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台積電最“蠢”的決定,比斷供華爲還“蠢”

大國科技觀 2024-05-18 23:01:43

在芯片代工領域,台積電擁有著極大地影響力,全球市場份額曾一度高達60%,蘋果、高通等科技巨頭均是其忠實客戶,撐起了台灣省經濟的半壁江山,被譽爲“護島神山”。但是,台積電這兩年的日子並不好過,不僅被迫失去了華爲這個第二大客戶,還掉進了老美精心炮制的“陷阱”。

隨著中美之間的科技競爭愈演愈烈,台積電妄圖通過斷供華爲、在美建廠的方式抱上老美的大腿,拿到高通、蘋果更多的訂單,穩固晶圓代工霸主地位。但老美邀請台積電赴美建廠的目的並不單純,妄圖將台積電變成“美積電”,不僅不兌現520億的建廠補貼承諾,還不斷通過科技霸權逼迫台積電交出産能、庫存等核心商業機密。老美的用意,台積電自然也非常清楚,爲了“活下去”,劉德音曾在美國“芯片法案”補貼申請窗口開放的當天發出警告,明確表示部分條款絕不會接受,台積電將終止申請補貼!

值得一提的是,台積電在終止申請補貼同時,接連宣布在日本熊本建設兩座晶圓廠,主要生産14nm及以上制程的芯片。然而,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台積電于近日又做了一個非常愚蠢的決定,甚至比斷供華爲還愚蠢,計劃斥巨資在在日本建設第三晶圓工廠,生産工藝更是提升到了6nm。台積電在日本擴大産能,目的就是爲了分散産能,不將雞蛋同時放在一個籃子裏,爲什麽還要說它的這個決定非常蠢呢?

首先,台積電已經開始爲斷供華爲付出代價。斷供華爲前期,台積電的營收非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還有所提升,以至于劉德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大言不慚,聲稱台積電並不會爲失去華爲這個客戶而擔心訂單的縮減。然而未過多久,台積電就因産能過剩被迫關閉多條EUV光刻機生産線,並主動鼓勵員工休假,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

由于台積電的斷供,讓我們徹底明白打造自主可控半導體産業鏈的重要性,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努力提升國産芯片的産能和制程工藝。據外媒爆料,華爲媲美5nm芯片的麒麟9010芯片就是中芯國際制造的,采用的是其自研的“N+2”工藝。換句話說,中芯國際已具備利用DUV光刻機造出5nm高端芯片的能力。

另外,中芯國際在成熟工藝一千多億的投資也非常成功,憑借著強悍的性能和超高的良品率拿下了國內六成以上的成熟工藝芯片訂單,一舉超過聯電和格芯,成爲全球第二大純晶圓代工廠。爲了拿回中芯國際手中本屬于台積電的訂單,魏哲家親自拜訪大陸客戶,並擴大南京28nm晶圓廠的産能,但收獲甚微。

其次,硅基芯片的發展已經觸摸到了“摩爾定律”的天花板,再也很難取得大的發展,且成本也是翻倍的增加,很多科技巨頭發展高端硅基芯片的熱情開始變淡,轉而發展光電芯片、量子芯片、小芯片封裝技術等,而在這些領域,我國擁有著絕對的技術優勢。一旦下一代芯片問世,台積電目前所擁有的技術優勢將不複存在。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如果台積電繼續與大陸企業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必定保持行業領先地位,但可惜的是,張忠謀出于某種考慮,選擇遠大陸,親日美,大搞分散産能,台積電未來的道路,必定布滿荊棘。同意的請點贊!

40 阅读:10374
评论列表
  • 2024-05-19 12:36

    支持我們國家推動芯片國産化,限制進口芯片,讓國外芯片失去中國市場。

  • 2024-05-19 14:01

    他也沒的選,除非不在歐美市場做生意了

  • 2024-05-19 00:19

    趕緊倒閉。竟然跑去小日本。

  • 2024-05-19 04:25

    可惜美國不領情,出文件禁止這類洗澡大閘蟹進入美國市場

  • 2024-05-19 10:55

    大膽點!台積臀五年破産!

  • 2024-05-19 04:59

    這兩年大國不是紛紛跑到墨西哥建廠?難道他們不是爲了錢,爲了打入美國市場而去?

  • 2024-05-19 21:35

    華爲的芯片明明是農夫山泉代工的

  • 2024-05-19 05:23

    在美日歐建廠才是真正做到了國際化。

  • 2024-05-20 14:35

    請叫我美積電,謝謝

  • 2024-05-19 08:47

    呵呵,不如客觀分析一下它爲什麽這麽做,影響誰?影響多大?

  • 2024-05-18 23:42

    你的視角和台積電的視角完全不一樣!人家又沒有誰制裁它。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建廠。並且考慮關稅壁壘問題

  • 2024-05-19 00:18

    分析來分析去的,浪費口水。怎麽搞都是美帝自家的事情。只有自己國産芯片搞好了,才是根本。

  • 2024-05-19 05:49

    台積電是美國高端芯片制造全球布局的組成部分,不聽話,其結局比阿爾斯通還悲慘。

  • 2024-05-19 06:13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大國科技觀

簡介:最新科技資訊,第一時間爲你精彩、專業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