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則古代志怪故事,揭示了動機爲何更重要

此生讀寫伴 2024-05-09 00:07:50

文\常清君

常清君導讀:

中華古代典籍中記載描寫的神話傳說志怪故事,是具有獨特文化基因、鮮明民族特色、巨大動人魅力的又一奇葩。這些故事或驚世駭俗,或怪異獨特,或感天動地,或奇思妙想,或出乎意料,爲世人展現了各種各樣的奇異世界,常清君將其稱爲古代典籍中的“異世界”。

“異世界”系列

話說清代有一位默庵先生任漕運總督時,官署裏建有供奉祭祀土神、馬神的兩座祠堂,而只是土神身邊塑造有配偶形象。默庵先生的小兒子倚仗自己有才能而氣盛驕傲,說土神是滿臉胡子的老頭,不該有漂亮的妻子,而馬神年輕,做他的配偶倒正合適。于是就把土神妻子的塑像移到了馬神祠裏。可不一會兒他的小兒子就昏倒不省人事。默庵先生知道了這件事後,親自禱告求救,並把土神妻子的偶像又搬了回來,他的小兒子這才蘇醒過來。

又據說河間(在今河北省滄州市)學署中的土神寺廟裏也配有女子偶像,當地有位訓導官員說學署是學習讀書的地方,不可塑有女人像,于是便叫人另建了一座小祠堂,把那個女子的塑像遷了過去。土神依附在他年幼的孫子身上對他說道:“你的理由說起來雖然正當,實際上卻懷著私心,你只是打算擴充你的住宅罷了,我不服你啊。”訓導本來正對學生們侃侃而談古代的禮儀,突然被土神說中了真正的心思,非常害怕,一直到他的任期結束,也沒敢住在那所學署裏。

常清君點評:

這則志怪故事出自清代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

這兩個故事都與土神的配偶塑像有關,于是當時就有人評論說:“訓導搬遷女子塑像還多少依據著一定的禮節行事嘛,而那位董家少年卻亵渎神靈太過分了,受罰應當比訓導更重一些才對。”

作者紀昀即清代大學者紀曉岚則認爲董家少年只不過是年輕狂妄而已,而訓導骨子裏卻藏著私心雜念,一心想要爲自己謀私利,卻偏偏還要在表面上講出一堆掩人耳目的大道理來,叫人無法反駁。如果土神不揭露出他的真正用意來,人們還以爲他會整肅祭祀典禮之類的呢!

紀曉岚還進一步指出,春秋時期的編年體史書《春秋》這部集子的主旨就在于揭露人的用心,凡事更注重動機如何。由此來看,這位訓導受罰應該重于董家少年才更合理。

常清君基本贊同作者的觀點,因爲動機常常決定著事情的性質。

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兩種人,一種是真小人,一種是僞君子,而人們一般認爲僞君子比真小人更可惡,因爲其具有欺騙性、蠱惑性。故事中的那位董家少年並非真小人,但這位訓導顯然是僞君子。

故事中提及的馬神,常清君覺得可能指的是民間俗稱的馬王爺,又叫馬元帥、馬天君、光華大帝等,長有三只眼,手持三叉戟或金剛杵,乃道教護法四帥之一。

讓常清君感到有些奇怪的是在整個故事發生過程中,這位馬天君都沒有任何反應,好像與他毫無關系似的。當然,也不排除土神與馬神這兩位神仙,早已經在他們那個人所不能見的時空次元裏都交流溝通好了。

常清君雲:

人心不可欺 ,豈能去做僞君子。

常清君用心用情寫好每一篇原創文章,期待著您的關注、點贊和評論

原創作品,如若轉載等,請標明文章作者、出處等信息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