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800元買文具”引爆全網熱議: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父母不談錢

裏小丹讀寫錄 2023-03-29 14:45:26

近日,網上有這樣的一則帖子,引爆全網熱議。

她的標題是:“小朋友的錢這麽好賺嗎?”

女孩表示,每次她去逛文具店,都能被刷新一次認知,而且是一次比一次離譜。

有一次,她去文具店想買個膠帶,結果卻被標價牌上的價格給震驚到了,上面標價28元一個。

她記得這種東西,以前只需要花一塊錢就能買到了,現如今卻漲到了二十多塊錢。

哪怕時代不斷進步,什麽事情都日新月異,但也不至于一塊錢的東西卻賣到了28元一個吧?

女孩越想越覺得離譜,連買都不敢買了,直接空手走出了文具店。

第二次,她在文具店尋找塗改液時,無意中遇到了一位奶奶陪著自家孫女來學習用品。

奶奶提著籃子跟在小女孩後面,不一會兒,女孩挑了好幾件文具,分別是鉛筆、削筆刀、橡皮、尺子、作業本和圓珠筆等等。

同時,小女孩在挑選學習用品的過程中,連價格都不曾看一眼,而是看到什麽就有什麽。

結賬時,收銀員對奶奶說:

“一共加起來800多塊,是現金支付還是微信支付呢?”

奶奶一聽收銀員說要付800多塊,整個人都被嚇到了,下意識地大喊道:

“什麽東西要這麽貴啊,我們也沒有買多少文具呢。”

然後,收銀員拿出一支圓珠筆告訴奶奶道:

“我們這個圓珠筆是賣30多塊錢一支的,您的孫女一共拿了十多支呢,所以全部加起來的價格才會這麽多。”

聽完收銀員的解釋,奶奶尴尬的笑了笑,再回頭看了看這一袋學習用品,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原本奶奶是想叫孫女拿出幾個圓珠筆的,但又不想傷了孫女的心,只能硬著頭皮花了八百多塊買下這一點學習用品。

最後,小女孩是帶著一臉滿足的笑容走出文具店,而奶奶是帶著郁悶的心情走出文具店。

看到這一幕畫面,女孩被震驚到了。

前面,她還偷偷估計了一下,預計不到兩百塊左右,可結果,卻是八百多塊…

今天,她去文具店逛一逛,又被一盒咕卡套盒的價格給嚇到了,上面標價420元一盒。

這一刻,她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格局太小了,還是這個世界太瘋狂了。

我想,應該是這個世界太瘋狂了,隔著屏幕都心疼奶奶的八百塊。

對此,不少網友紛紛嘲諷道:

“420這一盒東西完全搶錢,現在隨便哪個購物pt差不多的都少個0”“我覺得不是小朋友錢好賺了,是在欺負老年人不會用網絡平台,一樣的東西網店就是朋友 同樣的餐廳,就是網上買優惠券便宜 到店就是貴,但是沒有人交他們”

其實,雖然文具店的東西貴得讓人離譜,但小女孩的行爲著實不懂事。

那麽,小女孩爲什麽會存在這種壞習慣,主要源于現在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金錢教育是嚴重缺失的,孩子對于金錢沒有概念。

因爲沒有金錢觀念,錢在孩子眼中就是幾張二維碼、幾個數字密碼,根本無法理解這些數額對父母意味著什麽,對一個家庭意味著什麽。

記得《窮爸爸富爸爸》裏有句話:

“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將來有其他人取代你。其他人是誰?也許是債主,也許是奸商,也許是警察,也許是騙子。”

深以爲然。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貧窮,而是父母不會教育。

往往能毀掉一個孩子的也不是家裏沒錢,而是家長對金錢閉口不談。

這件事,想讓我想起來“6歲男童清空爸爸7萬購物車”的事件。

山東濰坊,在事發之前,這位爸爸因要忙工作,顧不上陪兒子玩,只好把手機給了兒子讓他自個玩一會。

拿到手機的小男孩高興壞了,忍不住立馬打開短視頻刷一刷。

刷了十幾分鍾左右,小男孩突然不想刷視頻了,想打開遊戲玩一玩。

碰巧的是,剛好某購物APP就在遊戲傍邊,男孩不小心點開了某購物APP。

這一點開,便發生了一幕令人震驚的舉動。

小男孩學著媽媽打開購物車,看到購物車裏有什麽東西就隨便下單了。

他清空完爸爸的購物車後,又去搜索喜歡的玩具、什麽室內遊樂園、什麽投幣搖搖車等等,也都隨便下單了。

整個過程,他壓根不知道這些數額意義著什麽,他只知道他一下單就能購買成功,甚至他還覺得好玩。

這一波操作下來,花了爸爸將近7萬塊錢。

由于爸爸沒有開通信息提醒,小男孩每消費一筆錢出去,都不會收到任何一條信息,所以沒能及時發現。

幾天後,爸爸不斷收到快遞的取件信息,還以爲是妻子買了什麽物品。

結果,一看包裹上的詳細信息,才發現都是一大堆他放在購物車裏的東西,還有一些玩具。

這一刻,爸爸才漸漸發覺到不對勁,細問孩子才得知真相。

爸爸去查了購物車,發現購物車全部都被清空,又查看了銀行卡的余額,發現也少了7萬多塊,瞬間忍不住崩潰了。

後面,他及時聯系了商家,統把這些包裹全部退回,只留下兩件作爲妻子的七夕禮物。

不得不說,這個熊孩子這般大手大腳的揮霍真讓我們爲他的金錢觀和消費觀捏一把汗。

小小年紀,只知道錢是好東西,可以換來物質上的富有,生活上的享受,卻不曾去思考這個錢是怎麽來的。

教育家默克爾說:

“金錢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是兒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錢是家庭的重心一樣。”

在家庭教育中,金錢教育是一個會貫穿孩子一生的問題。大到追求志向,小到生活習慣,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父母對孩子的金錢觀教育,是決定了孩子一生的好壞。

父母只給孩子錢是沒有意義的,如果沒給孩子妥善處理消費的能力,再滿的口袋早晚有一天也會空掉。

有句話叫:父母什麽樣,孩子就什麽樣。

父母沒有教給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又怎麽能要求孩子懂得這些呢?

父母只想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條件的同時,不要讓孩子認爲錢只是一張紙,要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

其實,窮養孩子也好,富養孩子也罷,養育孩子應該是窮富兼得。

既不能過度地窮養孩子,也不能一味地讓孩子從小就盡享榮華富貴,最終淪落爲纨绔子弟。

勞動是謀生的唯一手段,讓每一個孩子從小學會用勞動賺錢,這遠比口頭教育要好得多。

很早之前,曾看過這樣的一則新聞。

山東青島的一個小女孩,從小家裏就比較富裕,不愁吃不愁穿,但她沒有存在對金錢鋪張浪費的習慣。

暑假期間,她自己提出了要去父親開的飯館裏“打工”,幫忙洗個碗、端端菜、擦一擦桌子。

剛開始,父親不願意讓孩子去飯館裏幫忙,想著孩子也沒真正吃過什麽苦,這些活做起來也不輕松,不如好好呆家裏。

但後來仔細想了想,覺得這是培養孩子自己掙錢的能力,讓孩子體會到勞動的價值的好機會。

于是小女孩在飯館裏連續工作了9天,成功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80塊。

當父親本以爲她會拿著這180塊去買自己最喜歡的東西的時候,她又做了一件令父親特別意外的行爲。

第二天,父母下班回家後,她高高興興地跑到父母面前說,今天晚上想請他們吃飯,用自己的錢。

那一頓飯,花了小女孩173塊,只剩下7塊。

然後,父親詢問她:“180塊只剩下7塊了,心疼不?”

小女孩立馬脫口而出:

“不心疼啊,你們工作這麽辛苦,賺來的錢就是給你們花”

你看,一旦孩子品嘗過靠自己掙錢的滋味,才會理解父母工作的不易,也更加懂得珍惜,更加堅定依靠自己的決心。

看過這樣的一段話: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小時候,父母爲孩子遮風擋雨,可是父母終究會老去,即使能幫一時,但幫不了一世。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懂得讓曾經身處溫室的“幼苗”,走上社會去親自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記得法國教育家盧梭所說:

“你知道用什麽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爲不幸之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一味順從,不讓孩子知道金錢是怎麽來的,最終只會養出花錢大手大腳的成年巨嬰。

我們給孩子的愛,應該是一堵透風的牆,既能遮風擋雨,也能透過風、透出光。

和孩子談錢,實際上是教會他們學會舍取和懂得節制。

孩子生下來時是一張白紙,而最終這張紙是否能被描繪成一幅精美的圖畫,那就是完全取決于他們的父母。

所以,給孩子再多錢,都不如給予其正確的教育。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