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成評文化
  • 章太炎:佯狂未必不丈夫

    “吾死以後,中夏文化亦亡矣。”——章太炎章太炎的瘋是出了名的,癫是出了名的,狂也是出了名的,而他的味道又遠遠不止于瘋、癫

    2024-06-14 12:58
  • 陌生的魯迅

    很少有中國人完全沒聽說過“魯迅”這個名字。我目不識丁的姥姥姥爺,念叨起魯迅,也朗朗上口的。官方有官方的魯迅,民間有民間的

    2024-06-14 12:58
  • 魯迅——追尋光明而寬闊的人生境界

    近年以來,一部名叫《覺醒年代》的電視劇熱播並引來很多話題。這部電視劇反映中國社會由幾千年封建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前夜,文

    2024-06-14 12:58
  • 高考語文閱卷老師自白:90秒內定生死

    每年的高考全國重視,全社會重視,也有許多人會營造氣氛,熱鬧幾個月,其實有許多重要環節被忽視了。每年高考一開始,傳媒就不顧

    2024-06-13 08:47
  • “誤盡蒼生是語文”——再談語文教學

    我的《改造我們的語文教學》貼出後,十分希望得到批評意見,但評論者寥寥。在騰訊的語文群裏看到湖南科技大學李山林教授的一篇文

    2024-06-13 08:46
  • 王安憶:小說寫作能不能教與學?

    【編者按】著名作家、複旦大學教授王安憶的講稿集《小說六講》由世紀文景出版,《小說六講》整理自王安憶在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

    2024-06-13 08:46
  • 溫儒敏:再談現代文學史寫作的“邊界”與“價值尺度”

    嚴家炎先生主編的《20世紀中國文學史》[1],幾乎每一章都有某些原創性的內容,或有新資料的發現,以及那些讀來能讓人眼睛一

    2024-06-13 08:47
  • 汪丁丁:紀念王小波

    這篇文章最初是王小波辭世時寫的,1997年,當時他的好友們,多爲社會學家,與我交往甚密,故而,我聽過他們介紹王小波的故事

    2024-06-13 08:47
  • 袁靜雪:我的父親袁世凱

    當我父親宣誓就任臨時總統以後,又過了一個時期,清皇室讓出了中南海。我們就又從當時所住的鐵獅子胡同陸軍部(現在中國人民大學

    2024-06-13 08:47
  • 張鳴:尊嚴與權力

    在中國,一個人但凡有點權力,總是喜歡將權力延伸到原本不該進去的地方,損傷甚至幹脆打掉被管者的尊嚴,據說只有這樣,才算嘗到

    2024-06-10 13:22
  • 文學,沈從文擺脫不了的念頭

    一沈從文的一生,斷爲兩截。前爲作家,後爲文物專家。沈從文的這一人生轉折,開始是模糊的,即便是1948年3月,郭沫若等人在

    2024-06-10 13:22
  • 錢穆不入國民黨

    讀錢穆先生《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一書,其中記一事,頗有所感。錢穆先生在無錫江蘇省立第三師範教書時,接待一位舊日同事。此

    2024-06-10 13:22
  • 功利化是現在教育的最大問題

    現行的教育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太把教育和個人的物質利益結合在一起了。我不認爲今天能夠改變這個局面。這是社會一定階段的現象,

    2024-06-09 11:23
  • 傅國湧:秋瑾被殺害之後

    一1907年7月15日(農曆六月初六)天亮之前,鑒湖女俠秋瑾在故鄉浙江紹興被清政府殺害。一個33歲的女性因政治原因而就義

    2024-06-09 14:38
  • 陳寅恪——“志業”與“心迹”

    近世文化巨擘梁啓超先生,曾經深刻指出,中國文化史,可以分爲三個時代:中國的中國時代,亞洲的中國時代,世界的中國時代。梁任

    2024-06-07 08:02
  • 愛因斯坦也解決不了高考公平問題

    奧地利學派、著名經濟學家哈耶克說:恰好可以精確計量的,被當作是最重要的。哈耶克的話,反應了經濟學領域的一種傾向:數量化和

    2024-06-02 06:13
  • 中山大學的新“笑劇”

    2013年7月13日,《廣州日報》在頭版報道:“今年考上中大的同學注意了,新生入學時須向院系輔導員提交‘公益囊’和‘悅’

    2024-06-02 06:13
  • 婚姻價值觀崩潰後之斷想

    1進入五十歲之後,和戰友、大學同學、事業圈子裏的朋友們有了越加頻繁的聯系。這是規律,過了“知天命”之年的人們,重情重義了

    2024-05-31 07:16
  • 徐贲:爲什麽我們會對謊言深信不疑?

    法國社會學家雅克·埃呂指出,從來沒有得到說理機會的人們,習慣了別人怎麽說,自己就跟著怎麽相信。在不允許自由思想、獨立判斷

    2024-05-31 07:16
  • 考證熱現象能終結?

    “近幾年,大學生逃課現象愈演愈烈:基礎課有人逃,專業課有人逃,哲學、政治經濟學等公共課更是‘逃課族’的首選。”[1]55

    2024-05-30 0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