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賺超2億,賽力斯仍未駛入安全區

扉旅汽車 2024-05-09 19:18:20

“不被看好,可你偏偏最爲爭氣。”

2024年第一季度,賽力斯營業收入同比大增421.76%,達到265.61億元,同比扭虧爲盈,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爲2.2億元。這也是賽力斯投入新能源汽車造車後,曆經4年虧損的首次季度盈利。

在業績利好的同時,賽力斯還重磅宣布,重慶國資或將成爲公司的重要投資者。而有了國資的加持,盤踞西南的賽力斯競爭力將會顯著提升。

破釜沉舟。

“賽力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識時務、聽話。”

面對市場上的名利雙收,外界幾乎將功勞全部歸于華爲。

賽力斯本身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車企。從籍籍無名的彈簧廠、面包車工廠,到如今新能源市場的“流量明星”,如同脫胎換骨。

2021年4月,上海車展上,華爲將一台華爲賽力斯智選SF5,擺上了展台。彼時,華爲常務董事余承東不僅親自站台,還連發七條微博直白的告訴所有華爲用戶:這台車是我們華爲造的,大家給我買它。其效果也稱得上是立竿見影:華爲智選SF5上市當年,業績直接提升十余倍。

作爲第一個吃華爲“螃蟹”的車企,賽力斯嘗到了甜頭,並大膽加碼。2022年,華爲與賽力斯共同推出了AITO問界,不僅設計、制造、銷售均由華爲主導,華爲多個團隊也參與到合作中。而更多的含“華”量也將問界推上了舞台的最中央,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就與蔚來、小鵬與理想等幾家頭部造車新勢力企業,站到了同一起跑線。

不過,銷量飛速增長的同時,並沒有很好支撐起賽力斯的財務表現和品牌力。

據扉旅汽車獲悉,自從2019年與華爲合作造車以來,盡管賽力斯年營收從181.32億元增長到了2022年的341.05億,但利潤卻從0.67億元跌到了-38.32億元,2020-2022年這三年時間,累計虧損達到了73.85億元。

究其原因,也被擺在了明面:一方面,在本就燒錢的造車事業下,賽力斯還需支付華爲銷售服務費。據華爲內部人士透露,智選模式下,華爲與賽力斯的分成比例爲1:9,每賣出一輛M5,華爲可以分到2.6萬元,賣出一輛M7,可以分到3.5萬元。而在這10%中,約有2%是華爲的技術授權費用,8%是渠道的經銷費用。這也意味著,賽力斯需要長期爲這場合作付出比較高的成本。

另一方面,問界無異是再造了賽力斯,問界的強弱興衰關乎賽力斯根本。作爲賽力斯的銷量主力,問界長期占賽力斯汽車總銷量的70%以上。進入2023年,問界銷量出現了增長乏力的困境,讓賽力斯的財報被潑了盆冷水。

好在,去年10月,新M7、M9的爆單,瞬間讓賽力斯“起死回生”,也打破了長期虧損的魔咒。數據顯示,問界M9持續刷新行業紀錄,上市三個月累計大定突破7萬輛,問界新M7上市累計交付超12萬輛,刷新中國豪華SUV市場的交付速度新紀錄。

凶猛的勢頭,讓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也心有余悸,其曾在微博中感慨說:“問界M7的發布和操盤,直接把理想ONE打殘了,我們從來沒遇到過這麽強的對手,很長一段時間毫無還手之力。”

處境尴尬。

“未來要成爲全球豪華品牌前十強。”

如今的賽力斯,似乎有了叫囂的底氣。

業績上,今年一季度,賽力斯已跻身中國市場豪華品牌榜單前五位,與傳統豪車BBA及特斯拉、理想穩坐一線陣營,增長勢頭強勁。

資本市場上也給足信心:2023年內,賽力斯股價最高漲幅達144.81%,一舉跻身千億市值行列,位居中國新能源車企市值第三。

然而,面對潑天的流量與盈利的業績,賽力斯真能如願嗎?答案,並不明確。

衆所周知,傍上華爲,是賽力斯出圈的核心,但雙方的捆綁並非唯一。如今,憑借賽力斯走紅的案例,也給華爲朋友圈帶來了更多的“客源”,目前已與奇瑞、北汽、江淮三家達成合作,分別推出了智界、享界、傲界。盡管在華爲的規劃中,每個車企的産品都是不重疊的——有的做轎車、有的做 MPV、有的做B級車,但華爲的配方,已然不再是賽力斯的獨有話術,也分走一定的流量與市場。

面對被瓜分的標簽,賽力斯也曾動了“找回自己”的心思。

2023年3月底,賽力斯推出旗下獨立品牌“藍電”,首款車型藍電E5售價區間爲13.99萬元至15.19萬元,11月末又上市了純電緊湊型SUV藍電E3。然而,這兩款沒有華爲品牌加持的賽力斯自主産品,銷量堪稱慘淡。藍電E5 2023年累計銷量僅爲8506輛。由此可見,沒了華爲光環的賽力斯,品牌力依舊薄弱。

業績向好,野心陡增。只是,看似風光無限的背後,賽力斯的核心技術、關鍵利潤、品牌價值似乎都離不開華爲的加持,而早期借勢他人打響名號,對于一個聲量不大的品牌而言,不失爲一種捷徑,但賽力斯也要清晰的認識到自身的實力,不要被向好的勢頭迷惑,在友商的紅利中躺平,及時補齊自身短板,找回屬于自己的靈魂。

0 阅读:3

扉旅汽車

簡介:北京扉旅文化科技旗下全新汽車生活新知平台扉旅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