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奧斯卡和格萊美?這個中國獎項有點飙!

老曾磕電影 2023-01-11 21:24:16

深耕本土15年的華鼎獎日前突然猛踩油門,一口氣公告了“全球電影與電視藝術華鼎獎”和“全球音樂華鼎獎”等國際獎矩陣規劃,其中華鼎獎國際電影節、華鼎獎電視節于單數年的3月最後一周舉辦,下設“主競賽”、“關注華語電影”、“世界青年短片競賽”、“新電影計劃”、“華鼎觀衆周”、“華鼎市場展”等單元,而華鼎國際音樂節于單數年6月舉辦。華鼎官方打出了“創辦和奧斯卡、格萊美媲美的世界一流娛樂獎項”的口號,顯然志在對標這兩項國際頂級賽事。

僅從影視部分的合璧評選看,“全球電影與電視藝術華鼎獎”更接近被稱作奧斯卡風向標的金球獎——由電影獎項和電視劇獎項兩部分構成。就在今日新鮮公布的第80屆金球獎大單上,華人影星楊紫瓊憑借《瞬息全宇宙》封後,成爲繼《摘金奇緣》的奧卡菲娜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華人及亞裔。

中國面孔對奧斯卡的指染略多些,僅《臥虎藏龍》便成就了李安、譚盾、鮑德熹和葉錦添四座小金人,楊紫烨、虞琳敏曾指染過最佳紀錄短片,金國威憑借《徒手攀岩》起獲過紀錄長片,生于北京的趙婷更是憑借《無依之地》席卷了美國金球獎、金像獎以及威尼斯金獅等,成龍則喜提過終身成就大獎。

相比之下,格萊美獎更彰顯“音樂無國界”,不僅有馬友友、譚盾、田志仁這樣的華人精英獲獎,還有航天琪、吳彤、央金拉姆等中國音樂家問鼎。華鼎獎公告其影、視、音樂國際三棲矩陣,將來舉起獎杯的中國臉勢必與日俱增。

這種對標獎項很容易淪爲“山寨”的口舌,就好比《青年電影手冊》2009年“金掃帚獎”創辦之初,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美國奧斯卡前夜的“金酸梅獎”。然而多年堅持後大家發現,彼此不過都是地表各司其能的批評類獎項,隨著王寶強等人現身“金掃帚獎”領獎以及“金菊花”等網絡批評類獎項的增多不難發現,知恥而後勇的批評獎遠比分果果的褒獎來的稀缺,可以多多益善。

華鼎獎指染國際電影獎項,看似諸多A類國際電影節之外的的畫蛇添足,實則暗藏可以加碼解讀的新使命。現存于世的國際A類電影節有15個之多,歐洲占戛納、柏林、威尼斯等九席,亞洲雖有東京、印度、曙光旬和上海四席,但與歐洲列強的影響力不可同日而語。

美洲兩席A類電影節一個在加拿大蒙特利爾一個在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均不在世界第一電影大國美國,然而這並不影響美國人在A類電影節外搞的金球獎和奧斯卡獎賺足全球數一數二的眼球效應,這是爲什麽?原因很簡單,依托好萊塢的電影工業的強勢輸出,美國人拿到電影文化輻射的最高話語權。

一如我們近年被推到風口浪尖的貿易之爭,它不僅僅是個進出口占比的數字之爭,更重要的是標准和規則話語權之爭。就好比一群動物打群架,你明明腿功了得,人家上來就規定只能動拳頭。就好比全球貨幣結算,美元把坑占了,你盧布又能奈何。好萊塢大片一度是我們電影工業的燈塔和坐標,不論是審美和技術都是我們孜孜以求又望塵莫及的,同時霸占著我們的市場份額。

翻閱近年賬本我們會發現,在1994年《亡命天涯》開啓好萊塢分賬引進大片以來,好萊塢輸出在長達二十多年的歲月裏霸占著我們百分之六七十的市場份額,直到2012年一部低成本的《泰囧》將其挑落馬下,2016年後,國産片再也沒給好萊塢大片問鼎票王的機會,隨著《戰狼》和《哪吒》等更多中國故事的崛起,現如今中國票房榜前二十的席位僅剩《複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和《速度與激情8》兩部好萊塢造。換句話說,好萊塢故事在中國已經被中國故事取代,好萊塢看似精美實際程式化的粗暴審美,已無法滿足中國觀衆的底蘊和中國市場的進化。

歐洲電影今年雖不像好萊塢那般做大做強,但在自己的審美體系裏有自己的堅守和標尺,這也是戛納、柏林和威尼斯等讓各國藝術電影孜孜以求的所在。包括伊朗的金斯摩夫獎,都是保持電影藝術豐富和多元化的好範式。如果能找到自己評選的特質和話語權切口,不管是上海的金爵獎,還是新晉華鼎獎或是未來其他獎,都是電影藝術錦上添花的美事。

尤其對于世界第二電影大國中國的崛起,勢必形成一套帶著我們獨特審美的電影之路,未來的華語電影,不僅會是中國故事和中國精神的輸出,對電影工業和電影藝術的審美以及技術標准也將會有我們自己的審視。與此相匹配的,源于本土的國際獎項評選如能在自己的遊戲規則下拿下更多話語權,還是值得期許的。

還有那句不太中聽卻很受用的老話怎說來著——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0 阅读:20

老曾磕電影

簡介:死磕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