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志願軍兵團司令員,回國後降爲軍長,55年仍授上將軍銜

小響說史 2024-05-01 12:43:38

1936年深秋,日軍調集僞蒙軍一萬七千余人,悄無聲息地集結在張北、百靈廟一帶,意圖對綏遠發起突然襲擊。面對這一嚴峻局勢,時任綏遠省主席的傅作義迅速召集衆將商議對策。經過深思熟慮,他們決定首先清除紅格爾圖地區的日僞軍,進而拔除百靈廟這個日軍在當地的戰略據點。爲了確保戰役的順利進行,傅作義任命了一位得力幹將擔任紅格爾圖戰役的副總指揮和前線總指揮。

然而,就在我軍准備充分之際,日僞軍卻率先發起了攻擊。11月13日深夜,日軍的前線部隊悄然襲擊了我軍218旅的前哨陣地,戰火瞬間點燃。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日僞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對218旅發動了多次猛烈的進攻,但都被我軍英勇地擊退。

17日下午,前線總指揮敏銳地察覺到日僞軍的攻勢有所減退,他意識到這是敵人即將發起總攻的征兆。于是,他果斷地將計就計,在當晚深夜時分,組織起一支精銳部隊,率先向日僞軍的陣地發起了猛烈的攻擊。正在睡夢中的日僞軍被突如其來的襲擊打得措手不及,黑夜中混亂不堪,他們甚至來不及拿起武器,就在黑暗中四散奔逃。我軍乘勝追擊,迅速摧毀了日僞軍好不容易組織起來的火力點。

在戰鬥中,日酋田中隆吉和漢奸頭子王英見大勢已去,便帶著幾個親信倉皇逃竄。日僞軍的指揮系統因此陷入癱瘓狀態,整個戰線迅速崩潰。這場戰鬥被稱爲紅格爾圖大捷,它不僅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也爲我軍在接下來的百靈廟戰役中取得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百靈廟戰役中,我軍憑借紅格爾圖大捷的余威,再次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兩次大捷之後,日軍向綏遠擴張勢力的陰謀被徹底粉碎。在這場抗擊外敵的戰鬥中,一位英勇的抗日名將逐漸走進了全國人民的視野,他就是董其武。

董其武出生于1899年的山西河津縣,生活在一個政局混亂、戰亂頻繁的年代。他自幼家境貧寒,但憑借著自己的勤奮和才華,在家族和親友的支持下逐漸走上了從軍之路。17歲那年,他進入縣城高小讀書,兩年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閻錫山創辦的斌業中學。在學校的兩年裏,他刻苦學習軍事知識,鍛煉體魄,逐漸成長爲一名合格的軍事人才。

然而,就在他即將畢業、大展宏圖之際,卻因爲一次打抱不平而得罪了督軍府的人。盡管他年輕氣盛、認爲自己沒有過錯,但最終還是因爲得罪了權貴而被學校開除。

董必武雖然未完成正規學業,但憑借自身卓越的才能和不懈努力,在軍閥割據的亂世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最初投身于劉鎮華的麾下,在鎮嵩軍中也受到了重用,卻因不滿軍隊的腐敗與殘暴,最後選擇退出,轉而加入國民革命軍的行列,參與了北伐戰爭並屢建奇功,戰爭結束後晉升爲上校團長。

但蔣介石政權內部的派系傾軋,受到不平等待遇的董必武,于1928年與其他校級軍官一道,投向了天津警備司令傅作義的麾下。沒想到初到傅部,他們只被任命爲上尉參謀,這份安排並未獲得同行們的滿意,只有董其武選擇了留下,這一步成爲了他命運的重要轉折點。

當時國內政局錯綜複雜,閻錫山、蔣介石與馮玉祥之間的矛盾頻發,甚至升級爲規模宏大的中原大戰。在這段動亂時期,董其武以其出衆的軍事才能和處事智慧,在傅作義的眼中逐漸脫穎而出,贏得了信任,成爲了傅作義身邊不可或缺的智勇雙全的將領。

隨著傅作義升遷至綏遠省政府主席及35軍軍長,董其武也隨之晉升,被委以重任,成爲35軍73師436團的團長。正當國家危難之際,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大地迅速陷入日寇之手。董其武心憂國難,迫切希望能爲抗日救亡貢獻自己的力量,盡管初次請戰未能如願,但曆史的洪流已將他置于抗日前線——張家口,那裏成爲了抵禦日軍侵略的前線要塞。

1933年5月,董其武的436團終于與進犯的日軍正面交鋒,他們的英勇抵抗迫使日軍調整戰術,試圖繞行。關鍵時刻,董其武展現出了靈活的戰術指揮能力,正待調整部署以應對新的威脅,卻接到了令人扼腕的停戰命令,國民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停戰協議,此舉無疑讓前線戰士們的熱血與犧牲蒙上了陰影。然而,董其武的抗日決心並未因此減弱。三年之後,他再度于紅格爾圖和百靈廟戰役中大顯身手,重創日僞軍,有力地挫敗了日本侵占綏遠的圖謀。這一系列輝煌的勝利,不僅鞏固了他在抗日戰爭史上的英雄地位,也讓傅作義與他本人的名字,成爲了全國上下敬仰的抗日英雄的代名詞。

抗戰爆發後,他轉戰平綏一線,與八路軍緊密合作,參與了多次重大戰役,如平型關戰役、忻口會戰,以及後續的綏遠戰役、綏西戰役、包頭戰役和五原戰役等。他憑借出色的軍事才能和堅定的抗日信念,爲保衛祖國領土、抵抗外敵侵略做出了巨大貢獻。

1949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董其武將軍也迎來了他軍事生涯的新篇章。在傅作義將軍的領導下,他積極參與了北平和平起義的准備工作,並最終成功發動了綏遠和平起義,爲新中國的建立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隨後,他率領改編後的第23兵團赴朝作戰,負責修建泰川、院裏、南市三個飛機場,並承擔了後方警戒任務。在敵人的轟炸下,他和官兵們冒著生命危險,圓滿完成了任務,展現了極高的戰鬥意志和奉獻精神。戰後,整個二十三兵團有6000多人榮獲各種獎項,董其武將軍也被授予自由獨立二級勳章,這是對他和全體官兵的最高贊譽。

回國後,董其武將軍繼續擔任軍長職務,雖然被定爲正兵團級,但他認爲自己資曆尚淺,不配擁有如此高的職位。在主席的親自解釋和勸導下,他才安心接受了這一任命。1955年,董其武將軍被授予上將軍銜,這是對他十二年抗日生涯和卓越貢獻的充分肯定。盡管他曾通過楊成武將軍向主席表達過自己希望授中將的心願,但主席堅持認爲他完全有資格獲得上將銜。

在政治追求上,董其武將軍始終保持著堅定的信念。他分別于1956年和1980年兩次申請加入中國共産黨,但由于特殊原因未能如願。然而,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直到1982年,他第三次申請入黨時,終于得到了中央的批准。得知這一消息後,他激動得熱淚盈眶,高興地說:“我終于有了光榮的歸屬。”這句話凝聚了他多年的期待和努力,也體現了他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和熱愛。

1989年3月3日,董其武將軍在北京逝世。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和感人故事,他的事迹和精神將永遠銘刻在曆史的長河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爲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鬥。

7 阅读: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