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的劫數不應該落在丁晟頭上!棒殺一時爽,電影失大將!

李守智 2024-05-22 16:00:09

《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下映上網”風波漸漸塵埃落定。

隨著電影網播,不少公平公正的評論開始出現,《火鍋》的口碑,相較于院線期間,也有了巨大提升。

回頭再看整個事件,仿佛就像一場關于輿論的遊戲,深陷遊戲的,有觀衆,藝人,粉絲,演員,當然也有《火鍋》的導演——丁晟。

01、不得不承認,《火鍋》是一部特殊的電影

這些年,國內院線基本被兩類電影占據,一類是各種各樣的翻拍片,比如春節檔的《熱辣滾燙》,都是找到一個成熟的本子,再加工做出來的。

另一類則是主旋律,如《第二十條》等,基本屬于這個範疇,十分安全。

其他原創作品少之又少,在原創的基礎上,能做出創新性的電影作品,就更加鳳毛麟角了。

在這樣的市場大環境下,《火鍋》屬實是一部很有新意的作品。

導演丁晟敢于挑戰自己,打破常規,不按照行業的套路出牌,在當下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大膽選擇了單一場景敘事的題材,更是嘗試將劇本殺電影做出新意,這對整個電影市場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事。

02、《火鍋》裏那令人動容的傳統文化之魂

《火鍋》不僅融入了很多原創的笑料,有著緊密的細節鋪陳和邏輯設置,在傳統文化的呈現方面,也可圈可點。

尤其對川劇變臉及角色的運用,能看到,《火鍋》中時遷、關公和包拯等川劇形象,在片中都起著草蛇灰線的敘事功用,非常巧妙,是屬于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故事,呈現在大銀幕上尤爲難能可貴。

這樣的電影,本應獲得觀衆和市場的認可,畢竟電影市場之前有不少以小博大的先例,都是此類原創劇本的電影作品。

但是,衆所周知,《火鍋》上映前後,發生了不少超出各方預期的事。

03、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火鍋》導演丁晟頻頻遭“網爆”

原本電影進行全國點映的時候,口碑很不錯,演員們也十分賣力。

可就在上映前,主演楊冪身上發生了不少具有爭議的事,雖然這些事情後來都證明,是有媒體惡意剪輯炒作。

但因爲藝人,觀衆開始將矛頭對准電影,這些口碑的發酵,嚴重影響了《火鍋》前期的輿論風向,一些本來想去影院看電影的觀衆,也因此打消了看片的念頭。

電影的口碑受到影響,著急的第一個人,自然是導演,因爲導演全程對電影的質量負責。

所以,丁晟導演在電影上映之初,心中肯定五味雜陳。

路演的時候,丁晟導演就跟觀衆談起過很多關于自己曾經情懷的東西,以及自己一直以來的堅持,對電影的內心感受等。

不否認,丁晟導演的作品和性格,有一種老派導演的風骨在裏面,但就是因爲有些人抱有不同意見,就攻擊他的言論,給他貼上了“爹味”的標簽,強行扣帽子。

這還沒完,在北京電影學院的路演中,丁晟和自己的老師謝飛關于電影進行交流。

謝飛老師對電影提出了一些意見,而丁晟則有不同的看法,于是師徒二人在現場展開了討論,且都是關于電影本身的,是十分良性的探討。

但事後,在傳出的輿論中,丁晟卻被人挂出來,斷章取義地進行嘲諷。

搞得事後,丁晟和謝飛都不得不雙雙發文,對當時僅限于學術範圍內的討論做澄清。

雖然看過完整交流的觀衆都知道是怎麽回事,但這波輿論依舊影響了丁晟及電影的口碑。

關于《火鍋》和丁晟的爭議,並沒有就此停止。就連丁晟在直播時對著畫面發呆的樣子,也被網友解讀成“落淚”和“賣慘營銷”。

作爲一部電影的導演,看著自己作品遭遇種種非人力所能控制的不公,就像父母看到兒女受委屈一樣心痛,有感而發是正常的,但這些事,都被有心人拿來做文章,導致導演和電影的口碑急轉直下。

我們都知道,丁晟是老派導演,也是直給風格,有什麽說什麽,可以說十分真性情,他的電影風格就跟他這個人一樣,很少有彎彎繞。

從他最初的《硬漢》系列,到《警察故事2013》以及《解救吾先生》,都是硬漢直男風電影。

從電影的風格看導演的性情,也知道他並非有那麽多“言外之意”,所以對丁晟的種種攻擊和嘲諷,真是有些過度解讀了。

當然,作爲電影創作者,或許就應該在幕後和觀衆保持距離,如果說丁晟有什麽錯,或許就是錯在他太想跟觀衆交流,但表達太多就更容易被人曲解用心,而電影也因此在一定意義上失去了一些神秘感。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這一點在近期丁晟導演身上體現得尤爲明顯。

總之,《火鍋》有些優點十分亮眼,而get到這一點的國內外觀衆也確實受用。

只希望導演丁晟也能吸取這次的經驗教訓,下次能爲觀衆帶來更好的作品,真不希望中國電影因此失去這員大將。

至于那些因爲一時爽快而集體攻擊電影的人,只能說,《火鍋》不會是他們攻擊的最後一個目標,未來也一定還會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到時候會如何,是否會後悔,就再說吧……

0 阅读:10

李守智

簡介:著名娛樂評論人,角度獨特,立意新穎,文風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