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滂湃”不讀pángpài,也不讀péngpài,該怎麽讀才正確,意思呢?

文學一淺閣 2024-05-11 07:04:44

春末夏初,雨水漸漸多起來。百溪歸川、百川歸海,水勢湍急,洶湧澎湃。陸地上的雨大,可以稱之爲滂沱,河海裏的波浪大,可以稱之爲澎湃。那麽介于兩者之間的“滂湃”又該怎麽解釋,怎麽讀呢。它既不讀páng pài,也不讀péng pài,具體意思和讀法,今天我們來了解下。

一、“滂湃”怎麽解釋

1.形容水勢盛大。組詞:山雨滂湃。近義詞:滂沱、傾盆、瓢潑。

例如,在郦道元的《水經注·渭水》中,就有”至若山雨滂湃,洪津泛灑,挂溜騰虛,直瀉山下”這麽一句話,說的就是山雨下的非常大,讓洪水泛濫,直沖而下。

2.指波浪相激的聲音。近義詞:澎湃。

宋·王琪的詩《秋日白鹭亭》中也說道:“魚龍憑夜濤,四面忽滂湃。”意爲魚龍憑借著夜晚的波濤肆意遨遊,四周水波蕩漾,發出滂湃之聲。

二、“滂湃”的字形演變

“滂湃”,都是形聲字,左形右聲。“滂”左邊爲水,表形,早期字形就像一道水流;“旁”表聲,意指水勢大從旁邊流了出來。“湃”,左邊依舊爲“水”,右邊爲“拜”,也是兩部分組成,左邊表示谷物,右邊表示手持有、握住。整體來說,就是手持莊稼向天地禱告,盼望來年好收成。從小篆到楷書,“滂湃”的字形變逐步演化,簡化,然後成了楷體的“滂湃”了。

三、“滂湃”在古文獻中的運用

1.赤虬噴滂湃

醉中題鲛绡詩

[宋]蘇轼

天地雖虛廓,惟海爲最大。

聖王皆祀事,位尊河伯拜。

祝融爲異號,恍惚聚百怪。

二氣變流光,萬裏風雲快。

靈旂搖紅纛,赤虬噴滂湃。

家近玉皇樓,彤光照世界。

若得明月珠,可償逐客債。

鲛绡,傳說中鲛人所織的绡,是一種獨特的衣服。虛廓,廣大空闊。靈旂,靈旗。紅纛,車輿上的紅色裝飾物,或古時軍隊或儀仗隊的大旗。“靈旂搖紅纛,赤虬噴滂湃”意思爲:神聖的靈旗搖動著,紅纛隨風飄揚,赤龍噴騰著洶湧澎湃的氣勢。作者蘇轼,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全詩以天海起筆,回溯神話傳說,又回到現實,通篇以想象、典故、抒情、議論結合,表達了對鲛绡的贊美,對天地的敬畏,對現實的迷惘。

2.矶流向滂湃

省躬詩 其四十五

[明代] 曹于汴

矶流向滂湃,風樹影參差。

神氣清甯日,聲容和順時。

這是反躬自省的組詩中的一首,作者曹于汴,字自梁,一字貞予,解州安邑(今山西省運城市)人。全詩大意爲:水勢浩大,沖擊著江邊的大石頭,發出澎湃之聲。涼爽的河風吹來,樹木搖擺,地上影子晃動,參差不齊。此情此景,讓我感到神清氣爽,聲音變得輕柔,笑容也溫和起來。全詩以視覺、聽覺、觸覺入手,通過水聲、樹影、涼風,描寫了一幅甯靜安閑的自然圖,抒發了詩人心中甯靜自然、悠然恬淡之情。

四、“滂湃”該怎麽讀?

正確讀音:pāng pài

同音字:乓 派

部首:氵

結構:左右結構

五、結語

漢字文化,源遠流長,意蘊深遠。水流之聲,多種多樣,娟娟、叮叮、潺潺、淙淙、汩汩,百川歸海,其速濤濤,其勢滂湃。一個“滂”字,既有雨水之大,也有海浪之猛,概括了水之始末。水從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一往無前,義無反顧,猶如人生之路,走過不後悔,每一步都算數。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