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八大棍兒”——李伯祥:從小要學好這份“防餓”藝

相聲迷 2023-11-29 11:02:07

今年是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李伯祥先生從藝八十周年。八十年來,李老師在舞台上表演了幾十段脍炙人口的經典節目,“李快嘴”已經成爲了幾代相聲觀衆心目中經典的舞台形象。衆所周知,李伯祥先生出身相聲世家,在父親李潔塵的用心培養下,廣聞博學,集衆家所長,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在他接觸過的衆多前輩中,尤以恩師趙佩茹、義父劉寶瑞和晨光茶社的負責人李壽增對他影響最深。

這次,經典“八大棍兒”專場約請李伯祥先生攢底,他第一時間想起的就是他的義父劉寶瑞先生。李先生回憶說:那時在濟南和南京,我父親就請劉寶瑞教我他的拿手節目,同時也有機會能夠在現場看他的演出。像傳統的節目《滿漢鬥》我就看過,那真是絕活。劉先生還有很多經典的單口節目都令我記憶猶新,漲了見識。最讓人佩服的就是他別具一格的表演特色。大家都知道劉寶瑞先生嗓音特別獨特,這種雲遮月的嗓子在演員行業中算是個缺陷,但是他一個節目說將近一個小時卻絲毫不煩人,讓人沉醉其中百聽不厭,可見其舞台魅力之大,是我們這些後輩學不來的。

正如伯祥先生所說,直到今天,劉寶瑞先生擁趸無數,很大程度上與他獨特的嗓音有關,還有就是被他活靈活現的人物刻畫和身臨其境的情景陳述也是吸引人之處。李伯祥先生說,那時候不光劉寶瑞先生,很多相聲演員都或多或少的會說一點“八大棍兒”,就像很多基本功一樣,可以不演但不能不會。爲什麽?因爲這種中篇的單口節目是相聲演員的“防身藝”也就是“防餓藝”。那時候,有的演員到了陌生的地方,恰巧又沒有合適的相聲劇場和搭檔,就要借其他的場子(如評書場,雜耍場)的“板凳頭兒”(正式演出開始前的時間)來說“八大棍兒”,爲的是糊口。也有一種說法是,這種中篇節目大多爲六到八段爲一個整活,因此得名“八大棍兒”。

在李老的記憶中,劉桂田(周德山弟子)的《賊鬼奪刀》,劉廣文(劉文亨父親)、武魁海,馮立铎等人的“八大棍兒”都非常好,各有特色。這些老先生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對節目的要求很高,對于年輕人“上”什麽節目也有要求,也就是什麽年紀,什麽狀態能上什麽活,不是隨便來的。就拿這次李伯祥先生要在專場中上演的《滿漢鬥》片段來說,這是他在二十歲左右時演過的段子,那時在晨光茶社,他曾嘗試表演過單口節目,除了《滿漢鬥》還有像《王小挖參》《張雙喜捉妖》等等。負責晨光業務的李壽增先生就提出來,作爲年輕演員上這樣的段子不合適,因爲還沒有那個“份”。老一代演員對藝術的這種嚴苛要求,是今人不具備的。

距離演出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藝術家們都在精心准備,鮮見于舞台多年的“八大棍兒”單口專場到底精彩幾何?本周六咱們一見分曉!

0 阅读:175
评论列表
  • 2023-12-02 23:22

    八大棍不是相聲屆和評書界談判達成的協議:八部有頭無尾的評書嗎?

相聲迷

簡介:分享相聲界不爲人知的故事!