爲曆朝曆代的政治中心,保存著衆多的文物古迹,這一次和平解放使得這些文物古迹沒有再次受到戰火的損害,也爲後來新中國的中央機構入駐中南海提供了條件。

二、中央政府入駐中南海

和平解放時,我黨的總部還在西柏坡,北平解放後,中央決定將總部轉移到北平。但是毛主席等領導人的辦公場所定在哪裏,産生了分歧。

一部分人認爲,毛主席應該住在中南海,因爲這裏是曆朝曆代的政治中心,地理位置優越,風水極佳,是一個非常好的辦公地點。

但是毛主席卻認爲,那是舊社會的政治中心,我們作爲一個新的政權,新的社會,應該和舊社會徹底割席,共産黨人不能住在那裏。香山就很好,環境優美,能夠專心辦公。

于是中央的總部進入北平城內,而毛主席自己住到了香山的雙清別墅裏。

在毛主席入住前,需要雙清別墅做排查,確保沒有國民黨特務的埋伏等。爲此,李克農專門帶人到香山做准備工作。

他們先是關閉了香山的大門,禁止遊客進入香山遊玩,然後又檢查了山上各個道觀、寺廟等,確保無誤後,中央才從西柏坡轉移過來。

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就是中央即將要到香山來時,李克農帶著戰士進行最後一次排查,結果在給毛主席安排的房間裏發現了一枚定時炸彈。

雖然這枚炸彈還沒有開始定時,但是也把李克農等人嚇得不輕。之前幾次都沒有發現,怎麽在這緊要關頭出了纰漏了呢?

李克農趕緊再次對香山進行排查,查到一處道觀時,就發現了一個尼姑看著神色不對,抓住後審問才知道她是國民黨特務,埋伏在這裏專門等中央領導人來時啓動炸彈。

李克農等人在道觀的密室裏還搜到了她用于聯系外界的電台。

這個事情算是一個小插曲,那時候蔣介石仍然做著反攻的美夢,國民黨特務時常在暗處和我黨打遊擊戰。但是我黨已經占據了主動地位,因此毛主席還是到雙清別墅居住。

不過香山距離北平城區還是有一定距離的,白天毛主席到城區辦公,談論政事,結束後載返回香山休息,每天到達別墅裏已經是半夜了,每天往返就浪費了很多時間。

看著毛主席每天通勤時間這麽長,葉劍英建議,毛主席還是住到中南海來,中共中央的辦公地點也定到中南海,幾個重要領導人都居住在中南海,辦公生活更加方便。

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多數人的同意,于是毛主席只好搬到中南海,周總理、劉少奇等也都住在中南海。很多機關搬到中南海,中南海又成了我國的政治中心。

雖然中南海一直是大領導的辦公場所,但是環境實際並不怎麽好,南海、中海裏的淤泥已經近百年沒有清理了,裏面的建築也比較破爛,需要好好修繕。

可就在工作人員對毛主席等人居住的地方開始進行修繕時,卻遭到了他們的一致反對,認爲不應該把錢都花在這些地方上,簡單修一修只要不漏雨就能住人了。

因此幾位國家的重要領導人,住的條件可能都沒有一個中産家庭好,但是他們卻在這裏做成了改天換地的大事。

三、爲何不挂牌匾?

各個機關入駐中南海,産生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不知道誰是誰。因此很多機關紛紛制作匾額挂在門頭,有了機關單位的樣子。

作爲中央辦公廳主任的齊燕銘也開始考慮制作匾額的事。

因爲平時喜歡書法,對此有一定研究,大家對他的書法也很認可,于是當他提出制作匾額時,就有人提議讓他題字,再用金絲楠木雕刻成一塊匾額,挂在新華門門頭上,以彰顯中央政府的氣派。

齊燕銘認爲有道理,中央政府作爲最高級別的政府,確實應該好好裝點一下門面,于是他就著手安排這件事。

他先是親手寫下了“中央人民政府”這六個大字,再找到倉庫裏的一塊金絲楠木找人刻上去,一個精致大氣的“中央人民政府”的匾額就做好了。

正當他們准備把匾額挂上去時,周總理聽聞此事立馬趕來阻止。周總理說:“政府應該代表人民,不需要挂什麽匾額,快摘下來吧。”

衆人面面相觑,不知道總理是什麽意思。總理又解釋道:“這個匾額是舊社會有的,我們挂這個會讓老百姓望而生畏,我們應該是爲人民服務的,不是管理人民的,舊社會那一套我們不要做。”

衆人覺得有道理,于是將匾額收了起來。現在這塊匾額就放在博物館裏展覽。

毛主席聽聞此事後,對周總理的話非常贊同,說:“恩來說得對,我們要代表人民,和人民群衆在一起,而不是脫離群衆做高高在上的官。”

不過,作爲中央政府的辦公場所,不挂匾額確實讓百姓不好找,于是有人再次提議挂匾額。

毛主席想了想,走到書桌下拿起毛筆,就在紙上寫下了幾個大字,衆人一看,“爲人民服務”五個蒼勁有力的大字赫然紙上。

幾個在場的人又是面面相觑,不懂毛主席的意思。

毛主席笑笑表示:就把這幾個字刻在新華門門口的影壁上,讓百姓看到我們的決心,工作人員看到自己的核心宗旨。

毛主席這一番話,引得衆人紛紛鼓掌贊同。從此毛主席親手寫下的“爲人們服務”五個大字一直刻在新華門的影壁上。

毛主席等第一代新中國的領導人,帶領中國人民頑強反抗外國侵略者的入侵,建立新中國後也是爲人民嘔心瀝血,建立了不朽功勳,但他們仍然保持艱苦樸素的作用,是我們後世永遠的榜樣!



7 阅读: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