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虧損70億,英特爾代工芯片不容易

鎂客網 2024-04-07 10:56:20

芯片巨頭也有判斷失誤的時候。

3年前,新上任的英特爾CEO基辛格推出了雄心勃勃的IDM 2.0代工戰略,他們的目標是在2030年成爲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

當時,台積電手握著全球晶圓代工近一半的業務,三星市占率大約10%,留給其它晶圓代工廠的份額所剩無幾。

作爲一家老牌IDM企業(企業自行設計芯片、生産、封裝和測試),英特爾擁有芯片設計公司不具備的制造能力。

因此在面臨芯片行業競爭升級的局面時,基辛格選擇大力投資建設晶圓廠,並推出了一個激進的目標。

三年來,英特爾不斷強調著代工戰略的重要性,並不斷完善該計劃的實現路徑。

而在外部,美國政府推出的芯片補貼計劃,也在爲英特爾的代工戰略添磚加瓦。

但在全球十大晶圓代工廠榜單裏,英特爾很難能擠進前十,並且該部門的虧損數額也越來越大。

當地時間4月2日,英特爾披露其代工業務運營虧損繼續加深。

英特爾表示,該部門2023年的運營虧損爲70億美元,比前一年的52億美元運營虧損更大。

距離最終目標還有六年,爲什麽英特爾代工業務連起步都這麽困難?

重啓代工計劃3年,英特爾做了什麽?

與股價沖天的英偉達相比,曾經的芯片巨頭英特爾仿佛已經頂到了天花板。即使與AMD相比,英特爾依然處于下風。

如果從營業收入這個角度出發,英特爾在過去4年裏依次爲778.67億元、790.24億元、630.54億元以及542.28億元。

若再加上營業成本的話,英特爾的營收毛利以及淨利潤可謂逐年倒退。

從英特爾公布的年報來看,當前最大的收入來自于客戶計算業務和數據中心AI業務,收入占比達到80%,而基辛格大力推進的晶圓代工服務依然屬于“邊緣業務”。

其實這裏出現了一個問題,即基辛格推動IDM2.0的最初目的,希望將芯片生産獨立運營出來,在全球芯片産能緊張的前提下,爲業界來增加營收,同時減弱整個産業鏈對于亞洲代工的依賴。

但經過三年時間發展,IDM2.0不僅沒有帶來該有的收益,甚至虧損數額越來越大。

其實當我們將基辛格三年前的演講與現在的計劃對比後就可以發現,英特爾代工業務的重心已經越來越偏向追求先進制程,而不是追求收入。

那麽英特爾目前的實力究竟能不能撐得起先進制程的需求呢?目前還要打個問號。

一直以來,業內都批評英特爾是一家躺平的“牙膏廠”。在近幾年AMD、蘋果等廠商的圍攻之下,英特爾處理器雖然性能依然出色,但再也不能安心“擠牙膏”。

正是如此,IDM2.0的推出希望從內部將先進工藝節點推向7nm、5nm乃至3nm,同時將14nm和10nm廠房逐步轉變爲晶圓代工業務。

但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英特爾在推進新工藝的同時,卻忽視了EUV光刻機的重要性。之前有消息稱,英特爾取消或者推遲了ASML EUV光刻機的訂單,而台積電和三星幾乎搶下了所有ASML的産能。

就在昨晚的演講中,基辛格也承認了制造業務因錯誤決定而受到拖累,包括一年前反對使用ASML的EUV光刻機,主要原因在于這些機器的成本超高,成本效益低于英特爾已有的芯片制造工具。

而代價是,英特爾不得不將約三成的晶圓生産外包給包括台積電在內的其他代工廠,自己非但沒賺到錢,還將到手的客戶送給了競爭對手。

除了對于EUV出現誤判造成了巨額虧損以外。英特爾在短期目標上也找錯了對手。

前面說到,英特爾代工的目標,是在2030年成爲僅次于台積電的全球第二大代工廠,因此直接的競爭對手就是另一家IDM同行三星。

然而芯片代工是一個高度集中的寡頭市場,台積電與三星兩家企業占據過七成的市場份額,剩下的老牌代工廠瓜分其他份額。

爲了加強晶圓代工業務,英特爾嘗試收購以色列晶圓代工高塔半導體以及全球四大晶圓代工廠格芯(該交易遭到雙方否認),但最終因爲未獲中國同意而以失敗告終。

這次合作的終止也再次體現芯片代工行業競爭殘酷,英特爾想要改變晶圓代工市場的格局,最終還是要落在先進制程的突破上。

從最新的進展來看,英特爾已經成功拿下ASML新一代的高數值孔徑(High-NA)EUV光刻機EXE:5000系列,而台積電和三星更傾向于采用低成本的成熟技術。

同時,英特爾還展示了14A(1.4nm)工藝,試圖從工藝上反超台積電。

如果說過去三年裏英特爾用大額虧損作爲走了不少彎路,那麽全力沖刺先進制程之後,英特爾能否打動客戶呢?

再迎“百億補貼”,英特爾不能再躺平

雖然英特爾虧損得多,但好消息是美國政府的補貼同樣很多。

靠著一個390億美元的《芯片法案》補貼,位于美國本土的英特爾成了最大贏家。

據悉,英特爾最初可以獲得一筆爲期3年的35億美元撥款,而美國政府最終可以爲其送出近200億美元的“大禮包”,包括85億美元資助和110億美元貸款擔保。

這筆資金將用于支持英特爾在美國四個州的芯片工廠建設,而該公司計劃在五年內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

事實上,美國政府的補貼對于其他半導體企業的補貼,同樣是爲英特爾的代工事業打牢基礎——這些供應商形成産業聚集地之後,可以大幅降低英特爾的生産成本。

不過就目前的進度來看,台積電依然掌握著1nm-2nm制程節點的主動權,並且可以靠著高額的投入保證其良品率。

相比之下,初來乍到的英特爾還不能完全放下核心業務,如此燒錢的制程産線,英特爾恐怕還要繼續虧損。

本文作者:jh,觀點僅代表個人,題圖源:網絡

0 阅读:21

鎂客網

簡介:硬科技第一産業媒體,提供最有價值的行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