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阿裏賣掉閑魚

商事小試牛刀 2024-04-17 08:15:36

文丨項飛

出品丨牛刀財經(niudaocaijing)

隨著人們消費觀念轉變,現如今,斷舍離也成爲了生活新時尚,因此讓不少二手平台火爆。

近期,據閑魚最新數據披露,閑魚日均交易額已經突破10億元。而在過去一年,在平台內活躍賣家數量已經超過1億人,每天都有400萬件閑置物品在閑魚上發布。

閑魚憑借著5億用戶的龐大體量,一躍成爲除淘寶天貓外,阿裏體系內第二大規模的APP。那麽,當其他電商平台都因流量見頂而備受苦惱,閑魚爲何還能繼續保持著高速增長,輕松實現翻身?

1、閑魚因年輕人悄然“翻身”

成立于2014年的閑魚,再過幾個月便迎來自己10周歲的生日。但與很多熱門APP不同,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裏,在阿裏整體業務板塊中,閑魚都處于邊緣位置。

閑魚脫胎于淘寶二手,一度定位是沖動消費的終結者。消費者在淘寶購物完成確認收貨後,可以通過“一鍵轉賣”直接將商品挂在閑魚上售賣。通過這種分享方式給早期冷啓動的閑魚帶來流量,也讓阿裏內部形成了資金和商品完整閉環。

不過,閑魚並不想只局限于此,而是希望可以做成一個真正的個人交易平台,同時兼具社交屬性。

正因爲閑魚最初的社區定位,以至于後來造成其成爲“四不像”平台,甚至一度變成爲阿裏系其他平台倒流的存在。

最近兩年,隨著消費風向發生變化,閑魚的地位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現如今,閑魚用戶數已經超過5億。在第三方數據機構QuestMobile發布的《2023中國互聯網核心趨勢年度報告》中,閑魚入選“2023中國互聯網APP TOP50賽道用戶規模NO.1”,同時還是“互聯網新中産用戶喜愛App TOP榜”中最受喜愛的移動購物APP。

閑魚能夠成功翻身,更主要歸功于其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阿裏CEO吳泳銘公開表示:“閑魚是中國年輕消費者最喜愛的閑置交易平台,我們認爲閑魚的未來遠不止于此,它是能夠承載廣大消費者生活愛好和樂趣的生活方式平台。”

爲了迎合年輕人的消費理念,閑魚從去年5月開始布局,提出了交易與社區雙軸驅動的理念。先是推出了具有社區屬性的“海鮮市場”,同時升級了“會玩”社區,並推出新信用系統“魚力值”,圍繞交易和社區兩個層面,與用戶共同建立起兼具興趣交易和交流的新社區。

2024年1月,閑魚宣布開設實體店,並將首家閑魚循環商店在杭州正式開業。主要以社區店形式爲主,業務除了售賣實物商品外,還兼具寄售跑腿、遛狗等服務。

與此同時,閑魚還上線了官方微信小程序,並支持微信支付,實現閑魚與微信之間的信息互通,給買賣雙方帶來諸多便利,方便交易外,也增強了用戶粘性。

而年輕人的消費動向和興趣趨勢,也被閑魚輕松拿捏。在消費降級的大背景下,年輕人越來越熱衷于“搞錢”。閑魚恰好就是給年輕人提供機會的平台,自然吸引大量年輕人聚集。年輕人不光能在閑魚轉讓二手閑置實體物品,在上面租房、搞副業,甚至可以進行代做手工、有償講冷笑話等交易。閑魚也從曾經的二手閑置交易平台,蛻變成爲一個“萬物皆可轉賣”的超級二手市場。

留住年輕人的閑魚,也擁有了大家豔羨的流量,同時在淘寶的地位與日俱增。2023年11月,閑魚和1688同時升級成爲淘寶集團一級業務,算是在組織內部被正式認可業務的重要性。

2、信任危機並沒解除

盡管閑魚一直秉承著“普及循環消費理念,堅持用戶價值和社會價值先行”的願景,但現實往往都很骨感。

相比其他電商平台,閑魚爲了方便用戶買賣,准入門檻非常低。只需用淘寶賬戶登錄,便可以進行一鍵轉賣、發布閑置用品等功能。

低門檻爲閑魚聚集大量流量,但也導致各種亂象頻發,深陷負面輿論漩渦中。此前,閑魚就曾多次因監管信息不透明和平台上聚集大量未經審查的商家而飽受爭議。

早在2016年,就曾有新聞報道稱,據市民反映,在閑魚APP上有人出售“原味”絲襪、內褲等涉嫌低俗色情産品,甚至還有人提供“同城陪聊”、“辦工作”等違規服務交易。

種種亂象導致消費者的投訴屢見不鮮,閑魚口碑也每況愈下。

作爲一個主要以二手商品交易爲主的平台,信任其實非常重要。閑魚創始人谌偉業直言:“信任二字制約二手交易平台的發展上限。”

爲了增強消費者對于閑魚信用度,更好地保障消費者權益,閑魚在去年11月升級了治理方案,除了屏蔽關鍵字外,還查封了大量疑似風險賬號。同時也加大在個人信用建設的投入,並上線了新信用評估體系“魚力值”。

但實際成效並不突出,而“魚力值”這一信用評估體系也存在明顯漏洞。電商報報道稱,有市場人士指出,倘若賣家找親友完成虛假交易,是能夠提高該賬號的“魚力值”。

而在黑貓投訴平台上,關于閑魚相關投訴高達14萬條,投訴內容主要集中在網絡售假、檢測報告造假、貨不對板、售後服務、客服等問題。光是近30天內,閑魚的投訴量高達5769條,但閑魚的回複量和已完成投訴量均爲0條。

毋庸置疑,雖然閑魚有心想要解決信任問題,但其實效果並不明顯。由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信任危機仍然存在。

3、模糊定位或成阻礙

事實上,閑魚“翻身”的背後,是二手買賣市場正在逐漸繁榮。

此前,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等機構發布的《2021中國閑置二手交易碳減排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時,國內二手消費市場堪堪邁入萬億元大關,照此趨勢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能突破3萬億。

龐大市場經濟,吸引了不少商家入駐。

此前,在閑魚內充滿了大量打著個人賣家名義,但其實是專門從事二手生意的“職業賣家”。

但由于大量職業賣家刷屏,也導致閑魚內真正賣閑置物品的個人賣家寥寥無幾,用戶一度流失嚴重。

畢竟,職業賣家與個人賣家由于身份不同,對于閑置物品處置態度也千差萬別。通常而言,個人賣家並不是爲了掙錢,更多是希望能將二手物品賣出去,盡量回血。但職業賣家只是把閑魚當做一個普通的電商平台,主要以盈利爲主。

但由于閑魚並非正統電商平台,因此衍生出的售後問題幾乎無法解決。雖然閑魚推出了“閑魚小法庭”用于解決買賣雙方糾紛,但這種大衆評審團機制並不能有效制裁職業賣家,也讓閑魚的公信力一度受到影響。

爲了平衡個人賣家和職業賣家並存的情況,閑魚曾進行改版,並上線了閑魚優品頻道,引進大量經過閑魚認證、符合入駐資質的商家湧入,整個這個平台也從C2C轉向了B2C。

此外,閑魚還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確保閑魚正常運營。

2022年10月,閑魚新增《閑魚社區七天無理由退貨規範》公示通知,其中規範要求經營性賣家提供“七天無理由退貨”服務,買家退回商品應當保持完好。

去年,閑魚又宣布將對部分商家實行收費政策。主要針對在平台開展高頻且高額交易的賣家收取一定比例的軟件服務費,而對于沒有達到收費門檻的其他賣家及所有買家繼續免收軟件服務費。

但某種程度而言,雖然閑魚可以借此盈利,但既模糊了閑魚原本定位,有淪落爲第二個淘寶的“風險”,又導致其他問題滋生。

4月10日,華夏時報報道稱,上海一位閑魚用戶小周,在閑魚平台出售一件全新二手電子産品後,卻被買家以假貨爲由而退回。而且該買家事先並沒有與她進行溝通驗貨,卻私自拆了物品,最後以“無理由退貨”退回商品。當雙方均沒有實證的情況下,最終平台方偏向了買家。小周不得不吃了啞巴虧。雖然小周懷疑是對手商家冒充用戶,將商品以假換真,但苦于無證據,只能不了了之。

事實上,作爲二手交易平台,如果出現越來越多的全新商品,未必是一個正常現象。這樣會讓個人賣家越來越難以售賣、甚至有了問題出現維權難的情況。

閑魚現如今已經成功翻身,成爲國內最大的二手平台,不過,閑魚還應該更明確自身定位,讓真正二手成爲平台主力軍,才能走得更長遠。

0 阅读:0

商事小試牛刀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