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400塊親子研學:回家發2斤紅薯,1斤紅薯200元,家長崩潰

做過了好夢 2024-05-09 10:06:37

我們小時候上學,最盼望春遊和秋遊,和同學老師一起出門遊玩,特別開心,也不怎麽花錢。孩子開心家長也放心。

以前的春遊

而現在的學校,從幼兒園就開始搞研學了。如果有意義的研學,我想大部分家長都願意花這個錢。除非是家裏特別困難的。

但是,現在的研學真是五花八門、質量堪憂、形式大過實質,而且價格越來越貴。

最近一個關于研學的文章上了熱搜:(以下以第一人稱敘述)

我兒子學校組織親子研學活動,其實就是一大幫人去農場挖紅薯,割稻子,孩子在邊上看。

學校規定每個小孩必須有一個大人陪著去,費用400塊。作爲家長的我,又出力又出錢幫農場挖了一筐的紅薯。小朋友撿了幾個紅薯就不動了。割稻子也是,都是大人在勞動,小孩子邊上看,然後大家拍照、回家。

回來的時候,每家贈送兩斤紅薯。算起來這天價紅薯,200元一斤!這還不算我的誤工費、車費什麽的。

這則消息在網上引發了大家的熱烈討論。

網友MOMO:一個人交那麽多塊錢,去體驗割水稻、挖紅薯。這不是農村80後拼命逃離的生活嗎?而且一個學校那麽多孩子。爲了安全,大部分都是拍張照片就完成任務回來了。

網友桔子:我自己周末帶小孩子去戶外浪,我也沒有給自己行爲,標榜那麽多名頭。咋到了學校,就成了研學,還一堆好處,形式、賺錢大過意義。真不想參加。

捌月:不過有錢人可以去,去戶外總比在家看手機好吧,你們優秀你們帶回家教好了。

郭胡剛:上次帶孩子去農場體驗餵牛馬,給牛馬刷毛刷牙。150塊一個人,付完這個錢後,一時分不清誰才是牛馬。

ROYALADDON:學校打著研學的旗號和旅行社聯合搞錢,就這麽簡單的事情。

嶙嶙:我們小學450塊,三天兩晚。孩子回來累慘了一點也不高興。一個班級50個人,8個人一間房。住的不好,吃的不好,這錢哪去了?

磊金:研學真沒有春遊快樂。要帶任務還不能帶零食。爲什麽要去,還老師帶隊。

新同:我說孩子咱不去,孩子看大家參加她也要去。一下子拿出這麽多錢,真的心疼!我們家裏本來就不富裕。

網友餓了嗎:一人只能挖一塊紅薯,多了還被農場工作人員罵,挖出來的都被按回去了。因爲後面還有無數人等著挖紅薯。

體驗摘甘蔗:地裏留著一排甘蔗給小朋友拍照用。然後農場的人去其他地方買了一捆甘蔗發給大家,每人允許帶一根回家。

我想問這樣的研學意義何在?只是因爲有利可圖?

研學是誰發明的?教育部門允許這樣搞嗎?

研學這個詞是孔子發明的,孔子帶著弟子周遊列國,被稱爲研學旅行的辯虛圓先師和典範,同時是“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的積極實踐。

是孔子發明的沒錯,但是現在的研學和本意上的研學相差太大了!

研學的目的是:

將書本上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能在實際應用中拓寬視野,增強學習興趣,知行結合,提升新時代中小學生的文化素養。

質量過關的研學:

會根據課本裏面的內容,從自然、地理、曆史、人文、科技、體驗這幾種類別選擇並確定研學主題,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主動獲取書本中沒有知識,鞏固原有的知識點。所以國家教育部門把研學作爲課堂學習的一個延伸。希望孩子們有針對地進行遊覽學習,並賞析祖國的大好河山。

寫在最後:

那現在的研學,學的又是什麽?體驗了又是什麽?大多數這種濫竽充數的研學,爲什麽國家都允許?

而且研學都選擇在工作日,有沒有考慮過家長要上班,有沒有考慮過家裏條件不好的同學?

今日‬話題‬:你會支持學校每年一次研學嗎?我家幼兒園都參加2次了!我不想‬參加‬。

0 阅读:33

做過了好夢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