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撤檔,一場死馬當活馬醫的行爲藝術

塵飛揚說經典 2024-05-06 13:32:58

《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撤檔了。

撤檔是死馬當活馬醫,能不能醫活不好說,但不醫,肯定死。

我們先來看看《火鍋》公映後的票房和排片表現,就會發現《火鍋》在五一檔第二天就被市場抛棄了(來自燈塔數據)。

5月1日:1821萬,8.0%;

5月2日:945萬,5.5%;

5月3日:595萬,4.3%;

5月4日:411萬,3.7%;

5月5日:242萬,3.2%;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映之前,《火鍋》就已經通過電影拿下1314萬的票房了。估計出品方沒想到,《火鍋》出道即巅峰。

不能說《火鍋》營銷方不作爲。根據燈塔數據顯示,《火鍋》有23個營銷事件,而《哈爾的移動城堡》15個,《維和防暴隊》16個,《間諜過家家》19個,《九龍城寨》20個,《穿過月亮的旅行》23個,《末路狂花錢》26個。

打鐵需要自身硬,營銷能錦上添花,難以雪中送炭。

我在五一檔一共刷了六部電影,有朋友問我的觀影體驗,我向她推薦她已經看過的《哈爾的移動城堡》。

《火鍋》的撤檔聲明提到“環境因素”導致表現不及預期,這話說的,好像環境有眼無珠。

咱就看看《火鍋》五天的上座率分別是10.9%,9.3,8.0%,6.5%,4.9%,影院繼續給它排片才有大病。

就在昨天,《火鍋》的上座率竟然打不過已經上映四十五天的《功夫熊貓4》,而《功夫熊貓4》的口碑本就很一般。

再來個橫向對比,《九龍城寨》在5月1日的票房榜上是第四名,現在已經反超《維和防暴隊》,成爲亞軍。它能低開高走 ,一路逆襲,憑借的是口碑和不俗的上座率。

商業院線不是搞慈善,能讓影院賺到錢的電影,就是院線喜歡的電影。

《火鍋》要口碑沒口碑,要上座率沒上座率,影院也要吃飯,憑什麽給你排片?

《火鍋》的撤檔官宣文案將鍋甩到“環境”頭上,原因是環境不會還嘴。他們不敢批評導演丁晟“二十天寫的劇本”好爛,不敢說某明星已經是影片的負資産,爛片的形象代言人。

同樣是票房表現不如預期選擇撤檔,《火鍋》和《我們一起搖太陽》不一樣。

《搖太陽》票房失利和影片質量口碑無關,而是它的題材內容和普天同慶的春節檔氣質不搭。

值得一提的是,《搖太陽》則是24年春節檔新片中唯一一部提前看片的電影,因爲反響不錯,片方對影片很有信心,這才決定殺入春節檔,希望以小搏大。

然而,今年春節檔有很多高口碑選手,《搖太陽》沒能實現低開高走的逆襲路。《搖太陽》的撤檔聲明也提到了新的上映日期。

這個決定無疑是正確的。

我們也看到了,《搖太陽》的票房目前已經漲到2.74億了。

檔期選擇失誤,用新檔期解決,這是《搖太陽》的思路。

《火鍋》的思路是什麽呢?打不過,趕緊跑,至于何時再戰,不清楚,不知道,不敢說。

在電影圈,像《火鍋》這種打不過就跑的電影有太多了,比如《中國乒乓》,比如《紅毯先生》,比如《黃貔:天降財神貓》,比如《八戒之天蓬下界》——這個名單還有很長,我就不列舉了。

我不知道這些撤檔的影片何時能重返大銀幕,但我知道,對爛片來說,檔期從來不是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