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新三傑”突圍記|見識INSIGHT

新汽車 2024-05-20 14:31:23

作者 | 葛幫甯

編輯 | 李國政

出品 | 幫甯工作室(gbngzs)

一個關乎未來的關鍵時刻。一場沒有硝煙的體制改革。一份棋至中盤的營銷答卷。

2024年4月25日,第十八屆北京國際車展開幕,東風公司集結21款自主新能源産品,以“一個東風”面貌亮相。

在展台發布會上,東風公司總經理周治平表示:“我們推動‘躍遷行動’,由集團總部直接運營‘東風’品牌自主乘用車,對東風風神、東風奕派、東風納米三大産品系列一體化管理,壓縮管理層級,實現商企集中、制造集中、營銷集中。”

展台上,風神、奕派、納米等東風“新三傑”帶來3款新車,分別是:東風納米01共創版,更個性,更動感;東風奕派eπ008,三排大六座,預售5小時訂單過萬;東風風神 L7,中國首個突破2000公裏超長續航的混動SUV。

東風乘用車新能源“躍遷行動”,啓動于2023年8月16日。彼時,站在行業大變革的十字路口,東風公司再度背水一戰。

至今,“躍遷行動”成果如何?東風乘用車營銷體系經曆了哪些大手術?“新三傑”呈現怎樣的新東風氣質?近日,幫甯工作室走進東風公司,分別采訪了“新三傑”品牌的營銷事業部總經理師建興、陳萌和余飛,尋訪“新三傑”的突圍之路。

改革

周治平在北京車展發布會上表示,東風風神、東風奕派、東風納米聚焦主流市場定位,加快塑造各自品牌差異化標簽。

按照定位,“新三傑”品牌中,東風風神定位于智慧悅享主流汽車品牌;東風納米定位于國民純電專業品牌;東風奕派定位于主流科技電動品牌。三者既有獨立形象,又有組合優勢,還有規模效應,可攻,可守,亦可防。

“改革之初,第一件事情就是對品牌重新定位。我們梳理留下來的品牌資産,看哪些是已經開始固化下來的,那就一定傳承它。”東風風神營銷事業部總經理師建興對幫甯工作室說,風神未來的品牌定位在于品質、科技、愉悅等3個詞。

東風納米營銷事業部總經理陳萌則表示:“我們這個品牌的目標用戶,定位于美好生活設計師,是專爲年輕人而打造的,或者說是爲美好生活而打造的。産品設計邏輯圍繞這批用戶來打造,從來沒有變過。”

“奕派要成爲面向主流價格帶、向主流用戶提供主流産品的品牌。這幾個‘主流’定義完後,它的品牌定位也出來了,就是主流科技電動品牌。”東風奕派營銷事業部總經理余飛告訴幫甯工作室。

2023年9月,師建興、陳萌、余飛分別上任。前兩人是東風體系培養出來的幹部,已爲東風效力20多年;余飛則是轉戰東風的職業經理人。3人都是80後,喜歡營銷,喜歡挑戰,積極擁抱社交媒體,開通了視頻號或者個人微博。

余飛說:“我喜歡汽車,就是學汽車出身的,又喜歡做營銷,現在幹的是我最喜歡的兩項的結合,就像之前很流行的一句話——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師建興說:“營銷永遠如履薄冰,永遠在學習,因爲市場在變化,競爭對手在變化,用戶需求在變化。我們要一直學習,一直洞察用戶需求,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陳萌則說:“每個男孩都喜歡汽車,這很有意思。做營銷可以把營銷理念傳導到公司的全價值鏈,現在全價值鏈都在支持營銷。”

出牌

自去年8·16改革開啓以來,不管是早上8點半的晨會,還是夜晚10點、11點的辦公室燈光,在東風乘用車銷售公司都是常態。

銷售公司靠什麽邏輯來管理?東風乘用車銷售公司營銷支持部總經理劉洋說,通過“三縱三橫”組織架構。

“三縱”是東風風神、東風奕派、東風納米等3個品牌營銷事業部,聚焦營銷前端;“三橫”指營銷支持部、東風卓聯、黨群相關部門等3個後端支持單元,在看不見的地方協同作戰。

“在3個品牌事業部,從市場端到銷售端到渠道端,又形成相對完整的業務閉環,提升他們的決策效率。在後台,我們就考慮‘三橫’來做整體的運營和業務支持。”劉洋說。

陳萌表示:“反倒是我們在後台做了減法,實際上對品牌的賦能是做加法。”

師建興認爲,目前這個方式,更加有利于加快向新能源轉型的步伐。

制造面對的是冷冰冰的機器,而營銷面對的是生動鮮活的個體,是風雲變幻的市場,如何讓團隊擁有共同的價值觀?于是,“敢戰能勝”企業文化在東風乘用車銷售公司應運而生。

“敢上戰場是態度,能勝是能力。光敢戰,沒有能力,打不贏。既要有敢戰的態度,也要有能勝的能力,我們才能在一場接一場的競爭中勝出。”師建興說。

而余飛的理解不同。“其實我是反過來做的。我先講能勝,最後再講敢戰,通過能勝去激勵他們敢戰。如果只強調敢戰,而不告訴他們如何能勝,那就變成了一種口號。”

“新三傑”品牌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怎麽出牌,因爲三者的情況迥異:東風風神有15年的品牌積澱,轉型需要放下包袱,既要傳承,又要創新;東風納米擁有完整的價值鏈,但需要切割和轉變;東風奕派是從零開始構建品牌。

面對幫甯工作室的提問,3位營銷負責人不約而同地都說做了3件事。

“風神其實做了3件事情。”在師建興看來,第一件是品牌重新定位;第二件是産品,對未來的産品規劃和首款産品,做了很多探討;第三件是體系。“第三件最難。風神不是從零開始,是在原來基礎上去變化,要不斷、不斷地去嘗試去改變,這是最難的。”

陳萌總結納米做的3件事分別是:第一,走到用戶身邊去,在杭州、鄭州、常州、甯波等地,開了很多場用戶調研會。第二,得到用戶反饋後,跟研發部門一起再研討。第三,再走近用戶,進行大範圍的調查問卷。

“總體而言,以用戶爲中心、走到用戶身邊去,這方面做得最多。”他說。

而奕派的3件事,一是把品牌框架搭起來;二是把産品的策略和整體功能體現出來,産品價值點定好;三是渠道搭建,包括硬件條件、軟件能力。“非常急速。用‘跑’可能不夠來形容,我們是用飛奔的速度,建成銷售體系。”余飛說。

具體到渠道構建,“新三傑”各有各的打法。納米和奕派都是從零開始,而風神需要全面煥新。他們又有共同點——既要質量,又要數量,每天都在與時間賽跑。

納米的經銷商數量從零起步,到現在有230家左右,今年底有望擁有450家。

2023年11月6日,奕派第一家樣板店在武漢建成,到12月31日擁有182家店,快速把渠道體系搭建起來。目前是200多家,年中要實現300家,今年要完成400家,明年預計到500家。

現在,風神有300多家經銷商,還有很多新的商家在加入。

渠道煥新目前是風神特別迫切的一個課題。按照師建興的想法,到2025年底,要差不多把所有店完成煥新。風神的渠道建設並非從零開始,所以需要有個過程,大概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這兩年對風神來講非常重要。

産品邏輯

東風“新三傑”品牌改變了産品打造邏輯,認爲新車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實現爆款,追求單品效能最高。

2024年1月,東風納米01上市,它是納米團隊走訪85個城市,與103個不同職業的39257名夥伴共創的成果。

陳萌身高1.81米,比較壯實,他現在的座駕,就是一輛納米01。這輛車本來要送給太太,結果被他截胡留用。

“我經常搶著開,每天開著上下班。”他說,納米01特別好停車;內部空間很大,座椅能一鍵躺平,可以在車上午休睡一覺;在家裏的充電樁上充電,使用成本可以忽略不計;開起來動力很強,在市內超車、加速,竄來竄去特別舒服。

還有,它顔值很好看,走到哪裏,別人一看說怎麽有點像MINI COOPER啊,就仔細看看究竟是什麽車。“有時候我一下車,那個車子是無框車門,一打開,別人說好酷。”

今年3月14日,東風奕派首款産品eπ007上市,直接殺入中高級轎車市場紅海,45天後,純電版大定突破1萬輛。“eπ007定位在樣樣都有、樣樣都好。”余飛說。

他認爲,奕派有一個後發優勢,那就是用戶的很多需求已經被市場驗證了,奕派就全部匹配上。

“既然樣樣都有了,我們還要做樣樣都好。”他舉了一個例子:專門請中國WANOS爲eπ007搭建全景聲的音樂座艙,人們可以把eπ007當成一個影院級別的座艙,共有20個揚聲器,目前在同級別應該是最多的。

在eπ007發布會上,播放了一支這款車飛越海平面的短視頻。碼頭這端,65米跑道上,一輛沒有經過改裝的eπ007,以3.9秒的加速度駛上飛坡台,然後突然躍起,飛過海面,平穩地落在25米外的貨輪甲板上。這支視頻迅速成爲社交媒體的熱點話題。

余飛告訴幫甯工作室:那次飛車,首先要在短距離之內實現0到100的加速,車的性能就全體現出來了。還要飛得安全,它以100公裏時速飛過去,而且有高低落差,落地的沖擊力相當于有兩輛重卡壓在車上。

再來看風神。

今年3月30日,東風風神L7全球首發,搭載馬赫電混PHREV技術,可純電、可增程、可插混。在純電續航挑戰賽中,實測跑出320公裏;在綜合續航挑戰賽中,實測跑出2054公裏超長續航。“長長長續航智混SUV”的稱號,可謂實至名歸。

馬赫電混PHREV將中國混動技術帶入全新一代,但東風公司的技術實力不止如此。在全球發布會現場,人們首先看到一面專利牆,“8071”這幾個數字赫然可見——那是東風公司的發明專利證書數。

“8071這個數,我們原來並不知道,可能只有咱們的研發人員知道。”師建興說,“這個數凝聚了研發人員的智慧和汗水,我們可以理解成8000多個日日夜夜的努力,或者有8000多人在研發,或者在某個點上做了8000多次實驗。總之,有很多人在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情。”

子彈陸續上膛。未來5年,東風“新三傑”品牌將至少投放18款新産品,在主流市場大幹一場。

師建興說,風神的産品布局是清晰的,明年有兩款,未來可能基本上是1+1,即每款車毀有混動也有純電版本,兩條線同時走。

陳萌說,明年3月,納米有一個比01更大一些的車型出來,類似于小SUV。

余飛說,目前先堅定地把主流轎車和SUV這兩塊做好、做透、做牢。

東風答案

東風乘用車在2024年的銷量目標爲50萬輛,其中,風神挑戰25萬輛,占比50%;納米的目標是12萬至15萬輛。

平均下來,“新三傑”每季度要共銷售12.5萬輛,但一季度其銷量共4.4萬輛。要在剩下的時間裏達成全年目標,“新三傑”難言輕松。

“目標很有挑戰性,但納米仍然往那個目標努力。”陳萌說,納米要想勝出,關鍵是首先要保持定力,不因爲市場一時的好而去驕傲,也不因一時的不好而去沮喪。其次,堅定做正確的事情,傻傻地去堅持。只要戰略方向定了,戰術上可以微調,但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最終會發現,堅持才能走得遠。”

對于“2024年仗怎麽打”這個問題,師建興表示,要實現産品突破——新車一定要成爲增量、老車一定要穩基盤。“只要把這兩個做到,任務就可以完成。”

余飛的打法是三線並舉,包括産品、渠道、能力。“如果只有産品,沒有能力,那就拖累産品;如果有産品,也有能力,但渠道數量不夠,那會把前兩個的機遇浪費掉。”

但現實更趨殘酷。比如在內部,東風公司對27個所屬單位實施“雙目標”剛性考核機制,定期發布“紅黑榜”,考核結果直接與管理層薪酬和幹部能上能下關聯。

即使在這種高目標壓力之下,師建興仍表示“現在是自主營銷最好的時代”,余飛也說“是最好的時代”,陳萌說“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說“最壞的時代”,是因爲全行業營銷人都很辛苦;說“最好的時代”,是因爲汽車營銷現在可以有很多創新。

他們對營銷有何新思考?

陳萌說:“用戶需要什麽,我來滿足什麽。還是萬變不離其宗,還是要走近用戶,跟用戶站在一起。”

師建興說:“我覺得營銷是在打仗。在汽車行業全價值鏈裏,營銷最像帶兵打仗的團隊。爲什麽?因爲是在市場上直接拼殺,每天都在變化。光有執行不行,還要有策略、要變化、有戰術,海陸空的都有。軍隊就要追求勝利。”

百年汽車業從來都不是一門容易的生意。從燃油車時代到新汽車時代,從電動化上半場到智能化下半場,從産品到用戶再到流量,汽車營銷的邊界和規則在一次次地被打破重構。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有人青絲染白發,有人浴血奮戰,有人憾別疆場,有人敗走麥城。這既是商業的殘酷、也是商業的魅力所在。

滾滾紅塵,身逢大時代大變革,汽車人能參與其中便是幸事,正如周治平在北京車展展台發布會所言:“我們將全力以赴,交出不負偉大時代、不負各界期待、不負用戶信賴的‘東風答案’。”

今天,幫甯工作室記錄改革進程中的東風“新三傑”,記錄這些孜孜以求的東風人,記錄這份棋至中盤的時代回音。

這份“東風答案”,有朝一日必成爲東風人最閃亮的勳章。

1 阅读:595
评论列表
  • 2024-05-20 21:01

    完成50萬的三分之一就不錯!

  • 2024-05-21 10:29

    不思進取!外觀就落後了不是一丁半點兒!更別談其它!

新汽車

簡介:有品質的汽車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