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曾說:沒有車貸房貸,你本可以輕松工作,否則就只能被迫奮鬥

社會趣聞號 2024-03-25 22:26:54

王朔說:“當你沒有車貸房貸的時候,你完全可以找一個輕松的工作;可一旦你背上了車貸、房貸這樣的負擔,你那充滿鬥志的人生便真正開始了。”當我讀到王朔的話,心中湧起了複雜的情感。這段話仿佛是針對于像我這樣背負著房貸重擔的人們所量身打造的。

曾經,我以爲還清房貸只是時間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就能逐漸釋放自己肩上的壓力,然而現實卻遠比我想象的要殘酷。那是一個深秋的季節,我和妻子站在新家的門口,手捧鑰匙,心情複雜而激動。那一刻,我們以爲自己已經步入了新生活的殿堂,卻不知這個代價有多沉重。五十萬的貸款,約定的三十年償還期限,每個月需要支付兩千八百二十七元。這個數字在當時看來似乎可以承受,但在時間的流逝和生活的重壓下,這份負擔日益沉重。五年,一千八百二十五個日夜轉瞬即逝,我以爲自己已經減輕了很大一部分負擔。但當我滿懷希望地去銀行提前償還部分貸款時,卻被告知我還欠銀行四十八萬元。這個數字讓我驚愕無比,五年的努力竟然只讓本金減少了三萬元,而支付的利息竟高達十三萬元。這個殘酷的現實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房貸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巨大壓力。房貸的計算方式聽起來似乎很複雜,各種名詞如等額本息、等額本金讓人摸不著頭腦。但實際上,它們之間的區別並沒有太大的實質意義,無非是朝三暮四或者朝四暮三的問題而已。我們很多人都可能經曆過類似的階段:辛勤工作攢錢購車,接著又辛苦工作攢錢買房。表面上看,我們已經跻身于成功人士的行列,然而實際上,這些年輕人被房貸車貸緊緊束縛,一生的小心翼翼都是爲了還貸。考研導師張雪峰老師,這位在許多人眼中幾乎已是社會精英典範的人,同樣也對房貸表現出了無奈。他在社交平台上表示驚訝:“還了六年房貸,每年十萬,共還本金三萬,利息五十七萬......這合理嗎?”他的感慨反映了房貸對許多人的影響——它不僅僅剝奪了我們的財富,還剝奪了我們的幸福。一套房子,足以耗盡我們甚至我們父輩兩代人的財富,從過去到未來的一切積蓄都可能爲此付諸東流。房貸就像壓垮我們的最後一棵稻草,讓我們每天都在忙碌中度過,無暇顧及其他事情。在這種壓力之下,我們不敢生病,不敢松懈,更不敢輕易辭去工作。我們過上了小心翼翼的生活,一切都是爲了還債,這種生活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幸福嗎?我們希望看到下一代可以不必背負房貸的負擔,去追求他們的科學夢想或藝術夢想,爲國家的發展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還房貸聽起來平凡無奇,但它卻像一座無形的大山壓在我們的身上。生活總是要繼續的,也許,我們需要重新審視自己對于生活的價值觀念。

0 阅读:30

社會趣聞號

簡介:每日更新娛樂趣聞,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