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科學教育創新融合發展論壇在成都舉行!天立教育探索基礎教育三位一體高質量發展體系

聚集熱訊說 2024-04-01 11:31:50

基礎教育階段是“孵化”學生科學精神、創新素質的決定性階段,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構建相匹配的新發展格局,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必答題。

3月29日,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爲主題,2024科學教育創新融合發展論壇——暨第四屆“天立杯”科技創新大賽在天立教育旗艦校舉行,業內權威專家、學者齊聚成都,共同探討如何構建基礎教育階段三位一體的高質量發展體系。

天立教育集團董事長、總裁羅實代表主辦方致開幕辭,他表示,天立教育將以科學素養培育爲導向,不遺余力地推動科技教育和教育科技創新實踐,爲國家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貢獻力量。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以科創引領基礎教育“擴優提質”

基礎教育是教育之本,關系著億萬家庭的幸福。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礎教育,截至目前,共有在校學生2.3億人,教師1610萬人。時代變革之下,如何實現基礎教育的“擴優提質”,成爲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以基礎教育階段如何加強創新教育問題爲主題,教育部原黨組成員、副部長,教育部原國家總督學顧問張天保指出教育爲培養人才提供基礎,科技是推動創新的引擎,而人才則是科技發展的核心,三者緊密聯系,相互促進。他表示教育還需要在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意識、注重學科教育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

“要加強科學教師隊伍建設,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四川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楊秀軍在論壇致辭中談到,要加強科學教師的培養,優化培育培養過程,創新培養機制,拓展培訓方式,積極支持教師開展科普教務,暢通科技教師職業發展通道。他鼓勵科普教師開展特色研究,優化課程結構,提高課程效率。

聚焦科技與教育

構建中國化人才培養體系

適應未來社會亟需變革育人模式,北京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袁正以《科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理念與探索實踐》爲題,發表主題演講,她認爲科創人才培養應該從基礎教育抓起,尤其要重視青少年高階思維的培養。我國科學教育處于“弱勢”地位,需要不斷提升中小學科學教育的質量,打造中國化的人才培養體系。

聚焦智能科技與教育變革,清華大學自動化系黨委書記古槿指出,教育變革深刻影響教育者。教育者需要對智能科技發展曆史、現狀和未來趨勢有更加准確認識,通過教育實踐不斷總結經驗;教育者要注重將能力培養融入知識傳授之中,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設計要更強調能力培養而非機械記憶;教育者要高度關注數字革命引起對人類自我認知産生的巨大影響,在智能時代更要關注“人”本身。

“我們需要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他們根植華夏民族,獨立個性發展,具備國際視野。”論壇上,天立教育集團課程研究院副院長肖昀芸分享了天立教育集團在科學教育中的落地實踐,20多年來,天立教育形成以“六立一達”核心素養爲目標的科學教育課程體系,培養有思想、有個性、全方面發展的學生。聚焦科創,天立教育打造了以項目式學習爲基礎的天立科學特色課堂,有效提升了課程實施效果。

保留學生的純真,激發學生的熱愛,天立教育泸州校區畢業生代表、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高層次青年人才鄧磊的演講主題爲《以激發學生興趣爲導向的探索式教育嘗試》。聚焦數字化時代下,學科分類發生的重大變化,鄧磊認爲,未來學習應該以學生自主爲核心,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熱愛。

爲科學教育做加法

打造科學教育的天立樣板

“無人機繞過障礙上下翻飛的個人飛行賽、團隊接力賽;機甲大師2v2團體激烈對抗賽;各種吸人眼球的創意智造小發明……”活動當日,“天立杯”科技創新大賽決賽吸引了到場專家、學者的目光,代表隊表現精彩,作品創意十足,彰顯出新時代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和科研潛力。

卓越的科創成績背後,源于成都天立對教育的深度思考。作爲中國民辦教育的帶路者與踐行者,天立教育深刻意識到基礎教育‘擴優提質’的重要意義,著重圍繞科學教育,打造品牌核心競爭力,研發以科學素養爲導向的科技教育課程體系,著重建設專業化、高素質教師的培養體系建設,塑造出可借鑒的天立教育樣板。

經過8000多個日夜的專研沉澱,天立教育已打通了中小學科學教育內容和渠道,形成具有天立特色的“上下貫通、內外融通、學校聯通、師生參與”的中小學科學教育新格局。

0 阅读:12
评论列表
  • 2024-04-01 16:47

    高質量的體系發展才可以培養出更多的人才

  • 2024-04-01 17:01

    挺有實力的一個教育企業,加油

  • 2024-04-01 16:59

    爲培養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 2024-04-01 16:45

    只有教育創新,未來才可以做的更好

  • 2024-04-01 16:54

    高質量的教育培養了高質量的人才

聚集熱訊說

簡介:聚集熱訊說爲你帶來很多的知識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