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營收、銷量齊降,被誰搶走了市場?

一只車轱辘 2024-05-23 05:56:00

難以想象,曾經炙手可熱的保時捷,如今風光難再。

近日,保時捷公布今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其無論是銷量還是營收,都呈現大幅下滑趨勢,創下了自2022年9月上市以來的最差業績。中國市場常年爲保時捷最大的單一市場,但今年一季度,銷量降至16340輛,同比降幅近25%。

不僅保時捷,最近在華市場遇冷的超豪華品牌還有賓利、蘭博基尼等。以往在中國市場呼風喚雨的保時捷等豪華品牌,爲什麽突然不“香”了?在這種現象的背後,既有超豪華市場份額整體縮水帶來的影響,也與國內豪華車市場內部格局正在發生變化有關。

過去幾年,新能源車快速崛起,蠶食傳統豪華車的市場份額。以仰望爲代表的高端新能源品牌與保時捷形成此消彼長之勢,前者銷量同比大幅增長,但保時捷的銷量卻出現了下滑。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新能源時代,制霸市場的規則正在改變。

保時捷營收、利潤、銷量齊降

曾幾何時,保時捷是無數國人的“夢中情車”。自2001年進入中國大陸,至今已有22年,前面十幾年保時捷可以說是順風順水,銷量連年增長,並在2021年創下曆史銷量巅峰。

然而,從2022年開始,保時捷銷量開始下滑,全年售出9.3萬輛,同比下滑2.5%,爲進入中國市場後首次銷量同比下滑。2023年保時捷在華繼續走跌,全年僅售出7.9萬輛,同比下滑15%,這還沒完,2024年前3個月,保時捷在華銷量爲16340輛,同比降幅近25%,如果照此節奏繼續下去,保時捷今年銷量又將迎來新低。

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全球業績。保時捷第一季度營收達到90億歐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0.8%。其中,車輛銷售額爲81億歐元,同比下降12.7%。值得注意的是,保時捷的汽車業務毛利爲23.4%,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0.3%。銷量利潤率(RoS)也降至14.2%,同比減少了4個百分點。

而這樣的銷量成績對保時捷而言,顯然有些難以接受。畢竟保時捷在前幾年的表現可謂是如日中天,不論是從銷量還是從業績上來說,保時捷多年都保持正增長,終端甚至頻繁出現需要選裝才能提車的傳聞。“強勢但很多人依舊趨之若鹜”,就是當時保時捷的現狀。

而保時捷有今天的頹勢,包括銷量暴跌、營收下滑、存在感降低等,從本質上來說,肯定是因爲保時捷品牌在産品的定位和對市場變化的觀察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其實抛開品牌自身原因之外,開篇也提到,保時捷銷量的下滑並非個例,只不過是掀開了轉型中的傳統豪華品牌市場現狀的一角。

以長攻短,自主品牌沖擊高端

風雲變幻的市場上,有人失意,也有人得意。

在過去,百萬級豪車市場基本上被國外車企和傳統燃油車牢牢占據。但依托自主品牌在“新四化”方面展現的技術優勢,以及龐大的用戶基盤,自主品牌吹響了“進軍百萬市場”的沖鋒號。眼下,以仰望爲代表的電動車品牌,正在以“新技術+可持續”等亮點,開始全面搶占對價格不敏感的豪華車市場。

作爲“國産新能源車價格天花板”,仰望汽車憑借著仰望U8與仰望U9兩款旗艦級車型,奠定了國內豪華市場“一哥”地位,開始與海外豪華品牌角力。近日,仰望發布了最新交付成績單:首款百萬級越野車型U8上市132天,完成5000輛交付。這個成績在百萬級市場裏,已經稱得上是相當不錯的。

不僅是仰望,蔚來、猛士、昊鉑等品牌在誕生之初,也將目標車主鎖定在豪車的受衆群體。它們也陸續推出了Hyper SSR、猛士917、蔚來ET9等高端車型,這些自主高端車型均對傳統豪華車造成很大的沖擊。

自主高端車型能搶占傳統豪車市場份額的原因也很簡單。在這個完全被顛覆的全新領域,年輕消費者已經不再崇拜傳統豪華車的奢華內飾,以及傳統燃油發動機的高性能,他們更看重“更新的技術、更智能的駕駛體驗”。

當然,保時捷也沒有坐以待斃,其也在加快中國市場電動化産品的投放,純電的Macan EV計劃今年在海外交付,718和Cayenne等車型也將會在未來推出純電版本。但這些車型到來之前,保時捷已是四面楚歌。所以在全面轉型之前的這段時間裏,保時捷如何調整腳步重回豪華品牌的領先地位,仍需要其付出努力。

中國市場的消費結構和趨勢日新月異,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曾經受歡迎的豪華品牌一旦轉型跟不上市場的步伐,就會逐漸失去競爭力。而昔日在內燃機時代獨霸一方的豪華車企,也需要從頭開始,接受新的挑戰。隨著仰望、蔚來等品牌持續發力,傳統豪華品牌面臨的沖擊將更加明顯。

0 阅读:0

一只車轱辘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