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清明節,其實本來是三個節!

鋤禾農村事 2024-04-08 10:41:27

你知道的清明節,是不是僅僅是一個慎終思遠的日子?

清明,是春天的第五個節氣。在清明時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四野清明,故名“清明”,有明朗清新的意思。一般來講,每年的公曆4月5日都是這年的清明節。公曆和農曆在這一天完美碰撞。只不過,今年的清明節有些特殊,因爲今年的清明節在4月4日。而上一次4月4日過清明節,還是60年前。

和其他的二十三節氣不太一樣,清明節氣多年來被籠罩了一層死亡和悲傷的氛圍。畢竟其他節氣都和冷暖、農事、農時相關。格格不入的清明,是怎麽形成的呢?

其實,原本的清明節也只是個農事農時的節氣。清明節是春季農耕的重要節點。正如農村老農們所說:“清明前後,種瓜點豆”,它象征著春耕的開始。根據考古的發現,早在一萬年前,我們的先民就已經開始栽培水稻。可見最初的清明,並沒有這麽多複雜的情感在裏面。而隨著時間的變遷,清明節氣漸漸融合了其他兩個傳統節日:寒食節和上巳節,從而構成了今天大家過的清明節。

祭掃。這是中國人對清明節最爲重要的儀式。表達了人們對先人的崇敬,也是一種寄托哀思的方式。這就不得不說到“寒食節”了。寒食節的出現,源自于一則著名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有兩位,一位是介子推,可能這個人大家不太熟悉,另外一位是晉文公重耳。妥妥的春秋五霸之一,這個人的名聲就很大了。

在晉文公流亡期間,介子推一直追隨著自己,甚至爲了讓晉文公不至于餓死,生生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晉文公充饑。後來晉文公在晉國稱王之後,介子推選擇了隱居山間。晉文公爲了讓介子推出山當官,放火燒山,但介子推甯可燒死,也不出山。介子推的死讓晉文公極爲悲傷,所以以後每年的這一天都禁止生火,吃冷飯!于是就把這一天定爲寒食節。之後,晉文公祭祀介子推,把祭祀的這天定爲清明節。

而上巳節的主要內容,則是洗澡。人們會到水邊沐浴,希望洗去一年的晦氣,這一活動被稱爲祓禊(fú xì)。原本的上巳節在每年農曆的三月三。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三個連在一起的節日逐漸演變,祓禊變成了春遊踏青的活動,而祭掃也從唐代開始就被納入了國家禮制,逐漸成爲了清明節的一部分。

那麽,清明時節的農村,還有什麽傳承下來的民俗活動嗎?

放風筝:有古詩這麽寫“草長莺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清明時期農村的村邊路旁田野裏,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刻。這時候他們高興地跑著跳著放風筝。而風筝最早的記錄,在我國的宋代,當時人們用竹管來裝飾紙鸢,因爲竹管被風吹過的時候,發出了獨特的聲音,所以才有了“風筝”的名稱。

蕩秋千:作爲一種古老的娛樂項目,蕩秋千在漢代就已經出現。唐宋時期,作爲清明節不可或缺的娛樂項目更是大行其道,不論大城市還是小村莊,樹蔭下總能看到幾個孩子在快樂地蕩秋千。

采茶:從清明到谷雨,正是采茶的好時節。唐代的茶學家陸羽在《茶經》中說“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間”。

在你的家鄉,還有啥清明習俗呢?

0 阅读:0

鋤禾農村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