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身世之謎:一代雄主,三個親媽?

最愛曆史 2024-03-22 16:10:08

明亡後,一些文人眼見國脈微如縷,只好將自己埋入故紙堆中,崇祯年間的進士李清就是其中之一。

在南明弘光朝爲官的短暫日子裏,李清多次上書言事,皆不得行,于是搞起了曆史研究。

李清在《南京太常寺志》看到一處驚人的記載,大意是,明成祖朱棣爲明太祖朱元璋的妃子碽妃所生。

當時,明成祖已經去世200多年了,永樂之後的明朝皇帝都是他的後代,明朝的正史也言之鑿鑿寫道,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子,其生母爲馬皇後。

李清對此感到詫異,他請教了以博學著稱的錢謙益,但後者也無法解釋。于是,李清利用職務之便,親自前往明孝陵的享殿察看,發現明太祖妃嫔牌位的擺放順序有異常,其中,東側列嫔妃二十余位,而西側只有一位,神位上赫然寫著“碽妃”二字,與《南京太常寺志》的記載吻合。

莫非明成祖的生母真是這位神秘的碽妃?李清還來不及繼續探究,南明已走向崩潰,之後,李清拒絕清廷的任命,隱居三十多年,每年必爲明朝哭祭。

此後四百年間,關于明成祖生母的爭議逐漸發酵,很多像李清一樣滿懷好奇心的學者,走入這個謎局。

明成祖朱棣。圖源:網絡

01

關于明成祖生母之謎的討論,最激烈的一次發生于上世紀30年代。

1932年,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傅斯年發表《明成祖生母記疑》一文,認爲已失傳的《南京太常寺志》作爲一種官方史料,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因此,“成祖引高後以自重……只有一解可以通者,即成祖生于碽氏,養于高後,碽氏爲賤妾,故不彰也”。

傅斯年的意思是,明成祖爲碽妃所生,由馬皇後撫養,但因爲生母地位不高,所以正史只寫朱棣是馬皇後之子。

之後,吳晗、李晉華等學者搜集關于明成祖生母的各種史料,爲“明成祖生母爲碽妃”的觀點提供佐證,並提出,這一說法由來已久。

然而,學界往往各抒己見,言人人殊。另一位史學家朱希祖反對以上觀點,在《明成祖生母記疑辯》等文章中與傅斯年等人針鋒相對。

朱希祖依然采納《明實錄》《明史》等史書的記載,認爲明成祖的生母毫無疑問是孝慈高皇後馬氏,“明成祖生母爲碽妃”一說站不住腳。

馬皇後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結發妻子。當初,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加入紅巾軍起義,義軍將領郭子興見朱元璋是個人才,于是將養女馬氏許配給了朱元璋。

馬氏不僅與朱元璋感情深厚,還是他的賢內助,在朱元璋征戰四方、治理天下的過程中多次勸谏,爲人仁德,愛民如子。按照《明史》的說法,朱元璋與馬皇後一共生下了5個兒子:懿文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明成祖朱棣、周王朱橚。

相比來路不明的碽妃,馬皇後在史書中享有極高的聲譽,也有豐富的史料支撐,確實難以一口氣推翻她作爲朱棣生母的說法。

如今,抛開民間傳說、文學作品杜撰的故事,僅就現存的漢文、蒙古文史料來說,關于明成祖的生母,主要有三種說法:

其一是《明實錄》《明史》等正史的記載,即明成祖生母爲馬皇後,這是從古至今廣爲接受的說法;二是明末清初以來,學者從《南京太常寺志》中考證得來的觀點,即明成祖生母爲身份不明的碽妃;第三種出自蒙文史書《黃金史綱》《蒙古源流》等,說明成祖的生母是蒙古妃子弘吉剌氏。

02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懿文太子朱標之子、年僅21歲的皇太孫朱允炆即位。

年輕的建文帝朱允炆甫一即位就對自己的叔叔們揮起了削藩的“大刀”。不到一年的時間,周王朱橚、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等被羅列罪名,廢爲庶人;湘王朱柏受人誣告後無以自明,放火焚燒王府,自焚而死。

建文帝朱允炆即位時,朱棣的大哥朱標、二哥朱樉、三哥朱棡皆已去世。朱棣對部下說,他是明太祖所封的諸藩王中最年長的嫡子,意思是,按照倫理順序,他享有皇位的繼承權。

發動靖難之役前,燕王朱棣爲了鼓舞士氣,反複對麾下將士灌輸一個觀念,宣稱自己是“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後嫡子,國家至親”,爲之後的起兵宣傳造勢。

面對侄子的削藩之舉,朱棣一邊裝瘋賣傻,一邊在封地北平(今北京)加緊籌備起兵。建文帝對朱棣早已心生忌憚,意圖派人控制北平王城,奈何天高皇帝遠,燕王搶先一步派兵奪取了北平九門,牢牢掌控北境的兵權。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以“祖訓”爲名,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發兵南下,向明朝初年的都城應天(今江蘇南京)進軍。三年後,朱棣穿過烈火燃燒後的滾滾濃煙,踏入皇宮,迎接朱棣的是他夢寐以求的皇座,還有侄子生死不明的下落。

電視劇中的明成祖朱棣。圖源:影視劇照

根據《明實錄》《明史》的記載,整個靖難之役的過程中,建文一朝沒有人質疑過朱棣的身世,就連建文帝也對方孝孺說:“此孝康皇帝(朱標)同産弟,朕叔父也。”

假如朱棣的嫡出身份是僞造,建文帝的忠臣們早已對他群起而攻之,絲毫不給他以嫡子身份做政治宣傳的機會。

朱棣通過這場戰爭奪取皇位後,召見建文朝的大臣方孝孺,希望這位大儒爲自己草擬登基诏書。

方孝孺始終忠于建文帝,在殿前悲痛大哭。朱棣于是下榻走到方孝孺面前,對他說:“先生不要這麽想不開,我只是想效法周公輔佐周成王。”

方孝孺反問道:“成王在哪裏?”

朱棣說:“他自焚死了。”

方孝孺接著說:“那爲何不立成王之子?”

朱棣只好說:“國賴長君。”

方孝孺:“爲何不立成王之弟?”

“此朕家事。”朱棣命左右將筆拿給方孝孺,“此诏非先生來草擬不可。”

方孝孺投筆于地,一邊哭一邊罵道:“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方孝孺抱著必死的決心與篡位的朱棣當面對質,最終被處以極刑,但根據《明史》等史書的記載,盡管方孝孺敢于與朱棣對罵,但也從未指出朱棣假冒嫡子。

成書于永樂年間的《明太祖實錄》記載,1360年,“夏四月丁巳朔癸酉,皇第四子生,即今上皇帝,孝慈皇後出也”。另有相傳爲朱棣禦用文人解缙編纂的皇家族譜《天潢玉牒》,也說朱棣爲馬皇後所生。後來,清朝修《明史》也采用以上史料。

照理說,有這些官方史料支持,朱棣的嫡子身份應該無懈可擊。

但是,問題就出在,朱棣掌權後過度地使用自己的權威。

流傳至今的《明太祖實錄》,修成于明永樂十六年(1418年)。但早在建文年間,第一版《明太祖實錄》已經纂修完成,朱棣篡位後,該書被焚毀。後來,朱棣命姚廣孝、夏原吉爲監修官,先後兩次重新修撰《明太祖實錄》。現在看到的《明太祖實錄》,其實是一部經過兩次重修的修訂本。

朱棣在《明太祖實錄》中到底改了啥?學界普遍認爲,朱棣改實錄,主要是要掩蓋“靖難”的篡逆之名,比如其中寫朱元璋曾欲立朱棣、突出朱元璋和馬皇後對朱棣偏愛的部分,都是爲了加強朱棣即位的合法性,貶低建文帝的曆史地位。在這些史書中,朱棣總是在不同場合強調自己的嫡子身份,試圖將自己的篡位合法化。

朱棣篡改實錄的做法讓人诟病,尤其是當他的身世出現爭議時,《明太祖實錄》的真實性更加遭到質疑,使朱棣陷入了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猜疑鏈——如果沒問題爲什麽要改?改了就肯定有問題,朱棣反複強調自己的嫡子身份,這個身份是不是有問題啊?

孝慈高皇後馬氏。圖源:網絡

03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戎馬倥偬的明成祖朱棣病逝于北征班師的途中。他死後兩百年間,在朝廷嚴格的言論管控下,坊間從未流傳關于朱棣生母的八卦,朱棣作爲朱元璋和馬皇後之子的嫡出身份,在官方的口徑中毋庸置疑。

到了明末清初,關于建文、永樂兩朝曆史的文網出現松動。明神宗朱翊鈞在位時(1572年-1620年),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做出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下诏褒揚、編錄建文朝的死節忠臣,在南京建起表忠祠,甚至恢複建文帝被革除的年號。

對于私家修史者來說,明神宗的決定提供了一個信號,那就是,官方不再避諱談建文朝的史事。

于是,無論是在朝爲官的士大夫,還是民間的文人,紛紛上窮碧落下黃泉,搜集建文、永樂朝的史料。這一時期出現的《建文朝野彙編》等野史,爲後世研究建文帝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關于朱棣生母的爭議,也走入了史家的視野。

在前文所說的李清之前,何喬遠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刊行的《名山藏》中提到,《南京太常寺志》記載,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是碽妃,與之前的《天潢玉牒》等稱朱棣是馬皇後第四子的說法不同(“臣于南京見太常志雲,帝爲碽妃所誕生,而玉牒則爲高後第四子”)。

何喬遠和李清都引用了天啓年間修撰的《南京太常寺志》,此書現已失傳,只能從引用該書的著作中查找到相關部分。

太常寺是明朝在南北兩京設立的政治機構,主要職責爲掌管宗廟禮儀和祭祀。

由于明太祖的孝陵位于南京,南京太常寺要負責明孝陵的祭祀,因此對洪武朝的後宮嫔妃和享殿(陵園內供奉靈位、祭祀亡靈的殿堂)的配位分布有詳細的記載。《明詩綜》中收錄的一首由南京官員寫的詩,也有“衆妃位東序,一妃獨在西。成祖重所生,嫔德莫敢齊”的描寫。

傅斯年認爲《南京太常寺志》可信的一個依據,正是其具備了官方屬性。

明末清初,除了何喬遠《名山藏》、李清《三垣筆記》外,談遷、張岱、查繼佐、朱彜尊等紛紛引用《南京太常寺志》的記載,在各自的著作中稱,明成祖之生母爲碽妃。

酷愛遊玩的張岱在《陶庵夢憶》中寫道,他不僅讀過《太常寺志》,還曾在中元祭祀時前去參觀明孝陵,看到“近閣下一座,稍前爲碽妃,是成祖生母。成祖生,孝慈皇後妊爲己子,事甚秘”。

諸位學者引用的《南京太常寺志》還記載了另一個“秘密”:懿文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其實是淑妃李氏的兒子。假如這一說法成立,非但朱棣的嫡子身份是僞造,朱標、朱允炆的身份也存在問題。

碽妃是明成祖生母的說法開始流傳後,關于她的身份也成了津津樂道的話題。

清代的《續文獻通考》傳出了另一個勁爆的八卦。

這部文獻推測,碽妃或許是高麗人。明初沿襲元朝每年讓高麗進貢美女的舊制,碽妃有可能就是從高麗來的,所以身份撲朔迷離。但這也有個bug,高麗向明朝進貢美女是朱元璋稱帝之後,但按照正史記載,早在明朝建立的八年前(1360年),朱棣就已經出生了。

故此,朱希祖在反駁所謂《南京太常寺志》的說法時,還指出碽妃是高麗人的說法經不起推敲,若是真有一個高麗美女當了明成祖的媽,按照高麗史的習慣,“亦必大書特書,載其家世”。現在連高麗都沒有史料可以表明碽妃的身份,如何能僅憑猜測,就說她出身高麗呢?

在發掘出更多史料之前,碽妃的身份勢必會繼續飽受爭議,而將目光投向漢文史籍以外的記載,會發現,還有另一個難以置信的傳說。

民間傳說中,碽妃因罪慘死。圖源:影視劇照

04

講述蒙古族曆史的重要史書《黃金史綱》中,出現了明成祖爲蒙古妃子弘吉剌氏之子的說法。

《黃金史綱》說,當年明軍攻入元大都(今北京),元朝末代皇帝元順帝緊急撤離,逃回草原,其皇後弘吉剌氏躲在甕中,未能及時逃走,被明軍俘虜,獻給朱元璋。

朱元璋對這個異域風情的美女很是來電,便將其納爲妃子,卻不知弘吉剌氏此前已有身孕。弘吉剌氏被納入明朝後宮後,生下了朱棣。

這個故事和元、明兩朝的正史都有很大的出入。按照《元史》記載,弘吉剌氏是元順帝的第二任皇後,在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即明軍攻入大都的三年前去世。另外,與碽妃是高麗人的說法一樣,在這個故事中,朱棣的生年也對不上。

《黃金史綱》《蒙古源流》《阿薩喇克其史》等蒙文史書,都不約而同地將永樂大帝塑造爲蒙古人之子。

到了清代,這個在蒙古草原上流傳的離奇故事反過來影響中原地區,比如成書于康熙年間的《廣陽雜記》記載,“明成祖,非馬後子也。其母甕氏,蒙古人。以其爲元順帝之妃,故隱其事”。

《廣陽雜記》煞有其事地寫道,這個故事是從前朝的司禮太監和燕地的鄉親父老聽來的。不過,從“其母甕氏”這句來看,這似乎是從《黃金史綱》上獲得的靈感,因爲在蒙古人的故事中,弘吉剌氏曾藏身甕中躲避明軍。

從史書編撰的時代背景來看,弘吉剌氏一說與中原地區的碽妃一說,幾乎在同一時期出現。

但後者是漢地史家對不同史料的記載進行考證得出的觀點,前者則是蒙古族爲了宣揚黃金家族的天命觀而虛構的故事,與史實明顯不符。

明末清初,中原飽受饑荒等天災人禍侵襲,大明王朝搖搖欲墜,東北的女真人建立了強盛的後金政權,逐漸擴張勢力,而在北部邊疆,蒙古人面對這個百年未有之變局,也有重現祖先榮耀的野心。

正因如此,蒙古史書的撰寫者不斷宣揚成吉思汗的後裔,即黃金家族的正統性,用祖先的輝煌曆史來激發蒙古族子弟的鬥志,甚至僞造明成祖爲蒙古人之子的傳說,來證明黃金家族是天命所歸。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1632年,成吉思汗的嫡系後裔林丹汗被後金的皇太極擊潰,帶著部下一路西逃,不久後,林丹汗曾經統治的漠南蒙古臣服于後金,這標志著,自成吉思汗以來的蒙古汗權正式走向崩潰。

明成祖爲弘吉剌氏之子的傳說,可說是黃金家族後裔的一次“意淫”。

“林丹汗”孛兒只斤·林丹巴圖爾。圖源:網絡

05

明成祖朱棣在位時,以紀念父親朱元璋和母親馬皇後爲名,在南京興建大報恩寺塔,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這個工程前後共有10萬人參與。修成之後,整座寶塔的外觀由琉璃構件堆砌而成,遠看高聳入雲,五光十色,塔上懸挂的風鈴,聲聞數裏。在大報恩寺塔屹立的四百年間,中外遊客將其視爲中國建築的象征,稱之爲“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謂四大部洲所無也”。

隨著朱棣生母之謎的不斷流傳,美輪美奂的琉璃塔有了很多動人的傳說。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朱棣修大報恩寺塔是爲了報答母恩,于是借紀念明太祖、馬皇後之名,以緬懷他那位真正的生母。甚至有人傳言,塔內供奉的不是神佛,而是那位失去名分又難享哀榮的女子。

晚清太平天國運動時,大報恩寺被毀,寶塔帶著永遠的秘密從世人的視野消失。

明清時期,歐洲畫家繪制的大報恩寺塔。圖源:網絡

而今,若要從史書殘留的只言片語中,考證出朱元璋究竟是在何時何地和哪位女子孕育了其第四子朱棣,那無疑是個大工程。

但在追尋這些史料的來源時,可以看到,其出現的時代背景各有不同。這些來自不同曆史時期的史料,帶著不同的傾向和特征,層累地構成了明成祖生母之謎。

參考文獻:

中研院曆史語言研究所 校印,黃彰健 校勘:《明實錄附校勘記》,中華書局,2016

[明]何喬遠:《名山藏》,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明]李清:《三垣筆記》,中華書局,1982

[明]張岱:《陶庵夢憶》,中華書局,2023

[清]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1974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中華書局,1997

朱風,賈敬顔 譯:《漢譯蒙古黃金史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

劉錦藻:《清朝續文獻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烏丹:《明成祖生母問題在明末至清前期蒙漢文史籍中的形成與演變》,內蒙古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1

楊永康:《<天潢玉牒>考論》,《學術研究》,2013年第1期

2 阅读: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