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下花園這個山旮旯竟然有如此規模和精致的古建築

塞北神劍 2024-05-04 11:10:40

李愛萍

4月30日下午,我們戰友軍嫂一行11人從懷來雞鳴驿返宣化時,順便拐進下花園一個叫孟家墳的村莊,參觀了一座建築規模較大、做工非常精致的古舊民居。

據說清乾隆年間,雞鳴驿一家孟姓大戶在這裏建墳,後來陸續有人來附近定居開荒種地,逐漸形成村落,取名孟家墳村。宣化城附近也有以“墳”取村名的,比如北門外的姚家墳村、侯家廟的老虎墳村等。按說也沒什麽,就是聽著有點圪膩的荒,爲什麽不避開這個“墳”字呢?

閑話少說。同治年間,宣化南關的郭貴、郭珍兄弟倆遷居孟家墳村。光緒二十六年,兄弟二人在下花園和懷來八寶山(不是北京)開煤礦,經多年努力發了大財,成爲當地大財主。于是,請天津設計師設計,投資動工,蓋此特色民居,現在看來也是豪宅。

我們到達此古民居前下車觀看,只見其依山而建,坐北朝南,看外表不甚起眼,進門觀之卻大爲驚歎。

一進門就是一座典型的影壁牆。舊時人們認爲,鬼祟來訪,從影壁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就被嚇跑了。影壁也能遮擋住外人的視線,即使大門敞開,外人也看不到宅內。影壁還可以烘托氣氛,增加住宅氣勢。

進院後看到是一座規模較大的四合院,有東西兩個院落,南北都有通道。東院有正房和廂房,住宿、倉庫、雜貨庫什麽的,特點不太明顯。

西院不得了了,北側似唱堂會的建築,裏邊是通道,可能是化妝和演員在後台等待出場的地方,前出部分像一個小戲台。以兄弟二人名字命名,叫“貴珍堂”。

南側是二層樓房,可以坐在上面看戲,又酷似女子抛繡球招親的繡樓,當地人就稱它爲繡樓。東西兩側都是一溜廂房,房間較多。

據村民說,此古舊民居占地1000余平方米,有110多年的曆史了。我們看到,整個建築設計與布局合理,工藝精湛。磚雕采用浮雕、镂空多種手法,尤爲精美,令人稱奇。

走出院落,戰友軍嫂們議論說,這座古民居集中體現了清末民初年間張家口地區民間建築的磚雕藝術和外檐裝修藝術風格,堪稱民間經典之作,也爲研究北方地區的民間建築傳統工藝以及蘊涵的曆史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例證,是不可多得的建築文化遺産。還有戰友打趣說:不管什麽犄角旮旯也能讓我們找到。[捂臉][捂臉]

在這座繡樓或曰貴珍堂院落的東側山坡上,也有一處古舊民居(請看上邊圖片),雖破敗不堪,但從遺存的雕刻上來看,當年也曾輝煌過,只是比郭氏兄弟的豪宅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張家口、宣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眊眊,不遠。

攝影:李文平 主攝,綜合錢旺、郭雙忠、胡考進、唐順義、劉惠、張風英、陳秀玲、蔡淑萍、劉惠琴的拍照。

0 阅读:1

塞北神劍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