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碰撞!這就是早期的太陽系!

天文在線 2024-04-20 21:28:24

爆炸!混亂!碰撞!不可置信,這就是剛剛誕生時的太陽系!

鐵隕石表明太陽系早期經曆數百萬年的混亂期

隕石提供了太陽系早期發生的劇烈事件的線索。

太陽系早期的小行星撞擊使它們的鐵核暴露在太空中,這使得小行星能夠迅速冷卻。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成果,也就是對金屬小行星的鐵隕石核心進行分析,表明在太陽系形成後的780萬年到1110萬年之間,早期太陽系發生了一場巨大而猛烈的爆炸,小行星和正在形成的小行星不斷相互撞擊。

爲了能夠深入了解鐵隕石的母體演化情況,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分析了地球上發現的18塊鐵隕石中钯、銀和鉑的同位素,分析結果表明金屬小行星擁有稠密的鐵質內核,鐵隕石便是來自這些鐵質內核,而這些鐵核則是在與其他小行星撞擊過程中産生的。

钯107經過放射性衰變成爲銀107,半衰期爲650萬年。先前用質譜儀對這兩種同位素的相對豐度進行監測,測量結果表明,由隕石構成的小行星內核曾經曆過快速冷卻降溫。問題是,快速冷卻過程發生在什麽時間?

爲了縮短研究時間,由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瑞士國家行星研究中心的高級科學家艾利森.亨特領導的研究團隊,對質譜儀的檢測過程進行改進,用以檢測太空中宇宙射線擊中隕石所産生的稀有金屬鉑的同位素。

亨特在一份聲明中說:“對于鉑同位素豐度的補充測量,能夠校正因太空宇宙輻射所導致的銀同位素測量失真,因此我們比以往更能精確測定碰撞的時間。”

亨特所在的團隊研究得出的日期是太陽系形成後的780萬年到1110萬年之間,雖然對其他流星的研究結果可能會延長這個時間,但在其45億年的曆史中,這的確是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跨度。

這項研究結果表明早期的太陽系極爲混亂。行星尚未形成,小行星與原行星頻繁發生碰撞,這些碰撞將較大的小行星的硅酸鹽地幔剝離開來,這樣小行星的金屬內核就完全暴露在太空中,這使得小行星在發生導致其分崩離析的爆炸之前就已經迅速冷卻。

一塊鐵隕石(小行星撞擊亞利桑那州形成的巴林傑隕石坑的一部分)

圖片來源:美國航空航天局

亨特說:“那時,一切都已支離破碎。”

某種原因導致了這種混亂,亨特的研究團隊認爲,這種混亂與太陽星雲(也就是形成太陽的氣體星雲)的消散有關。然後,星雲的殘余物質在年輕的恒星周圍形成一個圓盤,隨著氣體冷卻,塵埃與冰凝結,經過積聚過程,最終形成了人們今日所熟知的行星、小行星和彗星。

但是,這些行星聚集的時間十分有限。隨著太陽的逐步形成,太陽風吹散了孕育太陽星雲的殘余物。氣體摩擦形成了年輕星體,而這種摩擦又減緩了星體的軌道速度。研究人員解釋,如果行星體失去氣體約束,那麽一定會經曆一段混亂期,比如行星軌道失控等,並導致一連串的星體碰撞事件,然後,這些行星才會歸于平靜。

2026年,美國宇航局飛船將訪問金屬小行星普賽克。(圖片來源:加州理工學院、美國航天局噴漆推進實驗室、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然而,研究團隊指出在同一時期發生的其他事情也能夠導致太陽系的混亂。尤其是巨大的氣體行星,如木星和土星,它們圍繞著早期太陽系進行行星遷移。它們的引力擾亂了較小天體的軌道,使得這些小行星成爲小行星帶和柯伊伯帶。

一個特別的模型,也就是被稱爲“大策略”的模型,表明木星曾在太陽系內發生過遷移,它距離太陽極近,就像是如今的火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受土星引力的影響,木星再次向太陽系外遷移,並移動至現在的位置。根據“大策略”模型可以估算出這一遷移發生在1000萬年之前。

然而,要證明45億年前所發生的事情的確是一項巨大的挑戰。研究産生鐵隕石的小行星從形成到毀滅這一過程,能夠爲早期太陽系的劇烈程度提供新的證據。

今年稍晚些時候,美國宇航局將啓動普賽克認爲,這一舉動將帶回更多數據和信息。普賽克航天器將于2026年抵達這顆金屬質地的小行星。

這項研究將通過在線方式在《自然天文學》雜志上發表。

BY:Keith Cooper

FY: 萬琳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後聯系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

2 阅读:138

天文在線

簡介:發布與天文相關的一切天文科普知識文章以及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