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日本房價暴跌,數萬人跳樓,卻悟出了一個硬道理,沿用至今

社會新文娛 2024-04-21 09:36:15

哈佛學者傅高義曾寫過一本書《日本第一:對美國的啓示》,當時日本經濟正蓬勃發展,有望超越美國,然而短短幾年後,日元彙率攀升,股市及房地産市場暴漲,似乎日本不僅僅是超越美國,甚至有能力收購美國,出售東京便可購買全美的言論甚囂塵上。

然而,盛極而衰,日本在1991年遭遇股價腰斬,房價隨之崩盤,經濟陷入長達20年的低迷期,房價泡沫破裂給日本帶來深刻教訓,日本悟出一個道理,指引著他們走出困境,至今仍然適用,在房價下跌的當下,對我們極具參考意義。

失去的30年

上個世紀的那段時間對日本真是一段痛苦的經曆,一場空前絕後的經濟危機無情地席卷了這個狹窄且崎岖不平的島嶼國家。

那時候的房地産市場就像是瘋狂的泡沫在肆意擴張,但是當泡沫破裂時,所有的喧囂和喜悅都瞬間消失殆盡。

家毀人散,夢想破碎,經濟停滯不前,之前那些總是夢想著在泡沫中獲取巨額財富的人們,現在卻陷入了無盡的絕望之中。

二戰後日本全民茫然的窘境,再一次席卷日本。

1945年9月2日那天,日本在密蘇裏號戰艦上簽下了《無條件投降書》,向全世界的反法西斯同盟宣布投降。

從那時起,日本開始了漫長的二戰後重建之路。

然而,那個徹底打敗日本的敵人——美國,卻在日本經濟複蘇的道路上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本成爲了美國對抗蘇聯勢力的前線基地,因此得到了美國的大力經濟支持。

除此之外,日本政府自己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推動經濟的恢複,在1952年,日本通過了《企業合理化促進法》。

這部法律的目的是通過提供政府補貼和稅收優惠來鼓勵企業購買新的設備並投入生産,同時要求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資建設港口、公路、電網、天燃氣管道以及工業園區等設施,以便爲特定的工業行業提供便利。

由于這項政策的實施,日本的工廠和港口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從而形成了一條沿著太平洋海岸線延伸的龐大來家來料加工再出口的産業鏈。

這不僅大大提升了日本的進出口貿易規模,而且爲日本未來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爲了對抗朝鮮和中國,美國開始選擇扶持日本,在美國的援手和監督之下,日本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的複蘇與增長。

日本的經濟政策主要偏向于出口導向,大力推動工業制造的發展,特別是汽車、電子、機械這類領域。

漸漸形成了由大型企業主導,中小型企業協同配合的“金字塔”模式的産業架構。

日本的企業也自發形成了帶有終身雇傭、年功序列以及企業內部工會特色的“日本風格雇傭制度”,加強哥個人和企業共存亡的責任心。

日本經濟的快速增長也推動了日本城市化的進程,大量人口從鄉村湧入城市,尤其是首都東京,一個城市圈幾乎占了日本三分之一的人口。

東京的經濟總量占到了全國的20%。東京已然成爲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都市之一。

隨著東京城市化的快速推進,房地産需求也隨之大幅上升,特別是在1964年東京成功舉辦奧運會之後。

爲了擴大基礎設施建設並提升城市形象,東京進行了大規模的土地征收和房屋拆除,使得土地供應量減少,房價也因此水漲船高。

東京的房地産市場也因此吸引了衆多投資者的目光,逐漸演變成一種具有保值、增值潛力的優質資産。

轉眼就到了1989年末,那時候,日本的房地産市場問題慢慢浮出水面,在同一年的12月份,新上任的日本央行大佬兒三重野康決定采取一種被叫做‘電擊療法’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那個時期,日本政府可是經常性地上調再貼現利率,讓商業銀行扛著巨大的壓力,這時候他們只能先暫停給房地産企業以及那些炒股票的人提供貸款服務。

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說是給了泡沫重重的房地産市場狠狠一擊。到了1990年初,東京證券交易所的股市開始崩盤,日本的地價也跟著一路下滑。

但是,日本政府並沒有因此而停下他們的幹預行動。

到了1991年,政府終于出台了一個全面的政策來穩定房價,這個政策裏面還包含了引入地價稅這樣的內容。

不過呢,因爲日本的土地稅問題已經存在很久了,所以地價稅直到1992年4月份才正式開始實行。

就在這個時候,泡沫已經破裂,地價稅更是讓房地産市場雪上加霜,房價繼續下跌,對日本經濟産生了更加嚴重的影響。

突然之間,大量的資本消失得無影無蹤,國民們都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曾經繁華無比的房地産市場變得冷冷清清,房價暴跌帶來的連鎖反應就是銀行紛紛倒閉。

資産貶值使得企業根本無力償還銀行貸款,銀行也陷入了不良債務的危機之中。

從1992年開始,有一些日本的金融機構因爲不良債權的壓力而不得不宣布破産。在1994年到1995年期間,像東京協和信用社、木津信用社以及兵庫銀行等等很多家金融機構都先後破産或者面臨擠兌風波。

到了1995年8月初,日本最大的信貸聯盟——宇宙信用合作社也沒能逃過破産的命運,這場金融風暴不僅震撼了整個日本,甚至連全球的金融市場都受到了不小的沖擊。

緊接著,企業破産的浪潮也隨之而來。市場疲軟加上銀行信貸緊縮,導致企業資金極度短缺,利潤大幅度下降。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1997年,日本破産的企業數量高達16,464家,其中大部分都是上市公司。

這令美國經濟進入失去的30年,如今的日本,才從這種經濟迷茫中爬出來,這樣血的教訓中,他們悟出一個道理。

實業興邦永遠不變

透過日本房地産泡沫的曆史教訓,我們得以汲取諸多珍貴經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實業興邦,制造業無論何時都是最重要的。

預防房産市場過熱及泡沫膨脹至關重要,作爲經濟領域關鍵環節,房産市場極易滋生泡沫。

地産泡沫的生成離不開金融、稅收、土管政策等多重影響。由此可見,防控房産市場過熱及泡沫需全面統籌管理,確保行業穩定發展。

供需均衡,結構優良是保障房地産業持續發展的基石。應依據各地實情及各類人群需求,科學配置土地資源,提升房産有效供應,滿足民衆居住需求,推動城市和諧發展。

此外,房地産市場創新改革亦不可或缺,旨在提升房産質量與效益,培育新增長點,增強行業競爭力與韌性,防範房地産市場劇烈波動與沖擊刻不容緩。

此類波動與沖擊將對經濟社會産生深遠負面影響,甚至觸發系統性危機與風險。

堅守實業發展,保持經濟平衡多元,盡管房地産市場舉足輕重,卻不應成爲經濟主導與依賴。

應堅定不移推進實業發展,以制造業爲核心,服務業爲支撐,農業爲基礎,構建平衡多元的經濟格局。

加大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力度,提升産品與服務品質與附加值,增強國際競爭力與抗風險能力。拓寬國內外市場,推動貿易投資自由便利,實現經濟開放共贏。

日本房地産泡沫成因包括經濟高速增長、美方幹預以及日方寬松政策;而泡沫破裂則源于美方打壓與日方緊縮政策。

此次泡沫破裂給日本經濟社會帶來深遠影響與沉痛教訓。日本人民從中領悟到一條至今仍具指導意義的真理:唯有發展實業方可救國,此乃立國之本。

這一經驗教訓對他國具有警示作用,提醒我們警惕房地産泡沫危害,避免重蹈日本覆轍,堅持實體經濟發展,確保經濟平穩健康。

信息來源:

《日本房地産四階段演變:國人應關注的當前市場動態》 金融界 4月9日消息

《日本兩次地産危機的應對與啓示》券商中國

《實業興邦:銀行回歸制造業》澎湃新聞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