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很糟心!拜登說富士康設廠是騙局,夏普變成“燙手山芋”?

一波說 2024-05-16 09:26:53

本欲參加2024年大選的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自從破局後,選後就很少發聲,但可能是“流年不利”吧,近來令郭台銘糟心的事還不少。

日本媒體近日報道,鴻海集團2016年入主的日本百年企業夏普,因近年LCD面板業務低迷,夏普旗下的堺工廠將于今年9月停止運作,不少人擔憂,有著112年曆史的夏普,會不會是郭台銘手上“燙手山芋”?屋漏偏逢連夜雨,美國總統拜登本月8日爲富士康設廠所在的搖擺州——威斯康辛州說:“事實證明,富士康只是一個騙局。”

拜登說富士康是騙局,夏普會變成郭台銘的“燙手山芋”?

郭台銘(右)與柯文哲

自從退出2024大選,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似乎“神隱”了,已經很少在公衆場合露面,也很少就島內政事發聲;然而,郭董“樹欲靜而風不止”,近來有一堆糟心的事湧上心頭,主要是鴻海集團“出海”不利。

2024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上,郭台銘上榜身家爲75億美元,在中國台灣地區名列第三大富豪,排在首位的是身家110億美元的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裏,排名第二的是身家86億美元的華利集團董事長、“鞋王”張聰淵。而在2023福布斯中國台灣富豪榜上,郭台銘上榜身家爲74億美元,排名第六。

富豪榜上的數據,有時僅是一種財富“遊戲”而已,並無法透視一個富豪的實際財富狀況;不過,從曾爲“台灣首富”的郭台銘在福布斯富豪榜上近幾年表現來看,其財富變動不是很大,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自郭台銘交棒退入幕後,以劉揚偉爲首的鴻海集團管理層在經營上是比較穩健的,這是值得肯定的一面。

鴻海集團郭台銘(右)與柯文哲、賴佩霞

據《日經亞洲》報道,日本夏普旗下的堺工廠(SDP),創立于2009年,主要生産電視LCD面板,早期投資金額約4.3億日元。

此前,由于業績惡化,夏普于2012年至2016年陷入財務危機,郭台銘的鴻海集團于2016年耗資5890億日元,取得夏普66%股權後,正式入主百年企業,也曾是日本制造輝煌年代代表之一的夏普。不過,因近年來LCD面板業務走下坡路,截至2023年3月的會計年度,夏普已爲LCD面板計提了高達1884億日元的資産減損。

苦苦煎熬,還不如及時“止血”,據《日經亞洲》報道,堺工廠將在今年9月底停止運作,此爲夏普消減成本的舉措之一。報道指出,夏普希望縮減業績持續低迷不振的液晶面板業,來改善獲利,還可能將其位于日本三重縣和其他地方的生産智能手機中小面板的工廠工程師,調往索尼(Sony)的半導體企業。報道還提到,堺工廠目前有足夠的庫存,可以滿足電視制造商的供貨需求。

今年是夏普(SHARP)成立第112周年,據了解,鴻海集團轉投資綜合持股夏普約34%,每個季度要依照持股比例列入公司損益。據鴻海此前財報,夏普截至2023年上半年合並營收爲新台幣2546.38億元,同比減少6.49%,受去年首季計提大額資産損失的拖累,其稅後虧損爲新台幣562.54億元,但較2022年同期獲利新台幣72.24億元,由盈轉虧。

拜登

夏普會不會變爲郭台銘手中的“燙手山芋”,姑且放在一邊;在大洋彼岸,美國總統拜登于5月8日在“搖擺州”威斯康辛州宣布,蓋茨的微軟將在當地投資33億美元,建設AI資料中心,創造數千個就業機會。

而微軟投資的地方,就是前總統特朗普任內,鴻海集團揚言將斥資100億美元設廠的地方。當時,郭台銘宣布,將投資一個大型面板廠,並于2018年與特朗普一同參加動工儀式,特朗普當時說,此爲“世界第八奇迹”,並稱贊郭台銘是“這個時代偉大的商人之一”。

但到了2021年,據外媒報道,富士康將在此地投資6.72億美元,創造1454個就業機會,而非此前的300億美元、1萬3千個就業機會,投資規模一再縮水。

這是拜登第四次造訪威斯康辛州,他特別強調:他的政府會遵守承諾,“我的前任(指特朗普)曾作出承諾,但他落空的承諾比兌現的還多。在我的任期內,我做出的承諾就會兌現。”拜登還說:“事實證明,富士康(Foxconn)就是一個騙局(con)。”

順帶提及,鴻海集團對此回應,威斯康辛州仍是鴻海集團伺服器的重要制造基地,從2020年以來,威斯康辛州工廠的就業人數至少增加42%;鴻海集團除了支持該州的科技創新,也協助當地廠商建造全球一流的基礎建設,更是威斯康辛州拉辛郡(Racine)最大的納稅人,投資規模達到10億美元。

郭台銘“出海”爲什麽風浪多?

2018年6月,郭台銘與特朗普、威斯康辛州州長爲鴻海威州廠動土

拜登指責富士康設廠是一個騙局,事實上也讓郭台銘倍感委屈,當然了,特朗普昔日說的“世界第八奇迹”也沒有呈現,才會讓拜登說是“騙局”;當然了,這也是美國大選的政治“口水”而已。

富士康之所以未能推動並落實威斯康辛州的百億美元投資計劃,也是受多方面因素困擾。首先,“城頭變幻大王旗”,特朗普未能贏得大選,令郭台銘投資美國工廠的政治環境變了,他站錯隊了,自然就“諸事不順”。

此外,路透等外媒也分析,當地勞工成本及勞動力市場狀況,也是令富士康投資“踟蹰不前”原因之一,郭台銘碰到此難題,張忠謀的台積電赴美設廠,也同樣遭遇此困境。

此外,郭台銘與鴻海集團的投資戰略也是有問題的,今天其主導的日本夏普因LCD液晶面板低迷而陷入困境,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時過境遷,如果郭台銘當時大舉在威斯康辛州投資液晶面板,可能會面對更多的困難和挑戰。

曾擔任郭台銘董事長助理的胡國輝曾表示,鴻海重新考慮在威州的投資計劃,可能縮減規模,甚至擱置,原因是當地的勞力薪資太貴,且在美國生産液晶電視面板的成本過高。值得一提的是,鴻海集團此前就回應稱,威斯康辛州的投資是集團“首要之務”,但相較于計劃公布時,目前全球市場環境已改變,因此公司正重新評估計劃內容,有意打造高科技解決方案,以提高附加價值。

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

拜登說富士康設廠是騙局,夏普會不會變成“燙手山芋”,也是個未知數;郭台銘的鴻海集團,是全球電子代工王國,“出海”到國際市場搏擊,也是必然要走的路,但爲什麽總是“風高浪急”?

郭台銘曾說,他是一名商人,很多人說商人無祖國,沒有錯。“我覺得市場就是我的祖國。”

這幾年來,郭台銘除了“美國夢”不好做,“印度夢”也同樣不好做。2022年,鴻海集團曾宣布與印度金屬石油集團韋丹塔(Vedanta)簽署協議,計劃合作投資195億美元,在印度總理莫迪的家鄉古加拉邦建造半導體和顯示器生産工廠,然而,到了2023年7月,鴻海集團再次宣布,終止印度半導體合作計劃。此次合作破局,有多方面原因,除了莫迪政府的數十億美元獎勵補助遲遲無法落地,也在于半導體技術授權人“意法半導體”中途有變故,另外,鴻海集團在印度的合資方、印度礦業富豪阿尼爾·阿加瓦爾的合資方Vedanta,由于債務纏身,投資可能無法到位。

客觀而言,郭台銘“出海”風浪多,除了地緣政治、投資所在地投資及勞工環境等多重因素影響外,也與鴻海集團戰略布局的轉型與變動不無關系。比如,赴美設廠最初是面向液晶面板,但時過境遷,此行業在今天已不是什麽好生意了,起碼市場競爭是非常殘酷的,如果花巨資投入,很不劃算。後來,鴻海也有意轉爲半導體芯片、咖啡機等投資,但要成功,也非一日之功。

值得一提的是,作爲郭台銘接班人的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最大的興趣的“造車”,特別是新能源電動車方面。在今年4月,劉揚偉在坦承全球電動車競爭轉趨激烈,也堅定地表示,鴻海還是朝2025年達到全球電動車市占率5%的目標推動,電動車産業競爭加劇對我們新的商業模式是比較有益。

今年2月,是鴻海集團成立50周年,董事長劉揚偉表示:未來50年鴻海要發展的方向,首先要從制造的鴻海,變爲平台科技的鴻海,希望透過平台經濟創造更多價值,同時持續深化智慧制造、智慧電動車、以及智慧城市三大平台布局。據了解,鴻海集團目前已在泰國投資電動車工廠,廠房總裝大致完成,之後會看市場情況接單。

版權聲明:《一波說》所發布文章及圖片之版權屬作者本人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作者及/或相關權利人單獨授權,任何網站、平面媒體不得予以轉載。

0 阅读:0

一波說

簡介:爲有産家庭(家族)提供後代教育和後世傳承的專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