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成爲北大神童,後改國籍致祖國損失7000億,如今這樣了

年代的回憶 2024-05-03 12:42:11

說到神童,可能很多人想到的就是他們那超乎常人的智商,小小年紀就在各自的領域在很短的時間就取得超越常人需要數倍時間才能獲得的成就,不過也正因爲這些人智商過高,很多時候對規則就存在一定的漠視,換句話說,若神童們不行正道,則他們就會成爲麻煩。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就是一個麻煩神童,他就是胡士泰。

出身一般,16歲自學考入北大

1963年,出生在天津一個普通工人家庭裏的胡士泰在年幼的時候和同時代的其他小孩並沒有什麽兩樣,家裏沒有什麽好的背景,也沒有多少錢,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他的童年都是一個普通的勞動人民的孩子,也正是如此,他的童年並沒有多少傷疤,每天按部就班的上學,但他自小記憶力很強,很多大人背了很多次都記不下來的事情,他只看上幾眼就爛熟于心,周邊的人都誇他“是一個讀書的材料”。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沖擊而中斷了十年的中國高考制度得以恢複,當時全國所有學子紛紛重新打開了課本進行學習,而有條件的孩子更是請老師給自己單獨教課輔導,家境一般的胡士泰自然是請不起老師給自己補課,只好拿來課本自己自學。

但憑借著出人的天賦和超強的記憶力,胡士泰在恢複高考後的第一屆高考中就取得了高分,並被北京大學曆史系錄取。毫無疑問,這是一個莫大的回報,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個不可能的事情,但16歲的胡士泰就做到了,而且是憑借著一己之力拿到了北京大學的通知書,自然,少年時的胡士泰也被很多人看成天之驕子和神童,對他也寄予了莫大的期望。

嫌棄待遇不好,胡士泰改了國籍

事實上,把胡士泰考入北大這件事完全歸功“神童”這一說法有點不公,因爲自小就沒過過幾天好日子的胡士泰非常努力,在他心底,他希望用勤奮來改變自己的命運,而考入名校不過是自己付出勞動正常得到的結果而已。

因此,進入大學後的胡士泰依然勤奮刻苦,再加上他本身的聰慧就異于常人,因此很快就成爲學校最優秀的學生之一,也由此得到很多國家方面的援助,畢業後,“北大畢業”、“勤奮”、“優秀學子”在身的胡士泰很快就在體制內謀得一份職位,當時國家覺得人才難得,像胡士泰這樣又勤奮又踏實的人才更是鳳毛麟角,因此,國家相關部門出資給胡士泰去澳大利亞求學深造,期望他能學成回國,在崗位上發揮更多作用。

然而,或許是被國外的紙醉金迷給誘惑,或許是眼界大了心就開始飄,在澳大利亞待久了的胡士泰開始抱怨國內的待遇配不上他的才華,但在當時的環境裏,國家也不太可能給他更多的優惠待遇,在矛盾下,胡士泰選擇了滯留國外。在學業結束後,胡士泰並沒有選擇回國,而是在當地另外找了一份工作,而爲了自己更好發展,他甚至把自己的國際也改成了澳大利亞籍,自此,他從一個中國人變成了澳大利亞人。

爲利益化身白眼狼,狂騙祖國7000億

胡士泰在加入澳大利亞國籍後,進入了當時澳大利亞第二大鐵礦石生産商哈默斯利鐵礦(Hamersley)工作,後來力拓公司收購哈默斯利鐵礦,胡士泰並沒離開,仍繼續留在哈默斯利鐵礦工作。

憑借自己的努力和一些手段,同時也是因爲自己和中國國內仍舊有許多層關系,胡士泰很快就成爲力拓公司的上海首席代表、力拓中國區哈默斯利鐵礦業務總經理。不久後,他又回國開展各方面的公司業務,在這不久,他很快就認識了中國鋼鐵行業的一些大佬,並且建立起各種各樣的關系網絡。

那時候的中國,剛剛加入世貿組織不久,在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漏洞,尤其是在過去本就粗放管理的中國鋼鐵行業。胡士泰很快就嗅到這當中的一些意味,一方面他利用自己的公司身份和專業手段和中國各鋼鐵公司進行談判合作,另一方面他利用自己的關系網絡打探行業裏的機密和經營內幕,2003年,中國正在和世界三大礦山機構進行談判,代表澳大利亞力拓公司的胡士泰肆意壓低價格,踩著中國方面的報價套取利潤,一來一去,胡士泰的腰包鼓了,而中國遭受到巨額損失,據測算至少達到7000億!這相當于當時澳大利亞整個國家GDP的一成,而在當時,這筆錢足夠中國修建7個三峽大壩!

此後,胡士泰仍憑著自己各種手段在與中國鋼鐵行業的企業的合作中獲利頗豐,一直到中鋼協在大力整頓國內貿易秩序時際的2009年7月5日,力拓上海公司四名員工被上海相關機構以商業賄賂罪拘留,這當中就包括赫赫有名的胡士泰。

2010年3月29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判處被告人胡士泰有期徒刑十年,並處沒收財産和罰金人民幣100萬元。

如今,年過半百的胡士泰已然減刑出獄,據澳洲媒體報道,他將回到澳大利亞與妻兒團聚。而胡士泰的出獄,也引發了中澳雙方的無數爭議。

在澳大利亞,胡士泰毫無疑問是他們的“貿易英雄”,但胡士泰生于中國,長于中國,他這種爲了利益出賣祖國的行爲毫無疑問也是近乎“漢奸”的背叛行爲,不論是出于何種目的,那7000億的損失最終都是由全體中國人買單,就這樣放過胡士泰,實在是讓人痛心的同時,也無可奈何。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