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戰劇《哈爾濱一九四四》收官:口碑兩極分化,楊冪演技遭質疑,套路又被玩出了新高度

追影客棧 2024-05-21 12:52:03

諜戰劇《哈爾濱一九四四》終于大結局了,看得我五味雜陳。

本應是國産諜戰劇再度崛起的證明之作,結果卻成了消亡的實錘。

這部劇在官宣班底的時,我其實是抱有頗大期望的。“張黎導演,王小槍編劇”,這基本是金字招牌。作爲拍出《大明1566》和《人間正道是滄桑》兩部神劇的導演,張黎一直是觀衆心中的神。會挑劇本的秦昊,也在其列。雖然網友對楊冪有些爭議,但楊冪本人給出的態度頗爲有力,一副發力轉型的模樣。再加上張子賢、栾元晖、矢野浩二、蔣奇明等一衆配角的加持,我本以爲能夠打造出一部不說媲美潛伏,但至少也能達到《僞裝者》水平的久違好諜戰片。可現實讓人,大失所望。1、劇情細節漏洞百出劇情最初設置上就有bug。關雪出任務,居然犯手表印這種低級錯誤,人放跑了之後又開始無能狂怒。作爲經曆過那麽多大風大浪的情報科長,第一反應不該是趕緊搜查全屋挽回損失嗎?

一上來這個人設就沒立住,包括整個情報科,都讓人感覺在瞎忙活。這種漏洞百出的劇情設定不勝枚舉,幾乎遍布全片。明明應該是不到編劇靜心布局,觀衆慢慢解密的諜戰片,現在卻需要觀衆根據劇情,給漏洞腦補合理原因。劇中劍拔弩張的緊張氛圍沒玩轉,只有牽強可笑的劇情滿天飛。2、貫穿全劇的套路化該劇最實質的問題是套路化、毫無誠意。無論是劇情還是人設,皆給人一種先射箭、再畫靶子的感覺。一切都是爲達到那個特定的劇情點、特定的人設、特定的框架而刻意設計的。整個劇情節奏、高潮點,都是靠巧合撐起來的。換言之,這不是用劇情推動劇情,而是用巧合推動劇情。看似環環相扣的情節下卻是一個用腐木搭起的空架子,輕輕一碰就塌了。諜戰劇最大的樂趣消失殆盡。其次是人設。金庸在檢討自己的武俠小說《俠客行》時曾說過:由于兩個人相貌相似,因而引起種種誤會,決不能成爲小說的堅實基礎;而影視則更爲致命,觀衆即便願意相信整個故事,也時刻被提醒,這是同一個演員演出了兩次。秦昊的演技無疑很棒,但宋卓武這個角色完全是爲了雙胞胎設定而刻意制造的,毫不精彩。

其實,國産劇裏也有不錯的雙胞胎人設,比如《白夜追凶》裏的關宏峰和關宏宇。這個雙胞胎互相扮演的設定是建立在滅門案基礎上的,具有緊迫性和必要性。兩兄弟之間因爲人生經曆性格等的差異,在扮演過程中爆發的矛盾沖突、情感變化也是極具戲劇張力的。但宋卓文和宋卓武之間,本身是不存在這些前提條件的,兩個人的關系經不起仔細推敲。

3、演員演技遭質疑

至于女主角關雪,也大有問題。人設本身是有魅力的:滿清的貴族格格,如今的特務頭子,性格既有強硬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

不幸的過去,各方勢力重重圍攻下的現在,她站在懸崖邊上,帶著弟弟掙紮求生。雖看似大權在握,但誰內心的恐懼無比。多面人設極有戲劇張力。就如同安陵容、汪曼春、于曼麗等,屬于演好了非常討喜的角色。但縱觀全劇,劇情設計及演員演技完全撐不起這個人設。就劇情來說,劇本裏沒讓關雪辦幾件漂亮事,劇本本身無加分;就演技來說,楊冪把自己的短板暴露的淋漓盡致:下巴後縮、脖子前傾的體態先上來就把這個特務的威嚴減弱了幾分;再加上女演員極其瘦弱,完全沒有上位者的氣勢。

我印象最深的對于上位者的戲份,是《甄嬛傳》裏四大爺的扇耳光戲。他們喜怒不形于色,甚至胳膊都不會大幅度動,只靠手腕的力量就打了人一巴掌。因爲他知道,被打的那個人是絕對不敢躲的,這才叫上位者。壓迫感從來都不來自于浮誇的動作和提高的嗓門,“不怒自威”才是上位者的必備品。而楊冪扮演的關雪,用兩個詞來形容就是:虛張聲勢、色厲內荏。平靜戲還好,一到情緒波動大的戲份就立馬露怯,情緒全浮在表面。面上是關雪,但裏頭還是楊冪。開心是伏在男人懷裏撒嬌,生氣是掀桌子打方向盤,不同的角色,熟悉的套路。

所有的喜怒哀樂都是楊冪的情感,而不是關雪這個活生生人的情感。好像把這個人放到上海灘,作爲交際花或是富家小姐,也完全適配。沒有關島芳子的心狠手辣可憐可恨,卻處處透出一股小布爾喬亞的無病呻吟和嬌嗔。網絡上對這部劇的評價兩極分化,主要焦點集中在楊冪演技上,雙方辯手各持觀點,都說的很有道理。

對影視劇對演技的評價從來都是充滿爭議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出現了“粉圈亂象影響觀劇體驗”的熱搜,直接給所有說這部劇、說楊冪演技缺陷的人扣上個粉圈黑子的帽子,更激起了部分觀衆的叛逆。4、好劇是心與心的交流但無論輿論如何激烈,大家都眼明心亮。人類曆史上所有的文學藝術,無一不是在追求精神的安慰,心靈的歸處。尋找能和自己真實生活同頻共振又有所不同的世界。這和人的學曆財富、認知層次、審美水平無關,直接表現在所有人都能夠感知的真誠上。對于我來說,一部劇是否真誠、演員是否真誠,是在觀劇過程中能夠清晰體會到的。在看《哈爾濱一九四四》的過程中,我同時也在回看潛伏,兩部劇對比之鮮明、之慘烈,讓我對中國影視劇這些年的發展心生莫大的質疑。

哈爾濱一九四四以女特務作爲主角本身並沒有問題,或許他們是想寫戰爭的殘酷對人的摧殘,這是很好的出發點,“人”——是所有文學、影視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源泉。人的多面性複雜性讓這個題材永遠新穎,永遠不膩煩。但從創作團隊到演員,都沒有用心琢磨、細致刻畫這個角色,沒有表現出人性的複雜,人性的光輝。作爲觀衆,很難和這種程式化套路化演技所塑造出來的人物所共情。即便是再罪大惡極的惡人歸根結底還是一個人,脫離人性的惡人是無法存在的。《潛伏》裏的人物,無論好壞派別,都讓人感覺是活生生的,好像真實存在一樣。他們經曆的所有都是“理應如此”,而非編劇刻意安排。編劇導演沒有居高臨下的操控審判感,你會感覺你在平視他們,他們真實可靠,你會在這些角色身上看到許許多多自己熟悉的影子。而當下的劇,最大的問題沒有把“人”塑造好。用 “諜偶”一詞來概括《哈爾濱1944》頗爲恰當。

從創作到表演,不接地氣,不動人心。一部好劇應該是人在生活中各種抗爭妥協再抗爭的故事,刻畫的是衆生相,而偶像劇最容不下大衆的貧窮和生存象征的醜惡,從一開始就注定了結局。當下影視劇總是彌漫著一股急功近利的浮躁氣息,本以爲只存在于偶像劇中,《哈爾濱一九四四》卻開了一條“諜偶”的新賽道,把諜戰這個類目也拉下了水。

主角開挂式的人設與視角,遇到任何困難只需編劇大筆一揮,用幾個巧合就輕飄飄地安然度過危機,諜戰劇抽絲剝繭環環相扣的邏輯推理沒了;亂七八糟的人物支線和多此一舉的情感線,又平添了幾分無病呻吟的矯揉造作,讓觀衆渾身不適;炫技式的剪輯手法,斷續零落的情節,不嚴謹到搞笑的劇情,人物弧光要麽耀眼得不合理,要麽單薄的看不見,讓人摸不著頭腦。而諜戰劇最重要的愛與信仰,在那個特殊時代下閃耀的人性的光輝,卻被套路化刻板化的人物劇情湮滅到幾乎一點看不見。熱搜上了一個又一個,卻沒有幾個是真正只從觀劇體驗出發的;討論度最高的不是角色劇情,而是演員的演技。

當套路爲王,熱度和爭議等同于利益時,觀衆眼前究竟還剩幾分真實?真是可笑可歎。

0 阅读:14

追影客棧

簡介:堅持初心,做有情懷的影視酷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